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的前因後果?

時間 2021-05-11 06:38:21

1樓:鹽選推薦

春秋與戰國的分野是從「三家分晉」開始的。但實際上,晉國最後的幾個諸侯中,無論魏家、趙家還是韓家,都比不上智家。甚至,魏、趙、韓三家還深受智家的欺凌。

那為什麼最後瓜分晉國的確是魏、趙、韓三家呢?智家在這個過程中犯了什麼樣難以挽回的錯誤呢?這得從智家家主智宣子確定家族的繼承人開始說起。

《資治通鑑》中對這段歷史有相應的描述,我將它翻譯了出來,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

當初,智宣子打算立智瑤為繼承人,智果反對道:「立智瑤不如立智宵。智瑤有五項超越常人的優點和一項缺點。

五項優點分別是:高大帥氣,精通騎射,多才多藝,能寫善辯,堅毅果敢。可是他還有個缺點,就是不仁。

如果他用這五項優點去欺凌別人而行不仁之事,又有誰能與他和睦相處呢?如果真的是要立智瑤為繼承人的話,智氏家族一定會滅亡。」最後的結果是,智宣子拒絕了智果的建議。

而智果為了避禍,去太史處登記脫離智氏家族,改為輔氏。

與之相對應的是趙家確定繼承人的故事:

趙家家主趙簡子有兩個兒子,大的叫伯魯,小的叫無恤。趙簡子在確定繼承人時,不知道立哪個好,就把一篇訓誡的言辭刻在竹簡上交給兩個兒子,並囑咐他們:「謹記在心!

」三年後,趙簡子再次問起竹簡之事。伯魯已經完全不記得竹簡上的話,讓他把竹簡拿出來,也已經找不到了。反觀無恤,竟然能對竹簡上的話背誦如流,讓他去把竹簡找出,他當即就從袖子中取出獻上。

於是,趙簡子認為無恤非常賢德,立他為繼承人。

後來有一年,趙簡子派尹鐸去鎮守晉陽。臨行前,尹鐸請示說:「您是打算讓我像抽絲剝繭般地搜刮財富呢,還是把晉陽發展成可靠的保障之地?

」趙簡子回答道:「當然是作為保障。」於是尹鐸就任後立刻減輕賦稅。

趙簡子對兒子趙無恤說:「一旦晉國發生危難,真正最可靠的退路就是晉陽。你不要輕視尹鐸地位不高,也不要害怕晉陽路途太遠,一定要以那裡為歸宿。

」等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也就是智瑤,或稱為智伯)繼位掌權,與韓康子、魏桓子在藍台設宴。席間,智伯先是戲弄了韓康子,接著又侮辱了他的家相段規。族裡面的智國聽說此事後,勸諫智伯說:

「主公您不對災難做出預防準備,那麼災難就一定會到來的!」智伯回答道:「有沒有災難那得取決於我。

我不去給別人製造災難,誰還敢興風作浪呢?」智國又說:「話不是這樣講的。

《夏書》上說:『乙個人如果經常犯錯,那麼他所招來的怨恨又豈會都表現在明處?不能因為它沒有表現出來就不加以提防。

』君子能夠在小事情上認真謹慎,所以就不會有大的災患。現在主公出席一場宴會就羞辱了人家的主君和家相,卻又不加以防備,還說『他們不敢興風作浪』,這種做法恐怕是不行的吧!蚊子、螞蟻、蜜蜂和蠍子這樣的蟲子都能害人,更何況是主君和家相呢?

」可惜的是,智伯聽不進去。

智伯向韓康子索要土地,韓康子本不打算給。段規說:「智伯貪財好利而又性情剛愎,如果不給,他一定出兵討伐我們,不如姑且給他。

他拿到土地後會形成思維慣性,接著又會向別人索要。如果別人不給,他就必定會對別人動武,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免於眼前的禍患而後等待事態的發展變化了。」韓康子說:

「有道理。」於是,韓康子派使者獻上有萬戶人家的城邑給智伯。

2樓:

