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和雍正在瓷器上的審美趣味為什麼差那麼多?

時間 2021-05-08 18:20:01

1樓:蒂加貝魯

其實乾隆的審美之所以跟雍正比起來那麼跳脫那麼"土",也可能是一種叛逆心裡和對外來事物的羨慕之情造就的。我們現在覺得古典美雅緻,可身處那個時代的乾隆可能見怪不怪了,不能說他就欣賞不了古典的雅,只是一種擺脫先輩束縛,標新立異的求勝心理作怪。所以簡單批評為"乾隆的農家樂審美",不夠客觀。

至於愛蓋章題字等等,現在看來確實討厭,但是放到歷史的當時,自大如皇上,他可能覺得天下都是朕的,能給王羲之王獻之題字蓋章,是給他們的恩裳吧

2樓:ballad

其實父子兩人的審美趣味並沒有差很多。皇家審美在清朝幾代下來都不算太貼合漢人士大夫,或者文人層面上的趣味。這種現象很正常,權利機構有它自己權衡,會有上行下效的現象,但能不能傳承下來本身就是個問號。

不然乾隆爺何必費力去燒一大堆仿宋瓷呢?共通的美感總是在哪個時代都會張開。

3樓:長安月明

不請自來,聽到過很多關於乾隆審美的吐槽,想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每個時代的審美都不一樣,不能因為現在的審美來反觀之前的審美,來評價之前的審美。

中外歷史上都有裝飾非常繁複的時候,例如巴洛克時期和洛可可時期,對應路易16時期,當時貴族的奢華可見一斑

例如清式家具

再反觀明式家具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隨著經濟的發達,人們的審美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由簡至繁,所謂時尚是乙個圈,不能說明哪種審美是低俗的,哪種是高雅的。

回歸本題,乾隆爺所處的環境是康熙雍正兩代明君留下來的家底,是清朝的鼎盛時期,這也是他喜歡繁複的裝飾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不能評價乾隆的審美差,我們只能說,雍正的審美比較符合我們現在人們的審美。

4樓:欣遇樓藝術

我覺得與成長經歷有關。

雍正瓷器風格秀雅薄。雍正生於2023年12月13日,直到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才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你想想,他45歲才當上皇帝,前期都是韜光養晦。我們從他的成長史來看,他六歲進尚書房,跟從張英學習四書五經,向徐元夢學習滿文。

從6到45歲總共39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學習,所以個人修養極高。

而乾隆風格就是繁縟,他生於2023年,25歲就登機了,年輕人都喜歡熱鬧,所以乾隆的瓷器風格就是熱鬧。說白一點有點庸俗,繁縟現象很嚴重。

5樓:我再晚睡我是豬

假設哈,乙個小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跟著爸爸(雍正)一起住,爸爸素的跟和尚一樣,後來還修道,崇尚極簡素色。但是他的偶像是他的爺爺(康熙),是乙個喜歡華麗的老人家。幼小的小朋友(乾隆)是全家的寵兒,又生性活潑,從小嚮往爺爺的華麗審美,但是爸爸喜歡素雅不懂得如何教導他華麗與浮誇,還壓著他要勤儉樸素。

終於小朋友當家做主了,家裡有錢,手上有權,眾人捧著,那麼他熱愛華麗但沒有得到教導還被壓迫了很多年的審美走偏一下下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哦。

6樓:

乾隆就是個又浮誇又調皮的老爺子,所以他御窯燒製出的瓷器也是走浮誇風,所有工藝都在乙個器型上體現。給人家好端端的名畫非得弄個滿題,還都是他乙個人題的。及其愛好寫詩作畫通身都是文藝細胞,無論配色還是布局,不妖異飽和不算創作過,至於天賦嘛,總被後人拿來取笑,人家老爺子一定也很無辜。

其實在他的為人處事外交方針上也能看出他審美志趣的端倪。

人家曾欲把歐洲作為和東南亞地位相同的藩屬國對待,歐洲使團來了一定要讓人家行三跪九叩之禮,不在紅毛面前皮一次很不開心。最後人家沒妥協,只行了單膝跪地禮,而當朝記載的卻是「英國使團首領看到乾隆不由自主的雙膝跪地,行了大禮」。

