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16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陵?

時間 2021-05-11 13:17:19

1樓:萬曆十五年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太低端,只能說明朝在北京有13坐皇帝陵陵墓。江蘇淮安的祖陵、安徽鳳陽的祖陵、江蘇南京的孝陵、湖廣的顯陵。

2樓:典軍校尉

北京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遷都北京後開始修建的,自永樂七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稱"明孝陵"。所以朱元璋的明孝陵不在十三陵其列。

明孝陵俯瞰圖

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下落不明,所以沒有陵墓。

朱允炆畫像

第七位皇帝朱祁鈺(明代宗),因其兄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將領石亨、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明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廢朱祁鈺仍為郕王,遷於西內。

過了十幾日,朱祁鈺去世,時年三十,(很有可能是被害死的)朱祁鎮將其以親王禮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諡曰戾,葬金山,毀其所建壽陵。其妃嬪也都被賜死殉葬。

朱祁鈺畫像

朱祁鈺在玉泉山的景泰陵

所以在明朝16位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鈺這三位皇帝因為種種原因是不在北京十三陵之中的。

3樓:kierking

朱元璋葬於南京鍾山明孝陵,建文帝,下落不明,景泰帝,曾經的郕王,在奪門之變後取消帝號,降格為成王,所以不在十三陵之列。

十三陵是在朱棣定都北京後,在當時明朝獲得正統確認的皇帝的陵墓,除了太祖爺朱元璋,另外二位在當時算是除名的 ,到南明為了籠絡人心才恢復帝號。

4樓:小徐侃歷史

明十三陵,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總稱,分別是明成祖朱棣長陵、明仁宗朱高熾獻陵、明宣宗朱瞻基景陵、明英宗朱祁鎮裕陵、明憲宗朱見深茂陵、明孝宗朱佑樘泰陵、明武宗朱厚照康陵、明世宗朱厚熜永陵、明穆宗朱載垕昭陵、明神宗朱翊鈞定陵、明光宗朱常洛慶陵、明熹宗朱由校德陵、明思宗朱由檢思陵。

此外,未進入明十三陵的三位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鈺。我們知道,明朝是由太祖朱元璋於2023年建立,定都應天(南京),明太祖死後,葬於南京明孝陵,傳位於明惠帝朱允炆。惠帝朱允炆繼位後,任用黃子澄、齊泰等人進行削藩,當時還是燕王的明成祖朱棣以「清君側」起兵靖難,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全勝,進入南京稱帝,惠帝朱允炆失蹤,所以,未有惠帝朱允炆的陵寢。

後來,成祖遷都北京,才有了明十三陵。那麼還有明代宗朱祁鈺呢?其實朱祁鈺本無緣皇位,可以做一名逍遙自在的郕王終老,然而,英宗朱祁鎮呢,寵信宦官王振,瓦剌入侵,聽從王振讒言,帶領五十萬臨時湊成的軍隊御駕親征,一路遊山玩水,結果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瓦剌以此要挾明朝,後在於謙的極力支援下,孫太后同意,立朱祁鈺為皇帝,遵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瓦剌見以英宗要挾明朝的陰謀不能得逞,將英宗放歸,代宗擔心皇位被奪,幽禁英宗於南宮,廢太子朱見深,立子朱見濟為太子。好景不長,朱見濟病逝,代宗頗受打擊,一病不起,石亨、徐有貞等發動奪門之變,迎立英宗復位,代宗變為親王,不久暴斃,以親王禮葬。

5樓:ANDYSUN

明朝是最後乙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共歷經16位皇帝,但我們去明朝首都北京會發現只有明十三陵,今天我就來揭秘其中的源由。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埋葬了明朝的13位皇帝,有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等,此外明朝還有三位皇帝沒有埋葬在明十三陵,他們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鈺。

明太祖朱元璋,由於明朝初期定都於南京,朱元璋死後葬於南京明孝陵,後來北京成為都城是因為朱棣遷都北京。

明惠帝朱允炆,由於靖難之役,被皇叔朱棣趕下皇位,自己也落了個下落不明,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未解之謎。

明代宗朱祁鈺,由於大哥朱祁鎮被蒙古人俘虜,自己代替大哥做了皇上,但大哥回來之後又重奪皇位 ,死後連進入皇陵的資格也沒有,被葬入親王陵。

6樓:小白

十三陵準確來說是十三個明朝皇帝的陵墓,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朱允炆生死不知也就沒有陵墓了,景泰皇帝代宗朱祁鈺被他哥哥朱祁鎮來了個奪門之變,死了之後以王的身份被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所以洪武、建文、景泰三個皇帝沒有在天泰山,十三陵分別是: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7樓:陳東晚國風之路

其實大明朝自太祖朱元璋開始到崇禎帝自縊,一共經歷了17帝,國祚276年。應該要把明惠宗朱允炆算上。

十三陵裡,沒有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和明代宗的景陵,明惠宗朱允炆更是沒來得及修陵寢。這就要細說一下這三個皇帝沒有在十三陵的原因了。