跟階級什麼的沒關係。要了解三家分晉,首先要了解晉國這個國家。

晉國是姬姓,本來是王室的屏藩。所以它的發展脈絡和別的諸侯國沒什麼不一樣。

在周天子還有權威的時候,嫡長子繼承制牢不可破。各個諸侯國前幾代都很少有因為繼承權產生的內亂。

後來王室衰微。各國的繼承權也開始跟著亂了。出現了非嫡長子依靠權臣或者封邑奪取繼承權的事情。對這些事,周天子都只能事後追認,干涉不了事情本身的程序。

就像周天子的權力不斷被諸侯篡取一樣,各國公室的權力也在不斷被有力的陪臣篡取。這應該是不難理解的事情。

由於勢力強大的陪臣存在,很多國家,包括魯國這樣的國家,都開始分封群公子,給他們強大的封邑,鉗制陪臣的力量,用來拱衛公室。

其它國家的群公子分封以後,雖然也干涉公室,插手繼承權問題,但也只滿足於做權臣。沒人嘗試取代大宗嫡支。

只有晉國出了問題。

晉昭侯的時候,昭侯將大邑曲沃,封給自己的叔叔曲沃桓叔。

結果昭侯一死,曲沃一支就開始接連不斷地進攻國都,不停殺死公室繼承人。努力了差不多三代,最後徹底取代大宗,篡奪了繼承權。

大家比較熟悉的晉文公就是曲沃這一支的後代。

曲沃代晉後,由於擔心這些桀驁不馴的同宗對自己做出同樣的事情。曲沃這一宗的第二個國君,也就是晉文公他爹,晉獻公即位後,用大臣的計謀,把晉國的公族,包括曲沃這一支的公族,全都殺了個乾淨。

然後晉獻公又分封了兩個大邑給自己的倆兒子,後來的晉惠公和晉文公。但因為驪姬,大家都認識的,太子申生被害。惠公和文公出奔。

獻公死後,大臣殺了驪姬的兒子,晉惠公在秦國的支援下回國繼位。晉惠公死後,大臣又把他的兒子殺死了,晉文公又在秦國支援下回國繼位。

經過這一系列事件。晉國公族的力量低落到了極點。而在此期間,由於獻公作二軍,文公作五軍。軍事力量盡落到當時掌握軍權的卿大夫手裡。

此後晉國公室雖然做出一系列努力,但依然沒能奪回軍權。國君在世時盡出群公子,死後再召回繼承人。成為定製。

經過一系列政治鬥爭,卿大夫家族慢慢決出最後的勝利者。

所謂三家分晉,實際上是晉國諸卿百年鬥爭的乙個結果。

3樓:江南雨巷

在三晉大地上,乙個存在六百多年的晉國,最終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歷史從此進入了戰國時代,山西至今也被人習稱為「三晉」。晉國擁有60個世家大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晉國的宗族血親觀念開始比政治觀念淡薄,這就使得遠親公族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其中,晉國的宗族以韓、趙、魏、範、中行、智六家勢力為主,而後趙氏打敗範、中行,韓、趙、魏、智四家並立,尤以智氏的勢力最大,且掌握著晉國的政權。

韓、趙、魏三家心中不滿,便聯合起來打敗了智氏,吞併了他的土地 。至此,三家分晉完成。三家分晉是春秋時期晉國卿族逐漸削弱以至取代公室的乙個特例,是中國古代歷史從春秋時代進入戰國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

晉國在春秋中後期一直是第一號強國,在當時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樣乙個偌大的國家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即「三家分晉」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由經過代表新興勢力的六卿與晉國舊貴族之間的激烈鬥爭,最終以卿大夫的勝利而控制了晉國的政權,進而打破了中國歷史上諸侯與大夫的界限,從而轉到了卿大夫專權的時代。

晉國宗族林立,並且原有的宗族主要有以下三類:第一類是與晉國同姓異氏的如欒、羊舌、?、狐等;第二類是與晉異姓異氏的如趙、範、梁等;第三類則是不知道其族源的異氏宗族如先、伯、胥等。

在晉國建立以後,也分封了一些新的貴族,不管是同姓還是異姓都可受封得氏,從而形成新的貴族如晉武公把荀國滅了,將原氏黯封到那裡,是為荀叔,而後分為智氏和輔氏;另外,就是從采邑、官職和技藝為氏而形成的宗族,如屠氏、右行氏、中行氏等。可見,晉國是乙個擁有60個世家大族的國家啊!