允許歐洲在廣州口岸通商是瞧得上你。一不開心就可以任性停止通商,誰都拿他沒辦法。還明文規定,洋商不能學漢語,就是這麼傲氣。

東南亞藩屬國使團浩浩蕩蕩來進貢,那也是瞧得上你,才讓你有機會給我進貢…當然我也不虧待你們,一天招待下來的費用也是千兩銀子起步。

還留下一大筆叫做「和珅」的財富給兒子。可真是苦了嘉慶。

以上種種就顯示了老爺子一種品性,那就是「任性」,所以,人家審美什麼樣才不要你們管,因為人家就是任性~

7樓:依稀是故人來

越了解,我越覺得乾隆真的怕不是雍正的兒子,倒像是他侄兒子,好大喜功,沽名釣譽,窮奢極欲。萬一真不是親兒子,那一切都說的通了,凡是雍正支援的,我都反對,但是雍正喜歡的,我都討厭……

8樓:我可能紅燒比較好

不僅僅是瓷器。

可以感受一下清早期和乾隆時期的家具風格。

真是雕龍畫鳳畫風浮誇。

這個應該和乾隆自戀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不然也不會四處蓋賞章吧。有毒。

9樓:

看了看基本都是外行回答,不是以偏概全,就是先入為主。

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享年八十九歲。乾隆瓷器存世數量之大,品類之全,世界罕有。可以負責任的說,乾隆時期的瓷器幾乎囊括了中國自有瓷器以來的所有瓷器。

不僅如此,乾隆朝在技術上也基本達到了中國古代瓷器燒製的最高峰。

乾隆瓷器裡最著名的就是那件瓷母,

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7層之多,其標誌著中國古代製瓷工藝的頂峰,素有「瓷母」、「瓷王」的美稱。

其次就是轉心瓶,顧名思義,就是內部的內膽可以轉動的瓷器。

第三種就是「包袱皮」,

這種瓷器流行於乾隆朝,即在質地奇硬的瓷器上面展現柔軟的一面。

這些瓷器看來就是一般人認知的繁複富麗的乾隆瓷器,然而,絕非如此。

乾隆朝有大量的單色釉,仿生瓷,金屬釉,青花,粉彩,甚至很多人看來及其現代甚至後現代的審美瓷器。乾隆朝集中國古代瓷器之大成,兼收幷蓄,還吸收各種外來藝術風格為己所用。

如果只認為上面四種就是乾隆的瓷器審美,那只能說不見輿薪。

或許只能說繁縟富麗是眾人最為熟知的乾隆朝瓷器最鮮明的特色。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最後的總結:多讀書,多去見識見識,少問問題。博物館裡有你絕對想不到的乾隆審美的瓷器,直接把你的三觀打翻在地。

那些東西可以告訴你,乾隆的審美絕對是中國歷代帝王裡絕無僅有的,乾隆也敢冒險,玩兒時尚,甚至是後現代審美。等你看到那些瓷器時,你會把這個問題刪了。

說白了,還是見識少。

10樓:Olivialulu

忍不住分享一眼驚豔的

所謂雍正治天下,乾隆玩天下

想想雍正隱忍四十餘年才登上帝位,自然和乾隆被康熙欽定,二十五歲意氣風發少年天子的樣子不同吧

11樓:巴蒂

乾隆是個自詡文治武功只比他爺爺差一點點的皇帝,大清簡直比現在的美利堅還要是人類的希望。那當然要歌舞昇平,萬世流芳。所以就喜好花裡胡哨的東西,很符合當時的乾隆的時代背景。

畢竟他不是個藝術家,他首先是個皇帝,對文藝有愛好,而且好大喜功。很符合乾隆的特點。李煜啊,宋徽宗這種人首先是個藝術家,其次才是個皇帝。

12樓:haha kim

經歷不同。

雍正45歲登基,登基之前幾乎一直在和別人鬥,登基之後也是忙著收拾爛攤子,哪有閒工夫。

乾隆25歲登基,登基之前就沒什麼鬥爭,登基之後更是靠著老爹留下的家底,過的舒舒服服,自然也就有了很多的閒工夫。

13樓:醉酒當歌人生幾何

跟時代有關吧,當初雍正繼位是國庫空虛,官吏腐敗成集,所以講究淡雅,乾隆時候已經到了清朝最鼎盛時期,受身邊經濟影響,也會在瓷器上下功夫,以此來證明所謂盛世,其實兩種瓷器都有優缺點,雍正淡雅但也單調,乾隆圖案繁瑣化但也技術精細化,看個人眼光吧

14樓:張居正2.0

我就說一件事:

古往今來,中國不少帝王也幹著文藝家的兼職,比如唐太宗、明宣宗、魏武帝等等,甚至個別帝王本職就是文藝家,比如南唐後主、宋徽宗等等。他們或多或少都能留下一些流芳百世的詩詞書畫。

哪怕是一些根本不喜歡賣弄文采的皇帝,比如漢高帝(大風歌)、漢武帝(秋風辭)、明世宗(送毛伯溫),都還是留下那麼一兩篇膾炙人口的詩詞。

但是我們的十全老人、千古一帝清高宗,一輩子寫了四萬多首詩詞,卻居然沒有一篇能夠讓後人銘記的,真是一篇也沒有。

有位哲人曾經指著某師範大學說道:有了數量自然就有了質量。乙個師範大學好幾萬女生,總能有那麼幾十百把個女神吧?

