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孚是真忠臣還是偽君子?

時間 2021-05-07 22:31:51

1樓:福爾摩莎

高平兵變中司馬孚也是不容忽視的力量,或者,司馬孚也是乙個潛在的良好替換人選,而司馬孚和自己兩個侄兒有意無意的刻意保持了不爭,司馬家真正的做到了兄友弟恭,叔侄互相尊重

2樓:

歷史上還有比『司馬懿和司馬孚兄弟 』更忠心的?

歷史上亡國之後待遇還有比陳留王更好的?

陳留王亡國之前是什麼人?郭太后的傀儡

司馬孚在司馬家什麼地位?一句』終身魏臣『幾乎相當於司馬皇族向陳留王稱臣盡忠

沒有司馬懿和司馬孚,這曹芳早被曹爽或郭太后等人給害了

司馬懿剛死,曹芳就突然和司馬懿反目,曹芳剛失敗,郭太后就將所有的錯都推到了曹芳身上

後來又在郭太后的引導下發生了曹髦刺殺司馬昭,曹髦死後所有錯又算到了曹髦頭上

曹芳、曹髦、曹奐等小皇帝皆是郭太后的傀儡

司馬師也是忠臣,曹芳事件之後,司馬師提議』彭城王曹據為帝『,而不是讓年幼不懂事的曹髦為帝……可是郭太后是君,司馬師是臣

除曹爽、曹彪等人的雖然是司馬懿,但下命令的卻是』郭太后『

曹魏江山居然掌握在乙個貪戀權勢的女人』郭太后『手上,注定了它的衰敗

郭太后為了掌握權力,每次只讓幼童登基為帝

郭太后在小皇帝逐漸長大之後,就讓他們卻害手握兵權的司馬家的人,一方面利用司馬家剷除年齡變大的皇帝(方便她再扶植新的幼主,繼續掌權),一方面令司馬家與皇帝不斷產生嫌隙(看不明白,想讓司馬家引起公憤天下人共同討伐嗎?)

曹魏江山亡在』郭太后『和』曹爽『手上

3樓:新手

都不是。「不伊不周,不夷不惠」是他自己對自己一生的定論,恐怕也是最為恰當的形容,既不是忠臣,也稱不上君子,他只是處於家族權力與朝廷正統的夾縫間的乙個人物,既然姓司馬,那麼出於親情,有些事情不得不做,有些事情不願也不會去做(比如說出面反對禪位,譴責後輩,倒不如說就算做了也沒有用,司馬昭與司馬炎難道會因為顧慮叔父(叔祖父)的責備就幡然悔悟嗎?);但能從權力的漩渦中抽身而退,尤其是在家族門閥盛行的當年,乙個人往往不是完全為了自己而活,作為乙個身居高位,名聲積厚的權臣更是如此,一舉一動便與家族的興衰繼替與名聲牽扯,這或許也稱得上一種從容。

史書上終究只是幾番言語便繪盡人生,司馬孚究竟如何,恐怕也只有時人及其本人知曉,如果真有死到臨頭吐真言這回事,那麼,司馬孚不是忠臣,也稱不上君子,只是乙個家族裡的乙個人罷了,只是一代朝堂裡的乙個臣罷了,從來如此——「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始終若一」——他自己是這麼說的。

4樓:失落的亞特蘭蒂斯

看人不要光看他怎麼說,關鍵要看他是不是言行一致。司馬孚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老實。自稱大魏忠臣,司馬家篡位的謀劃哪步都沒少他,公升官封王從來不含糊。

他要是也算忠臣,那忠臣的門檻太低了吧。蜀漢滅亡時那波真殉國的該怎麼算?

5樓:

司馬孚是不是忠臣?當然不是,準確來講他是典型的「假忠臣」,具體而言我認為需要從三個方面去觀察:

一要放到結合漢魏之際的士人心態變化的大背景去看:漢室享國四百年,而桓靈二帝連興黨錮絕士人之路寒士人之心,待黃巾之亂後隨即天下分崩離析漢室尊嚴毀於一旦,造成士人的政治信仰崩塌。

「范滂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後漢書·黨錮列傳》

可見儒家的政治信仰、道德風尚正趨於崩塌,信仰的破滅不僅帶來了魏晉之間的「由儒入玄」風氣,也使得士人在國和家的生死存亡之間考量抉擇的天平悄然移位。如《後漢書·黨錮列傳》所言:「其後黃巾遂盛,朝野崩離,綱紀文章蕩然矣。

」因此漢末魏晉之世,「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如果要求司馬孚行忠烈之事,如東漢黨錮之禍時的張儉望門投止,動輒滅門破家,恐怕也確實有強人所難之嫌。

二要縱觀司馬孚其人仕宦生涯中在政治變局中的做法,反映的才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態度:高平陵之變他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廢曹芳時他上表列名第

一、司馬昭弒君他除了哭著要找元凶外不提任何實際意見、司馬炎篡魏給予他的封賞他一樣不落。

高平陵之變與曹爽爭權,也許司馬孚也像蔣濟等人一樣,認為是對國家政治的撥亂反正;淮南平叛消除異己,事關家族存亡權力歸屬,也無可非議。然而當司馬父子汲汲於架空曹魏、營立家門、廢立皇帝乃至當街弒君之時,試問這位大魏貞士又有何作為?