自晉國建立以來,從晉侯燮父下傳到昭侯的時候,發生了三件侵宗的鬥爭,並取代正宗的事件,即「昭侯七年,晉大臣潘父弒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晉人共立昭侯子平為君,是為孝侯。」1「孝侯十五年,曲沃莊伯弒其君晉孝侯於翼。

……晉人復立孝侯子郄為君,是為鄂侯。」2「鄂侯六年,曲沃莊伯乃興兵代晉……晉人共立鄂侯子光,是為哀侯。」「陘廷與曲沃武公謀,虜哀侯,立哀侯子小子為君,是為小子侯」西元前706年,曲沃武公殺小子侯立哀侯弟為緡侯,西元前678年,武公殺緡侯,自己作晉侯。

至此,小宗代替了大宗。並且從其弒其君的時間相隔來看,時間間隔越來越短,從中可看出其血緣觀念已經開始淡薄,這就為以後打擊公族奠定了基礎。

「武公代晉二歲,卒。子獻公詭諸立」一開始,獻公雄心勃勃,立志振興晉國。大夫士?

為獻公出謀劃策,並提出自己的建議,獻公八年,士?說公曰:「故晉之群公子多,不誅,亂且起」獻公便聽從了士?

的建議,盡滅桓、莊公族。次年,「士?又與群公子謀,使殺游氏之二子」3而後借群公子「盡殺游氏之族」最後一步,就是誘使他們城聚而處之,然後圍殲,「盡殺群公子」4「獻公十二年,驪姬生奚齊,獻公有意廢太子」驪姬憑著獻公對她的寵愛,就在獻公面前詆毀太子,還讓太子去領兵打仗,太子乃國家的繼承人,怎能去打仗?

重耳、夷吾也逃跑了,加上晉國一開始就是華夏民族與戎狄相錯雜融合的國度,故在一定程度上晉國還是受戎狄影響的 。所以說,晉國從此便無公族了。5

從此以後,晉國與近親就疏遠了,反而為遠親公族的興起打下了基礎。此時,僅剩下了欒氏、韓氏、羊舌氏等少數幾家,這些宗族通過土地兼併、分封以及賞賜得到大片土地,並且擁有自己的城池、軍隊,從而這些異姓卿大夫的「私家」勢力則得到不斷的發展,除此之外,不少「私家」還千方百計地爭奪土地和人民,成為擁有大量私產的富有者。如晉國的?

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晉」6魯國的季氏「富於周公」7一時出現了「私肥於公」、「大夫皆富」的局面,這與他們經濟地位的變化相適應,他們在政治上也必然會有乙個較大的變革。隨著晉國公室的衰落,卿大夫的「私家」力量更加強大,形成「大夫皆富,政將在家」8這就說明以卿大夫為代表的「私家」取得政治上的權力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晉平公時,晉之六卿坐大,欒氏為首。「平公六年,魯襄公朝晉。晉欒逞有罪,奔齊~~範獻子以其徒擊逞,逞敗走曲沃。

曲沃攻逞,逞死,遂滅欒氏宗。」自此,形成了韓、趙、魏、範、中行、智伯等六卿。晉國的政治、軍事實權落在了他們手裡,晉國的大部分土地也被他們占有,並且他們對晉的舊貴族發起了連綿不斷的進攻,形成「六卿強,公室卑」 9 六卿中,趙氏與韓、魏等均在勢力範圍內實行改革,爭取國人的支援。

如改變以往的百步為畝的舊田製,採用一百六十畝至二百四十畝的大畝制,趙鞅公布以戰功可免奴籍的條令。西元前513年,晉鑄刑鼎,公布範宣子刑書。晉國在內爭中滅祁氏、羊舌氏。

秋,晉韓宣子卒,魏獻子為政,把這兩家的采邑劃為十縣,即分祁氏之田以為七縣,分羊舌氏之田以為三縣。

舊貴族被消滅以後,六卿之間的矛盾便突出來。六卿之間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從他們所推行的按畝收稅的剝削量來看,即範、中行氏以一百六十步為畝,智氏以一百八十步為畝,韓、魏以二百步為畝,趙氏則以二百四十步為畝。

