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史的史料價值哪個更大?

時間 2021-05-07 15:44:37

1樓:丁檀

《通鑑》只寫到五代末,所以問題重新定義一下,應該是說《通鑑》和二十四史中從《史記》到《新五代史》這幾部相比哪個史料價值更大?

簡單答案是分段。

《通鑑》史料價值最高的是隋唐五代這段,作為後出的史書,和二十四史中的相應部分幾乎對等,尤其是如果《通鑑》出現了和相關史書不一樣的記載,那就更加值得重視,主要是司馬光寫作時還能看到大量的兩唐的原始史料,五代就更不用說了。而且司馬光和范祖禹負責這一段,都是極厲害的高手,所以隋唐五代部分非常有價值。

跟前四史同時期的史料就比較弱一點,主要是大多依據史書寫成的,看也可以看,或者還可以重視司馬光的「臣光曰」,但是史料基本二手轉引。

南北朝時期介於以上兩者之間,屬於有處理的不錯的地方,但是總體史料價值上比較弱一點。

2樓:金輝煌

價值都沒有具體的實錄和考古發現大。兩者沒差別,差不多。

畢竟乙個縮略敘述,紀傳體紀太簡略,而世家或傳又過於側重個體經歷。

乙個有司馬光的私貨,而且評價多基於儒學價值觀。

只能說最好還是找一手史料。

3樓:神策中尉鴨

首先,這是乙個不對等的比較,資治通鑑只記述了從西元前403年-公元959年之間的歷史。而二十四史則自史記中的三皇五帝至明史。所以肯定是二十四史價值更大。

就算以所記述的同樣時間的價值來比較,即史記至新五代史來對比資治通鑑,那麼也是「正史」的價值更大。因為通鑑若不帶胡三省的注,對於歷代的職官、經濟、曆法、兵制、禮樂、文書基本上不做介紹或者一筆帶過。而正史裡都會有對應的「志」,可以更詳細去了解。

雖然以上算是踩通鑑,但是對我個人來說,資治通鑑卻是讓我對歷史感興趣入門書籍- -而且如果想詳細的了解歷史,我建議還是從通鑑入手較好。

4樓:風雨雲台

說都很重要那是一句俏皮話,非要比較,那肯定是二十四史。光從時間上來說,《史記》、《漢書》、《三國志》這三本書成書的時候與其相應朝代的時間差最小。

5樓:萬心一

二十四史是各個朝代不可或缺的基礎文獻資料。尤其是宋史之前的史料極度缺乏,二十四史可以說就是史料的主體。宋代及之後留存下來的野史、筆記、原始材料逐漸多起來了,二十四史則依然是史料的主幹。

資治通鑑作為去蕪存菁的政治史,大部分和二十四史的相對應朝代是重合的,而加入了額外的材料,因此在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都可以為二十四史提供參考。但是有乙個例外就是唐史的部分。因為司馬光去唐代尚不遠,可以看到大量今天已經失傳的唐史資料,也是新舊唐書沒有保留的。

因此在唐史的研究中,資治通鑑和兩唐書的重要性基本相等。(參考黃永年《唐代史料學》的說法)

6樓:shinbade

當然是「二十四史」的史料價值更大。

《資治通鑑》是摘抄彙編,其真正的史料價值在於有些被引用的史料已經失傳,但這部分內容很少。其次是《資治通鑑》有「考異」之功,但也不免有主觀之嫌。

7樓:長安一片月

資治通鑑好多史料是從二十四史裡面的史書摘抄的,雖經司馬公潤色,但大致與正史記載相同,正史有不準確的地方,資治通鑑當然也有,司馬公為了確保三觀正確,甚至改寫某些地方,使之記載與正史不同。正史記載詳細而繁雜,通鑑簡略而易讀,總的來說,乙個紀傳體,乙個編年體,都是好書,各有所長,強行分高低沒必要。

中華書局新修訂版的《二十四史》與《資治通鑑》,進度如何了呢?

易北河畔圓舞曲 2020年,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已經出了十種 史記 2013 舊五代史 2015 新五代史 2015 遼史 2016 魏書 2017 南齊書 2017 宋書 2018 隋書 2019 金史 2019 梁書 2020 2020年不會再有新的修訂本了。618中華書局直播時,書局總經理徐...

我很猶豫 到底是讀二十四史還是讀資治通鑑 還是讀完前四史再讀資治通鑑

暗香 傾向於 文學性 先讀前四史特別是史記,更傾向於史學性先讀資治通鑑,二十四史一類的話還是等看完一套再說。如果你以前沒系統的讀過正史或者其他古書的話,那我強烈建議先讀史記。另外,建議選擇讀本的時候盡量考慮自己基礎,如果以前完全沒看過繁體本的話就盡量別買繁體注本,可以先用簡體本甚至簡體附白話翻譯本入...

讀二十四史哪本入門較好?

秋之落葉 二十四史以史記為首,自應當從史記開始。不過同時也應該適當看些儒家經典以及諸子書。否則,二十四史一部部讀下去,記住的只是乙個個故事,而有些內容,如果沒看過上述那些書,基本上是無法理解的。 楊倫 史記 司馬遷以一人之力寫通史,加之古早史料欠奉,因此史記所述,尤其先秦,更多只是框架和脈絡,比較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