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有多強?

時間 2021-05-10 20:49:43

1樓:我很簡單

乙個人可以追殺數千人。他要不回金陵,估計可以趁著北方胡族虛弱,提前完成恢復北方基業的壯舉。他懂兵法,能用車,騎兵還有河,滅掉騎兵強大的北燕主力。

最主要的是他是寒門出身。在士族門閥強大的時代,在南方,他這個北方僑人是真不容易。

2樓:樂生

一生殺過四個皇帝的猛人

先看看歷代對劉裕的評價:北魏政治家崔浩說他「劉裕之平禍亂,司馬德宗之曹操也。」 王夫之評價說「裕之為功於天下,烈於曹操。

」而辛棄疾有詩曰「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英雄如是也。後世對劉裕的評價在南朝絕對第一。

劉裕出身寒門,小名叫寄奴。小時候父親因為窮差點放棄他。後來依靠軍功和北府兵權逐漸登上歷史舞台。

在他一生中有很多輝煌的事蹟,公元409年,劉裕北伐滅南燕,公元405-415期間,滅南方各個割據勢力。公元416年滅後秦。可以說是除朱元璋後最成功的北伐。

劉裕於公元420代晉稱帝建國號為宋。

強還表現在戰術、戰略思想上,他善於戰略決策,戰術革新和多兵運用,其中利用「卻月陣」擊敗北魏精騎最為典型。

稱帝後,他整頓吏治,其中包含一起打天下的舊人,也是毫不手軟。重用寒門,之前都是士族門閥把控,在他稱帝後大膽重用寒門士子。抑制土地兼併等等。

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劉裕憑藉自己的智慧型和能力,從一介平民到九五至尊,可以和朱元璋相媲美,可惜天不假年,僅在為三年就駕崩了。

3樓:

記得以前在B站看北大基礎課《中國古代史》,當時閻步克教授講到這一段說過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劉裕的功業在當時已經是魏武以來第一人了」。

4樓:齊先森

中國歷代皇帝中,成就僅次於朱元璋。本有機會改寫南北朝歷史,可惜天不假年,先後失去得力臂助劉道規,劉穆之,致使後方根基不穩,北伐基業功虧一簣。

5樓:漢征西將軍曹

這題目限制住我了,很強,殺了很多皇帝,但也壞了規矩,接受禪讓後把司馬德文弄死了。政策不錯,繼續了土斷,限制了高門大族的權利,封山枯澤的事有所收斂,老百姓有條活路

6樓:筆墨風華

宋祖以匹夫挺劍,首創大業,旬月之間,重安晉鼎,居半州之地,驅一郡之卒,斬譙縱於庸蜀,擒姚泓於崤函,克慕容超於青州,梟盧循於嶺外,戎旗所指,無往不捷。觀其豁達巨集遠,則漢高之風;制勝胸襟,則光武之匹。惜其祚短,誌未可量也。

7樓:梓健講歷史

劉裕其人

東晉時期出了乙個大將軍叫劉裕,小名寄奴,據說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交的後代,此人智勇雙全,為人寬厚仁慈。正值東晉後期內亂不斷,各地叛亂不斷發生,晉帝江山支離破碎。朝廷在用人之時劉寄奴挺身而出,先是南下平息了孫恩之亂,後又滅了挾晉帝以令諸侯的桓玄,恢復了晉朝皇室,從此劉裕成了一人下萬人上的國家大掌櫃。

之後譙縱造反,自稱成都王,劉裕入川討蜀數月無功而返,加之此時南燕慕容家族南侵,劉裕只能先攘外了,經過劉裕的北伐一鼓作氣滅了南燕,再之後又平西蜀,滅後秦,基本穩定了東晉政權,此時的劉裕已經不能滿足於臣子封侯了,在部下的擁捧下在建康稱帝,這就是南朝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稱帝後的劉裕除掉了司馬家族的皇室主要成員,終於可以安享太平啦,但好日子沒多久,連年奔波作戰的劉裕停下來後也開始病魔纏身了,當了三年皇帝後六十七歲與世長辭了。之後他們子孫們相互爭奪皇位,昏庸無能,沉溺於酒色,加之北方鮮卑拓跋魏的南侵,宋魏之戰後劉宋日漸衰落,終被齊取代。

開國皇帝劉裕一生南征北戰,屢立奇功,他是亂世英雄的典型人物,他為人光明磊落,正能量滿滿,文武全才,帝王之相,很多戰役皆因其聲望而懼怕不戰而勝!有此能量者古今中外屈指可數了。他開創了南朝鼎盛時期,可惜時間太短了,一代英雄撒手人寰,他是當之無愧的戰神!

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武力值為什麼那麼高?

歷史的精神世界 因為打仗打得多,鍛鍊得多。不妨看看劉裕生平的戰績 平定孫恩起義 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賊孫恩作亂於會稽,晉朝衛將軍謝琰 前將軍劉牢之東討。牢之請高祖參府軍事。十二月,牢之至吳,而賊緣道屯結,牢之命高祖與數十人,覘賊遠近。會遇賊至,眾數千人,高祖便進與戰。所將人多死,而戰意方厲,手奮長...

人們對 開國皇帝 普遍存在哪些誤解?

已登出 把開國皇帝當機械人吧,很少從情感角度去考慮,覺得他們完全從利益出發去做一切事情,不會感情用事。還有一部分人神化皇帝這個職位,認為只要當了皇帝就肯定很聰明,代表語錄 人家是皇帝能想不到 能不知道等。 Kris關下門 開國皇帝不一定都有名,不一定都很牛,不一定都做出過很大的貢獻,不一定都稱過帝 ...

歷史上各開國皇帝誰的創業難度更大?

房小白 個人認為是西遼的耶律大石 遼代末年,面對金國的崛起,昔日遼5京只剩南京幽州府,大石作為遼末貴族,鎮守幽州,打退北宋的2次進攻 人數處於絕對劣勢 後來金兵來攻,大石兵敗被俘,在金營中,大石忍辱負重並在女真族妻子的協助下,成功逃離。面對天祚帝的昏庸無能,大石決定西征重建山河,從今天的北京一路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