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後打來打去,還是繼承了東漢底子的曹魏統一了,那麼,蜀吳算不算逆時代而行?

時間 2021-05-08 17:08:37

1樓:寒舟

不是,因為人類無論是個體還是團隊,都必須經過競爭來獲取生存權。高中生物說,物競天擇是生物進化的內因。

自陳勝吳廣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一刻起,不畏強權,不安天命,便深深刻在靈魂深處。

哪怕是乞丐出身,也能榮登大寶,開創盛世。這是中華文明歷久彌新,源遠流長,不斷前進的內在動力。

就像考試一樣,為什麼要考試?為什麼要有第一名,最後一名?大家都一樣不好麼?最好按出身來決定參加什麼工作,這樣社會和平且穩定啊!

請看隔壁印度

2樓:傑林修

首先,曹魏沒統一啊……統一的是晉……

其次,我個人認為,東漢末年是因為人禍(權力與力量失衡)和天災(至少我認為黃巾之亂肯定有天災因素)。

其次,蜀吳甚至是魏明顯都是代表了新的利益團體為了自己力量爭取匹配的權力,從這點來看,不存在逆時代而行。

3樓:迷途的重明鳥

問是不是逆時代,先看時代潮流是什麼。

三家的爭端起於漢末群雄割據,最初的曹操不過是諸侯之一,牌面遠不如袁紹袁術之流。曹操的巔峰發育期主要是從興平二年起(破呂布取兗州),次年迎獻帝,到建安十年(滅袁)這段時期。從這時起曹操才能算得上是時代霸主(有望取天下)。

劉備起家也比較早(雖然發育晚),但他頂著宗室光環,有著興復漢室的大旗,聲望著於四海,尤其是赤壁破曹後更是聲名大振。

獻帝仍在,天下人亦有思慕大漢之心,吳蜀聯盟尚可有為,倒是曹操新敗,揹著漢賊之名,境內不穩。此時的局勢當然不是逆天而行。

但隨著曹操平定關中,涼州;濡須口敗孫權,又破關羽奪得荊州(蜀漢衰頹),局勢便逐漸扭轉。待曹丕代漢後,解決了青徐問題以及推行一系列鞏固措施,所謂光復漢室也只能是成為口號,吳蜀約定的平分天下也不過是口嗨而已。再看這時的時代潮流,除了蜀漢連年以攻續命,基本沒戲。

大概可以說是時代變了吧。

究竟是三國時代成就了《三國演義》,還是《三國演義》成就了三國時代?

夏悠 是季漢成就了 三國演義 而 三國演義 成就了三國時代,知道劉徹劉寄奴等武帝的人是明顯少於曹操的,知道歷代吳國帝 王的人明顯少於孫權 皇帝 宦官 農民軍 外戚 士人 邊將 開篇的人群官吏 將帥 皇族 教主 土匪老闆的身份 庶族 財閥 門閥 軍閥 外族奮鬥的階層 合縱連橫 天子 玉璽 屯田激鬥的策...

為什麼三國最後滅亡的是吳國?

因為長江水路,叢上游順流而下比較省力。所以司馬家選擇先打蜀漢,比較合理,相當於啃下來乙個,另乙個基本無懸念倒手,先難後易。相反,如果先滅東吳,再去往上游攻擊三峽,依舊很艱苦,相當於打兩次硬仗。所以東吳心心念念的西陵防線,為了防止被一波推走不惜背盟破蜀而搞到的江陵附近,依然改變不了大局,該被推依舊被推...

三國殺是良企還是涼企?

江楠 對我來說,就是一家無良企業。就是無條件逼著你充錢,裡面各種陰間武將,毫不考慮遊戲平衡,將令抽卡各種重複,能不充錢抽到史詩武將,做夢。有時候真的有種像搞垮這無良企業的衝動,反正我對這遊戲公司與策劃半點好感沒有。 蔡徐坤山東支坤 兩者都有吧哈哈,說到企業,那肯定是以賺錢為目的,以口碑獲取更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