至於司馬孚去世後,其超出常規的封國逐漸被分散削弱,其主要原因並不是司馬孚的政治態度不為司馬炎所喜,而是司馬炎為了保障司馬衷繼位而弱枝強幹的系列操作之屬。

三要與同時代的士人在政治變局中的做法進行橫向比較:高平陵之變後蔣濟因司馬懿失信誅殺曹爽三族而羞憤身亡;司馬昭弒君後陳泰堅持要求司馬昭殺賈充謝罪,陳泰行此剛硬之舉使得其支族從此勢力衰落;司馬炎篡位時司馬順直接表示:「事乖唐堯虞舜,而假為禪名!

」遂悲泣。由是廢黜,徙武威姑臧縣。雖受罪流放,守意不移而卒。

如果司馬孚是曹魏的真忠臣,那麼又將這三位魏臣置於何地呢?

「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

這是司馬孚的臨終遺言。仇鹿鳴認為,司馬孚說「不伊不周」的意思是,既不做伊尹那樣擅自廢立君主的權臣,也不做周公那樣雖然權力已經非常大,完全可以取代周成王而自立,卻仍然保持自己的臣子本分,成為純粹的純臣。「不夷不惠」的意思則是,既不會像伯夷叔齊因為周朝滅商就不食周粟而死,也不會像柳下惠那樣毫無政治原則的隨遇而安,無欲無求。

我認為,這是一種自我辯解,折射出漢末魏晉大變局時代的矛盾心態。然而這是一種毫無誠意的蒼白的辯解,在家族利益和忠貞之節面前,司馬孚顯然選擇了前者,在不損害家族利益的前提下不妨表明一種忠君的姿態,只是在為自己的選擇之餘不忘做一些粉飾罷了。恰如魯迅先生所說的: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PS:頗有意味的是,《晉書》雖然極力刻畫了乙個從容謙退的長者形象,但也留有一些細節,或許能揭示司馬孚性格中隱忍沉穩、幹練任事和冷靜理性的一面,容我們管中窺豹。

魏武帝崩,太子號哭過甚,孚諫曰:「大行晏駕,天下恃殿下為命。當上為宗廟,下為萬國,奈何效匹夫之孝乎!

」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時群臣初聞帝崩,相聚號哭,無復行列。

孚厲聲於朝曰:「今大行晏駕,天下震動,當早拜嗣君,以鎮海內,而但哭邪!」孚與尚書和洽罷群臣,備禁衛,具喪事,奉太子以即位,是為文帝。

明帝嗣位,欲用孚,問左右曰:」有兄風不?」答云:「似兄。」天子曰:「吾得司馬懿二人,復何憂哉!」

再結合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孚在家族的地位、淮南合肥新城平叛時的雷霆手段,可以看到,真實的司馬孚或許就是乙個小號司馬懿,只是權力欲較之偏弱,也許這就是他能超過司馬懿活到93高壽的重要原因吧。

6樓:好好學習

漢宰衡王莽,漢丞相魏王曹丕,魏相國晉王司馬炎,北周大丞相隋王楊堅,隋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後周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趙匡胤,大宋吳王朱元璋等人都是忠臣!

7樓:超級阿邦

很有意思的問題。司馬孚和司馬懿都是厲害角色。司馬懿幫曹丕,司馬孚幫曹植。

兩兄弟相互扶持。最後在權力鬥爭中勝利。很明顯,司馬家有兩面押注習慣,又不顯露。

換句話就是,曹丕知道司馬懿出了很多主意,但是其他人覺得司馬懿就只是單純下屬。反之司馬孚表現也是。這說明司馬家善於拿捏分寸。

為了家族的強盛不衰。那麼司馬孚如果習慣了這種套路就很明顯了。一邊幹為了家族的狠事,一邊要保持名聲。

而且自稱魏臣也很合算的。那就是不用向子侄皇帝行李。而皇帝還無可奈何的還要對大功臣老頑固叔爺爺磕頭。

8樓:Black Bob

抖個機靈。司馬昭組織群臣開會,「支援司馬家的請坐左邊,支援曹家的請坐右邊。」片刻之後,大多數大臣都坐到左邊,少數大臣坐到右邊,只有乙個人在中間沒動:

「我支援曹家,但我的生活方式是司馬家的。」司馬昭慌忙說道,「三叔,請您坐到上面來。」

9樓:

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一部電影

就是《無間道2》

韓琛(曾志偉飾演的角色)是不是倪家的忠臣

在早期四大家族串聯的時候

韓琛當然是倪家的忠臣

但是當Mary告訴韓琛

她殺了倪家老大的時候

韓琛就沒有辦法當忠臣了

司馬孚也是這樣的處境

自己不支援司馬懿

那麼司馬懿滅了之後

自己還是會被滅的

當司馬家準備篡位的時候

司馬孚可以不支援

但是當司馬家面臨政治挑戰時

司馬孚沒有辦法不支援司馬家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中國完成了乙個歷史性轉變

就是從貴族政治轉換成了平民政治

在後者制度下

最高權力變成了不歸路

權臣要麼篡位,要麼被殺

霍光可以換皇帝

卻免不了被滅族的命運

東漢的大將軍權臣也陸續被殺

王莽曹操等篡位

所以,司馬孚的忠臣之路沒有辦法延續下去

就像乙個網路笑話一樣

老頭很詫異,問"為什麼?",老頭回答」我真的有兩頭牛!

那些認為司馬孚能當忠臣的,估計家裡面沒有兩頭牛在權力不能放棄的前提下

司馬孚維護曹魏的最大利益

至於這夠不夠當忠臣

見仁見智吧

也許司馬孚臨死的時候

有一句和張國燾一樣的感悟

政治就是充滿罪惡

禪讓也不見得就是聖潔

10樓:青溪

這裡先引用一下韓寒的話——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然後話說回來,同樣的道理,身處亂世,真偽又如何去辨認呢?我只知道被時代裹挾而前的人,更多的是身不由己。

司馬孚曾經是大漢的子民,也曾位列曹魏的三公,但他畢竟是司馬防的兒子,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叔叔。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司馬孚40歲,公元260年曹髦被弒,司馬孚80歲,40年的時光陰足夠改變很多人和事,包括司馬孚。很難說司馬家一開始就有代魏的野心,只是歷史給了他們這樣乙個機會。

高平陵之變是乙個轉折點,司馬家為了謀求權位孤注一擲,司馬孚如此謹慎的人居然成為了事變的勝負手,這個時候的他已經不是當初輔佐曹丕上位的那個人,等後來他把曹髦枕在自己腿上哭的時候,不知道他是否想起這些遙遠年代裡的事情。他抱著曹髦的屍體哭,拉著曹奐的手哭,這個時候的他都已經是年逾80的人,即使是作秀,也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但他還是做了,大概一半是出於念及舊情,一半是出於自己本心。論忠臣衛道,他固然不如忠武侯那般鞠躬盡瘁,但論虛偽無邪,他肯定不及安樂公那樣樂不思蜀。

因此,我更願意相信司馬孚本身就是個矛盾的人,就如同他自己所說的一樣,不伊不周,不夷不惠。

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

Alex 鰲拜對康熙來說是權臣,對滿清來說也是忠臣了。沒有他帶著兩黃旗,順治就不大可能那麼順利繼位。順治死後也是他輔弼幼主穩定朝局。但歷史皇帝都怕權臣,恨權臣. 金色夢幻2016 鰲拜自然是忠臣,否則,玄燁不會在他病故之後,追諡他忠勇公。後來胤禛繼位,講述鰲拜功績時,認為他始終忠於太宗 世祖,但後期...

假如你是司馬懿,請問你要怎麼當乙個忠臣?

中華復興號 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如果我是司馬懿,我為什麼要東奔西跑呢?安享晚年不香嗎?還做忠臣?況且沒有假如,就算有!你做到了這個位置上就做你該做的事就行了,忠臣的定義是什麼?聽話,出謀劃策,解決困難,做到這幾點不要想別的就夠了 姓王名爺 既然是司馬懿 何以當忠臣之說 老司馬家要不是家風有問題 何來...

劉備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

商權 劉備只是把這些看的很明白,想要別人幫你,那你先得幫助別人,幫了人,人家不回報你,劉備也不會說人壞話,算是為人處世成功之道吧,幫的人多了自然有人報答劉備,口碑人緣比較好。也不能說虛情假意。原來看過乙個回答很適合描述劉備 華北搶幣老大軍 看人看不准,怪不鳥羅貫中,邏輯不對細節忽略,誤解以及自身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