一、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建在當時的國都南京,也葬在了南京,所以不在北京昌平十三陵。

二、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剛登記兩年,就遇上叔叔朱棣的發起的「靖難之役」皇位被奪,自己還落下乙個下落不明,他也沒有來的及修皇陵,即使修了,朱棣也不會將他安葬在皇陵裡,因為朱棣從靖難之役後就耍無賴不承認他這個皇帝。

三、明太宗景泰帝朱祁鈺在英宗土木堡之變成為俘虜後,被迫成為了皇帝的,後來嘗到了權利的甜頭,待到英宗從瓦剌回來後,便不再想將皇位還給自己的哥哥英宗,最後還將英宗囚禁在南宮七年之久。最後奪門之變後,英宗重新登基,再次成為皇帝,他也不承認代宗的皇帝之位,廢為成王,所以就沒有資格入皇陵。後來他的侄子明憲宗朱見深恢復了其帝位,在為其修建陵寢,但都不在十三陵之列。

8樓:九圓方

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繼位,為什麼只有明十三陵?其他三個都是誰?

第乙個:開國皇帝明太祖駕崩於公元2023年,他被安葬在老家中都鳳陽,鳳陽不僅安葬了朱元璋,其父兄也全部葬在這裡,鳳陽也被明朝皇帝公認為是祖陵所在。自明朝在南京成立,作為龍興之地的鳳陽便被賦予了特殊的地位,貫穿整個明朝鳳陽都是其中都,明朝皇帝前往鳳陽祖陵祭拜祖先也成為了一種制度

第二個: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2023年繼位,繼位不久在近臣齊泰,黃子澄的計畫下即著手銷藩,起初銷藩還算順利,但不久身在北京的燕王即聯合大同的寧王憤起反抗,以「傾君徹」之名率軍南下,2023年南京城破建文帝下落不明,屍骨無存,所以他並沒有什麼正式的皇陵,建文帝之死至今仍是個迷。

第三個:明朝第七代皇帝代宗朱祁鈺,仁宗之孫,宣宗次子,英宗之弟,英宗受宦官王振唆使在土木堡遭到大敗,5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英宗本人也被瓦刺俘虜,身在北京的朱祁鈺在兵部尚書于謙等人的擁護下登基繼帝位,是為代宗,一年後英宗被瓦刺北還,代宗將其幽禁在南宮,六年後發生「奪門之變」,太上皇朱祁鎮復位,重病中的代宗被廢,不久病故,英宗下旨,廢其為王,以王禮安葬所以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繼位,卻只有明十三陵。

9樓:西風漂流

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所以也就沒有陵寢,英宗奪門之變後把代宗以親王之禮葬到了北京西山,所以只有昌平只有十三座寢陵

10樓:Awakening

確切的說是北京明十三陵。

因為太祖皇帝當年建都南京,最後也葬在了南京孝陵。後繼建文帝遭遇靖難,被他四叔打敗,失蹤,成為後世之謎。時間走到了正統十四年,朱祁鎮御駕親征,遭遇土木堡,開啟了北狩的生活。

郕王繼任為景泰帝,之後朱祁鎮返回北京,被軟禁,在景泰八年被徐永貞、石亨發動奪門之變再次擁立為帝,上位後廢景泰帝為郕王,因此景泰帝也沒有葬入明十三陵。

明朝皇帝為什麼短命?

尚利 翻遍明朝皇帝年齡,你會驚奇的發現,都是一些短命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的壽命長一些,其他都在40歲左右就駕崩了。這與清朝相比,皇帝壽命確實很短。那麼,明朝的皇帝為什麼都短命呢?這是一位統計的名花草皇帝壽命。我們能夠看出,除了朱元璋 朱棣 嘉靖皇帝 萬曆皇帝外,其他的幾乎都在40歲左右喪命。這是為...

明朝皇帝為什麼都短命?

農夫聊歷史 明朝皇帝前三名依次為明太祖朱元璋,永樂帝朱棣,嘉靖帝,這三位壽命均在六十歲以上。其他的明朝皇帝壽命均在三十多歲,平均壽命而言,大約四十二歲左右。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整體壽命短?兩個字 累的!這裡的累分為身體上的累和精神壓力上面的累!要知道在朱元璋時期取了宰相一職,自己家國大事一把抓,朱棣奪...

為什麼明朝多奇葩皇帝?

陽洋 因為明朝皇帝敢給文官權力,去揭發權貴的醜陋的一面。清朝就不一樣了。權貴的乳酪要保護的。就醜話明朝老。最讓我佩服明朝的地方是像海瑞這既不不圓滑世故,還要挑戰權貴,還能當官。 harxxxxx 因為皇帝的老師們有問題。帝師們有什麼問題?他們的問題是 他們把皇帝當做乙個好臣子去教育了,要愛國,要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