除趙氏「公無稅焉」以外,其餘皆收取十分之二的實物稅。10從這裡可以看出,范氏、中行氏最重,很不得民心;智氏的剝削量次之;韓、魏二氏更次之;趙氏的剝削量最輕,很能籠絡人心。西元前497年,以趙鞅和邯鄲午的「衛貢」糾紛為導火線,爆發了以范氏、中行氏為一方,趙、韓、魏、智氏為另一方的戰爭,時間長達八年之久。

西元前493年,雙方決戰於鐵地(河南濮陽西北)。趙鞅為了爭取戰爭的勝利宣布誓詞說:「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以此來調動士兵的積極性,贏得了人民的支援,便一舉獲勝。

「定公二十二年,晉敗範、中行氏,二子奔齊」。

「出公十七年,智伯與韓、趙、魏共分範、中行地以分邑」這時,智氏的勢力最為強大,並且晉國的政令完全由智伯裁定以及皇帝的廢立。在智瑤執政時,他剛愎自用,為了獨霸晉國政權,竟公然向其他三家索取土地。韓、魏是三家中比較弱的,被迫屈服,只有趙氏拒絕了智氏的要求。

於是,在晉出公二十二年,智、韓、魏聯合討伐趙氏,智瑤用水攻的方法,引晉水灌入晉陽城,河水猛漲,晉陽城外一片汪洋,危在旦夕。此時的韓、魏想到他們的都城邊上也有條河,怕智瑤也會滅亡他們,加上趙襄子派張孟談潛出晉陽城與韓、魏聯合,一同攻打智氏,智氏亡。接著,趙、魏、韓三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進而分掌朝政,號稱「三晉」。

三家繼續蠶食公室土地。到了晉幽公時,晉君所掌握的只有國都和曲沃二城。晉幽公不但不能號令三家,反而得去朝拜他們,降到了屬大夫的地位。

此時的晉國已名存實亡,成了三國的附庸。

西元前424年,魏駒的兒子魏斯繼位,稱魏文侯;西元前409年,趙烈侯繼位;同年,韓虎之孫韓虔繼位,稱韓景侯。這時,晉國已經形成趙、魏、韓三家諸侯鼎力的局勢,只差履行乙個周天王任命的手續了。

西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任命趙籍、魏斯、韓虔為諸侯,承認了三家分晉的事實。西元前376年,三家最後廢除了晉君,將晉公室僅有的一點土地也予以瓜分,赫赫有名的春秋大邦晉國,便在歷史上消失了。

春秋戰國之際,中國正處在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的社會大變動時期。三家分晉是戰國時期的乙個重大歷史事件。三家分晉以後出現了齊、楚、燕、趙、韓、魏、秦七國爭雄的局面,中國便進入了由封建割據的各諸侯國通過兼併戰爭走向全國大一統的新時期。

三家分晉,周王是否應該封三家為諸侯?

高大譁 按照周朝的老規矩,一般是霸主組織諸侯討伐亂晉三臣,但分晉的時候是怎麼樣?齊內亂,楚已自詡為王,吳越輪流PK,燕國力不濟,最強的是恰恰是羽翼漸豐的三晉,當時已經沒有霸主能出面干預了。 chenfugui1990 歷史沒有如果,周威烈王不承認的話,結果難說。周威烈王承認,則造成戰國之亂,周王朝失...

三家分晉為什麼晉文侯不反抗?

沙羨君 晉侯 不是我不反抗,而是亂臣賊子們太厲害!晉國公室的衰弱,不是一代完成的,而是數代持續不斷完成的。晉國卿族很強大,他們強大到什麼地步?敢於公然弒君!早在晉靈公時代,趙盾兄弟也就是趙國祖先就殺了晉靈公。哪怕這位國君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是以臣弒君也確實太過分了!所以後來趙氏被滅族,在趙氏孤兒趙武...

為啥當時的晉國不是范氏代晉而是三家分晉

王梵宸 春秋之世,禮崩樂壞。晉國,諸侯之大國也,天下莫強焉。據陶唐故地,守天下之脊,左擁山河之固,右抱太行之險,北阻戎狄,南臨伊洛。曩者曲沃代翼,小宗凌侵,而大宗夷滅。武公既立,桓莊之族甚眾,逼脅君上,如曲沃故事。晉侯遂屠戮公室,而以諸卿為公族,不續群公子,由是公室卑而卿族益驕,其始作俑者,獻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