四萬首,哪怕萬分之一也該有四首吧?

抱歉,一首都沒有!

乾隆是含著密鑰匙出生的超級官二代,從小就是在各種文藝大咖的教導下成長,後來被聖祖帶去宮裡親自調教。他爹登基後,雖然沒有立儲,但就是北京城街邊賣燒餅的大媽也知道寶親王是不需要名分的太子了。按理說,他應該具備相當紮實的文學功底。

他的起點比起一般的帝王實在是好太多。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他的詩詞影響力竟連出身卑微的沛公都不如。

所以,就這麼乙個人,你指望他的審美趣味能有多高?

15樓:萄道人

多去故宮看看特展,看看拍賣會預展。長點見識。少一點人云亦云。

你們覺得乾隆俗,那是因為你只見過乾隆時代工藝繁複,風格艷麗的瓷器。【無知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帶節奏還不自知。】

乾隆這種中西合璧的審美,代表極致的瓷器製造根本不是三言兩語能講明白。

至於蓋章,寫詩。

在那個時代這些書畫,瓷器就是乾隆皇帝的私人物品,你在自己的中學課本上畫個重點,寫點筆記,畫個杜甫估計還沒有乾隆皇帝來的講究。

心態很重要,心態放好才能發現美。

你在這裡把乾隆批個爽~

作為平大小和卓,造圓明園,制大禹治水山子,仿痕都斯坦,引巴洛克中國風,坐三希堂,玩蘭亭八柱,燒製瓷母,造金鐘玉磬,修石渠寶笈。。的古稀天子對你保持微笑(*^ω^*)

雍正是一般人審美的上限,乾隆突破之後,一般人欣賞不來,也不是罪過。

16樓:朝歌

一,一代和二代區別。 二,上位年齡不同,審美不同。 三,乾隆好題字,蓋印,繁複。

四,國力強盛,國庫強盛。 五,國外風格傳入影響。 六,乾隆好琺琅彩。

以上,完畢

17樓:孫行者

覺得三個皇帝都不如明成化。論畫要數北宋皇帝,論陶瓷要數明朝皇帝。清朝皇帝也有擅長的,就是皇家園林。但覺得元朝是個神奇的朝代,雖然只有短短近百年在很多方面都是承上啟下

18樓:Ariel-li

我只是湊巧路過大英,剛好瓷器展,只能說沒有對比沒有傷害下圖雍正

康熙的下圖

然後,,,乾隆爺的,,前方高能預警

嗯。。。嗯。。。。嗯。。。

可能大英博物館策展的阿姨是乾隆的黑粉吧,就不評說審美的問題了,大家自自行感受就好

最後放一張大明陪陪它

寶寶不哭!

笑紅塵,為什麼國語和中文差的那麼多?

Coei Echorus 這個問題單純從歌詞角度來看,所得資訊是非常有限的。我們不需糾結於歌詞的意思,何不看遠一點,了解一下兩首歌的製作歷史和背景呢。這裡只是提供一下答主一些考證所得,拋磚引玉。首先,國語版為 笑紅塵 粵語版其實是叫 做個真的我 皆為電影 東方不敗風雲再起 的主題曲。國語版 1993...

為什麼德語的 醫院 和其他歐洲語言差那麼多?

之前的答案莫名其妙被刪,再次重複一遍,德中國人稱呼大點的醫院1 3用Hospital,1 3用Krankenhause,1 3用Klinikum你們這些回答的人沒乙個在德國不要瞎說了。 已登出 其他歐洲語言 拉丁語影響區?其實大部分斯拉夫語 日耳曼語中,都是類似德國的構詞法,即 病 病人 房子 地方...

為什麼成龍在Quora和知乎上的關注度差這麼多?

我記得成龍在乙個採訪裡面說過 憑記憶,非原話 我想表現的是,就算是主人公,他用拳頭把別人打倒了,他自己的拳頭也會疼。這多好,即使是有主角光環,也會失誤,也會拳頭打在牆上然後呲牙咧嘴地甩手。這讓大家覺得更真實,而不是金剛轉世。 許大官人 覺得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成龍在知乎上的關注度少並不能說明知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