你怎麼評價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

時間 2021-05-11 14:41:40

1樓:烏里揚諾夫接班人

應該說都是當世的英傑。

可是那時候那地方牛人太多了啊,我就舉幾個例子:

佔據安房,上總的裡見義堯,面對強盛的後北條氏,尤其是面對一代英主北條氏綱,氏康能以弱勢保持不滅,與關東一霸北條氏周旋多年(雖然說句實話天文六年(2023年)這夥計倒戈向小弓公方有點迷,天文七年第一次國府臺合戰又是配合不當,小弓公方閃電滅亡搞得自己獨自面對北條,千葉,真里谷武田的絞殺,也算是自作自受)

後北條三雄,北條早雲早一些,北條氏綱天文十年(1541)去世的時候武田信玄正把自己老爹流放了,當年七月面對關東管領上杉憲政的大軍,還叫武田晴信的信玄在面對自己第一次軍事威脅戰慄而不敢出兵(出自一級史料《神使御頭日記》);上杉謙信(當時還叫長尾景虎)的第一次出陣更是在永祿三年(2023年)應椎名康胤之請出兵對抗越中豪強神保長職,在當時其實算是初露鋒芒。

東北豪強伊達氏,第十四任家督伊達稙宗,永正十一年剛平定內亂就立馬出兵進攻最上氏,第二年就控制了最上家,享祿元年(1528)到天文三年(1532),先後擊敗壓制葛西,田村,岩城等豪族,確立了自己在陸奧地區的優勢地位,天文九年甚至把手伸到越後干涉越後守護上杉定實的身後繼承問題。

三河松平氏,德川家康爺爺松平清康,從大永三年(1523)到天文四年(1535)年統一三河國,還一度壓制織田信長之父信秀,也算是一代豪強。

可以說和西國比東國這邊完全是神仙打架,哪個都不是易與之輩,尤其是他們之間還經常給對面拆台使絆子。你北條氏壓制房總打壓裡見氏,我上杉家就跑到臼井城下扔磚頭(說句實話上杉謙信吃的敗仗其實不少,但臼井城下頭吃的兩次算是最大的);你上杉家剛剛拼死拼活打服神保椎名兩家壓制越中想著怎麼打能登,我武田就玩陰的趕緊指使加賀一揆和神保重臣小島職鎮構連在日宮城下放火;你武田家從天文十年到天文二十三年用十三年好不容易控制信濃,我上杉氏立馬就跑到川中島堵你家大門。反正是怎麼缺德怎麼來,稍小一點的也不是軟柿子,小笠原長時,村上義清,藤澤賴親都給武田信玄吃過苦頭,一向一揆更是日常蹲坑(據城而守)氣的上杉謙信罵娘不說,還特不講道德,冬天擱山溝溝裡打伏擊,上杉謙信日常野戰擊破—攻堅城不克—冬天撐不住回家—讓一揆半道上堵路—灰頭土臉回去,相比之下北條,德川,織田還算是好那麼一點點的,好歹德川-織田同盟算是牢固,不像那幾位,先是甲駿和與,再是甲相駿同盟,又是甲越同盟,甲江和與,短短幾十年時間裡分分合合亂七八糟。

其實這倆人也算是天生冤家,武田信玄特喜歡耍陰招,比如謙信拼死拼活搞北陸侵攻,信玄就經常搞點小破壞,比如煽動個把家臣背個叛,鼓動個把農民造個反;謙信則是時不時跑到川中島堵信玄家門蹲著,也不打也不鬧,扎下營來就靠著(其實川中島合戰很多次都是兩邊對峙,真正打的少,能確定的也就是第四次打的最大最有名)

需要強調的是日本軍記,尤其是江戶時代補編的軍記,多有溢美之詞且多有錯漏,不能輕信一家之言,要多本對照且結合古文書去看。再次僅舉一例:鐵炮三段擊。

先佔坑,之後寫

2樓:橘子洲豪傑

對待打仗的感覺,他們說:

龍曰:「武運在天,鎧甲在前,功勳在腳下。」

虎曰:「人即城、人即石垣、人即堀;對己方有情義,待敵人如寇仇。」

對待打仗的態度,他們說:

龍曰:「抱著必死之心去戰鬥則可生,抱著怯懦苟活之心去戰鬥則必死而無生!」

虎曰:「作戰五分勝最好,七分勝為中,十分勝為下。五分勝讓人繼續自勵,七分勝便勝懈怠,十分勝讓人驕傲自大。

若一戰取得十分之勝利,必然生出驕傲之心,隨後必有大敗。非戰爭如此,世事皆是如此。」

對待死亡的心情,他們說:

龍曰:「極樂地獄之端必有光明,雲霧皆散心中唯有明月。四十九年繁華一夢,榮花一期酒一盅。」

虎曰:「此身此骨歸於天地,不沾紅塵,獨自風流。」。。

。。。。

。。。。

。。。。

。。。。

。。。。

。。。他們的日常,

龍曰:「我與公戰,以刀劍,不以食鹽。」虎曰

3樓:淡淡的憂傷

談談武田信玄吧。我覺得信玄所謂的戰略眼光,我也只能呵呵了。

1.甲府那個破地方,經濟落後。 打仗就靠錢糧人啊。

但是甲斐東邊是關東平原,西邊是美農尾張平原。都是出糧食,出錢,出人的好地方。 戰國初期,靠的是軍隊的戰鬥力,早期要搶錢,後期就是拼錢拼人了。

戰五渣,玩個人海還是扛不住。

結果呢,搞了三方同盟,武田家往北死磕越後。 讓今川,北條佔了先機。

2.信玄公後來終於搞明白了,要佔富裕地盤才是正道。歷史給了信玄公機會。

今川家敗落了,你不拿別人也拿啊。可惜吃相太難看。你打著替今川家打鬆平家旗號,搞一搞,以今川家當時的沒落地位,今川氏今家督退位,讓義信的孩子(史書上沒說有沒有孩子,推測應該有孩子了)過繼給今川氏今,做今川家家督,義信幕後掌權。

這種模式完全可以。 毛利元就這種方法就很好。結果搞得父子反目,兒子自殺。

損失太大了。

3.死之後,搞三年秘不發喪,三年不發兵。 這尼瑪是完全不信任勝賴的表現好嗎。

這讓勝賴以後怎麼管理屬下。 特別是勝賴不是家督,不是家督。不是家督。

家督是未成年的勝賴的兒子。勝賴本來就是個小妾生的,出生低微,將來是打算繼承諏訪家的。你不盡量扶植勝賴的威信,還這麼搞,武田家不死才怪。

秘不發喪可以理解,三年不用兵,這是等著其他大名做大啊。

4樓:王書記

謙信佔據北邊的海岸線,同時比較富饒的越後,但是因為對於宗教的執念和對義的執著,在一些戰略和政策決定上十分不明智,但是卓越的軍事才能讓他成為「軍神」。

信玄老狐狸,懂得利用同盟關係,北攻信濃,在鼎盛時期沒有向西上洛,而是和謙信糾纏不休,五次川中島會戰,消耗了大量國力。

信玄為了得到北方的海岸線(鹽和港口)向北進軍,謙信為了守衛越後和天下大義與之作戰。

兩個人在繼嗣上都出了亂子:謙信的兩個養子景勝和景虎爭奪家督的位置,發生了御館之亂。信玄的大兒子義信(好像叫這個名字)謀反,連著「甲斐赤虎」飯富虎昌也自殺了。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兩國的國力。

一言以蔽之:前世的冤家

5樓:

就一塊地打來打去鬧著玩兒還覺得自己代表了大義很了不起= =結果捏;乙個暴斃武田家一秒鐘被炸飛了吧= =乙個不久也掛了吧養子還鬧翻了= =

有時間不知道自己充實一下或者徹徹底底利利索索上個洛。。。

好吧,其實本身還是蠻喜歡上杉家的,但是就是想吐槽順便,第一的那個寫得真精彩,鼓掌!

6樓:[已重置]

一般像劉邦一樣太工於心計的將領往往戰鬥力不強。但是信玄不但是老謀深算的現實主義者,還有著戰力驚人的武田赤備,可算得上是文武雙全了。只可惜他遇到了謙信這個天才。

謙信的謀略能力能被信玄甩出幾條大街,既不會拉攏盟友,也不會用利益駕馭臣下,只會扛著一面道義的大旗,讓臣下為了別人的利益去當炮灰,以如此渣的謀略能跟信玄打個十幾年不分勝負,只能說謙信實在是兵法上的天才,對戰爭有著太好的直覺了。

如何評價日本關東三雄 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和北條氏康?

豊臣 不是打不打得過的問題,而是誰也吃不掉誰就只能幹耗著,織田身邊只有乙個強敵就是今川結果還讓他給蒙贏了,織田的後續是西進,那邊的對手站著日本最好的底盤但實力都不強,至少和您說的這三個比其來差了好幾個檔次,到最後這三位原地踏步,織田信長越混越肥。我說的是運氣方面,織田成功還有很多因素,比如軍事 經濟...

對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的評價從「戰神」到「戰國大名及格線」算不算矯枉過正?

Archduck.C 說到這我就想起來,上杉謙信好像沒有自己的分國法吧 那他連戰國大名都不是啊 整天嚷嚷 守護 守護所 地頭 的伊達稙宗還有 塵芥集 呢 我提供乙個特別的思路 以大河劇作為評價依據,武田信玄有一部為他量身打造的大河劇,全劇獨一無二的男主角,劇名還就是武田信玄四個大字,排不排面?還有一...

請問日本人對於織田信長和上杉謙信是怎麼看的?

蘇黎世 其實可以看看,日本那些史料裡怎麼評價的.對於織田信長來說,續日本史 透過對他的評價 信長行兵雖無部曲之法,雲奔飆馳變態不定,而出於敵之不意,擊於敵之未備,以一朝並殆齋藤 六角 朝倉 淺井數氏,不令之複有焦類矣,其用人雖無撰舉之科,簡拔俊乂不拘門地,抽豐臣於奴僕,舉佐佐 前田於行伍,取細川 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