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越國並不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為什麼越王勾踐可以當華夏的霸主?

時間 2021-05-11 05:07:49

1樓:薄荷硬糖

春秋時期的稱霸,本質上都是區域性的霸主

齊,中原東部

晉,中原北部

秦,中原西部

楚,中原南部

宋,中原中部

這些霸主是在各自的區域裡,不同的時間裡,整合了當地的區域勢力弭兵會盟

晉悼公死後,君權再度下移,晉國六卿專擅國政,興於內耗,意與楚國和盟。連續不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也引起中小國家的厭倦,加以晉楚兩大國勢均力敵,誰都無法吃掉對方。於是由宋國的華元與向戌發起,於周簡王七年(前579年)和周靈王二十六年(前546年),舉行了兩次「弭兵」會盟,此後戰爭大大減少。

弭兵會盟之後,各區域霸主由於內部矛盾的加劇,相互之間保持了和平前546年到前453年的三家分晉(戰國開始)這中間的百年間,各個區域霸主沒有再發生過戰爭,也就讓當時的東南部的吳、越兩國的戰爭被人們所關注

就相當於,當下中美俄英法這些大國之間基本都維持著和平,也就讓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這種小國的衝突成了國際上的熱點新聞

2樓:嘉卉

打敗吳軍之後,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行無阻,周元王派人賜勾踐祭祀肉,封賞他為伯,諸侯們四方來賀,至此,這種諸侯爭霸才拉上了序幕。越國儼然就是當時天下的霸主。

3樓:有文藝範兒的小賈

春秋五霸有不同的說法,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這是比較主流的說法。

還有把宋襄公和秦穆公換成闔閭和勾踐的說法。

個人觀點,從這兩種說法的區別上可以看出,桓公,文公和莊王是絕對意義上的霸主,但穆公由於來自「西部蠻秦」,可能在實力上具備霸主的資格,但在正統性上卻難以讓中原諸國信服。宋襄公則是相反,代表殷商傳承,高舉仁義大旗,號召力很強,但實力卻相對拉垮,春秋無義戰的標誌性事件也在他身上發生。

所以,按這個邏輯體系,想要公認霸主這一身份,必須在正統性和實力上都具備。楚國雖然說出過「吾蠻夷也」這等金句,但在晉楚爭霸時期的行事風格也和中原諸國無異,其實已經被認同。而吳越兩國,在不少說法中都是記載為「北上參與會盟」,所以其實力暫且不談,光在正統性上很難得到北方諸國的普遍認同。

綜上,吳越是否當過天下霸主是存疑的,可能只是中原諸國不想惹的暴發戶罷了。

4樓:閒遊小葉

越國這個國家屬於起源非常早的,在夏朝時期就出現了,因此越國雖然不是周天子分封的,但卻是古已有之的諸侯,其地位是會被承認的。

還有就是周朝的分封制本身就是承襲遠古時期的宗族制度,周朝的分封諸侯剛開始確實是分封自己的親信,功臣,但這些最先被分封的諸侯們一到封地就有乙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聯絡和了解當地的家族情況,區分好宗族和家族,因為分封制的主體,就是依照宗法制來確立的,地方諸侯身份和他們在宗族裡的地位是直接連繫的,周朝的親信諸侯是代表周王室監督地方,俗稱方君,而五爵制度,公侯伯子男,主要就是通過宗法關係來冊封的,公爵主要分給曾經作為天下共主的家族的,還有就是輔佐周朝建立立下輔政大功的祖輩,公爵屬於周朝的賓客,周王要以賓客之禮相待,也就是見王可直言不跪,還不受侯爵監督,侯爵國就是方伯,代表周天子監督地方的周朝卿士,伯爵國主要就是作為宗族領導的家庭的,而周朝的伯爵卿士主要就是承擔協調地方諸侯事物的職責,子爵就是從宗族遠離的姻親聚合的氏族,男爵則是單一血脈的氏族。因此越國的諸侯地位在周成王時期就已經確認了,按照越國的氏族屬性,由多族混合,應該是個子爵諸侯。

5樓:漫步紅林

因為無論是誰只要承認周天子就可以得到周天子的分封,就是周王朝的分封國。其中比較有名氣的是楚國,作為南方蠻荒之地領袖主動認周天子為主自己為附庸,加入周王朝後被封為子爵,成為諸侯國之一。所以周王朝的分封是動態的,不是說開國多少就是多少,是不斷增加的。

因此越國也算分封國。

其次華夏霸主是什麼意思?所謂春秋五霸只是當時實力增長較快強大諸侯國,不是真正的最強者。即使越國最強盛的時候也沒法做到真正的霸主,對楚對齊戰爭也是互有輸贏,最後被楚所滅。

春秋時期大家族的族長稱謂?

趙氏族長叫什麼壓根不確定,因為排行就不確定 有叫叔X的也有孟X,趙武和趙鞅就是趙孟,也有趙共孟,還有趙景叔。三桓根據魯桓公三個兒子的排行定,慶父庶長子所以是孟孫氏,剩下兩個同樣道理。欒氏裡欒書是欒伯,但他爹和祖父好像不是欒伯 欒貞子爹又叫欒共叔。 采風使 孟,伯,仲,叔,季是排行,比如漢高帝劉季,他...

春秋時期是以什麼為口號擴充疆界?

戍錄事 齊師遷紀郱 鄑 郚。1 齊師遷紀郱 鄑 郚。無傳。齊欲滅紀,故徙其三邑之民而取其地。郱在東莞臨朐縣東南。郚在朱虛縣東南。北海都昌縣西有訾城。春秋左傳正義正義曰 齊人遷此三邑,非三邑之人自遷也。故知齊欲滅紀,故徙其三邑之民而取其地也。蘇氏雲,直取其地,不取其民,故云遷,不雲取。不言所往之處者,...

春秋時期夾在強國之間的小國生存哲學是什麼?各自有什麼特點?

江遠 準確的形勢 地理位置 國際局勢 國內實力 分析 強大的外交能力 首先要明確的是,春秋時期魯鄭宋等國能存活下來,根本原因不是他們的生存哲學有多麼高明,而是因為 1 這些國家本來就不是春秋時期最弱的國家。相反,是實力排在二三線的較強之國。這些國家都吞併過周圍更弱的小國。2 當時不是只有乙個強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