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唐朝滅突厥只用三年,而西漢與匈奴之戰卻打了百年?

時間 2021-05-07 05:18:13

1樓:景大狗

唐滅突厥的「三年」那是最後勝利衝鋒的號角,中原王朝和突厥的博弈早在北周到隋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決定性的勝利在隋朝時已經實現,不過後來隋末大亂,突厥又捲土重來。

西漢和匈奴的百年是從一開始相知相知,到和親又相互征伐,一步步把強大的匈奴逐漸削弱並最終分化而收編的。如果非要拿唐滅突厥和匈奴之戰相比的話,我覺得「唐滅突厥」更像是東漢竇憲在一切時機成熟之時的燕然勒石之攻而已。

一場衝突勝利和兩大強國之間的博弈是沒有可比性的。

2樓:哥倫比亞火槍手

因為唐軍一戰抓住了頡利,而漢軍在漠北沒能抓住伊稚斜單于

而且這個命題其實只適用於東突厥,事實上唐朝與突厥一直打到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後突厥被回紇、唐、葛羅祿三方聯合絞殺才算完事。事實上也是持續了百餘年的國戰( ˙ω˙)

3樓:妮可妮可妮

東突厥王庭距離大唐國都的距離,注定了突厥被滅只需要短短幾年,因為實在太近了。

近到東突厥密謀攻打大唐的時候,李世民的密探只用了三五天就把訊息傳到了長安、

他拿什麼來抵抗,自從渭水之盟以後,李世民的密探無孔不入,東突厥的可汗吃了什麼,睡了那個女的,說了什麼話,李世民一清二楚。

東突厥這時候就已經是個篩子了。

而且東突厥在大隋時就被調教好了,隋煬帝修路,修運河都跑到東突厥去徵發徭役苦力。

要不是隋煬帝後期玩兒脫了,東突厥估計還是大隋「忠臣」

突厥和匈奴,對於唐朝和漢朝,完全不是乙個層次的事情。

4樓:酥炸糯公尺糰子

生產力。

西漢時期,鐵器還沒有大規模使用起來,煉鐵的技術也不是很好,甚至連儒家才剛剛成為治國根本,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沒有很明顯的差距。游牧民族又因天時地利有很好的放牧環境,馬匹肥沃,戰鬥力強,所以拉鋸戰比較長。

隋唐時期,中原民族鐵器加身多年,禮法/教育/醫學/技術工藝/四大發明等等多年發展,和游牧民族有了乙個不小的差距。而且貞觀四年,唐滅突厥也是看準了天災,打了依舊靠天吃飯游牧民族乙個措手不及。

(這種差距和八國聯軍侵華乙個感覺,往後差距再大就是降維打擊了。)後續宋朝之所以那麼慘。

在於遼金也發展起來,又成了乙個生產力水平線。而宋還重文輕武(乙個看智障的微笑)

所以說,發展生產力是根本啊。

5樓:南極之南

唐滅東突厥之前,知道了東突厥遭遇嚴重天災,國力虛弱;知道草原內部薛延陀,突利可汗,契丹等部族和劼利可汗不和,可以聯合他們一起動手。在這些關鍵資訊的加持下,幾個月的時間把頡利抓到長安跳舞了。

漢朝和匈奴衝突之前,中原政權對北邊也就知道個遼東苦寒,活動範圍不過長城內外,西邊隴西就是頭了。匈奴怎麼起來的,不清楚;匈奴內部是個什麼情況,不清楚;匈奴和婁煩,林胡,義渠這些曾經存在的游牧部族有什麼區別,不清楚;隴西再往西有啥,還是不清楚。

唐朝滅東突厥那種模式確實更高效一些,但是這種方式是漢朝用幾十年的時間,耗費無數的財力,無數將士客死異鄉的慘重代價摸索出來的。

6樓:永遠滴神李藥師

西漢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什麼經驗可以遵循的。

另外,從武德元年算到貞觀四年滅東突厥,或者把之後滅後突厥也算進來,唐突戰爭都不止短短三年。

國力差距?唐朝滅突厥只用了三年,為何漢匈之戰卻打了百年?

支援天災論,公元630年那場巨大暴雪,導致突厥鬧了大饑荒,人畜大量凍餓而死,很多游牧民族逃往南部求糧食。唐朝抓住趁火打劫的良機,一戰破之。 張甫 唐滅掉東突厥之後,在太宗時期又崛起了薛延陀,到了武則天時期後突厥汗國興起,然後是回紇。可見中原王朝很難控制草原。在冷兵器時代草原的優勢和農牧之爭長期存在 ...

侯景之亂為何為禍三年之久?

沉沙戟 偽君子遇到真小人。侯景這種刁滑奸詐能征慣戰的真小人,天克蕭衍這種裝模作樣又當又立的偽君子。也是蕭衍自以為是掩耳盜鈴性格弱點的集中爆發。 138lihao 石勒候景之流,人是壞人,但打擊了士族,對社會進步是有幫助的。後來的黃巢又進一步。白骨累累已經過去,總好過隔壁那個種姓制度,底層低種姓還安心...

魏忠賢得勢三年,明朝內憂外患,為何還能在遼東壓著皇太極打?

陳聖 有個庸醫治病,把人治的去了半條命只剩一口氣,換個醫生,沒多久就掛了。然後一群人說,前面那個庸醫真是良醫啊,你看他治的時候人就沒死。 靳樹坤 魏忠賢保東林王化貞的時候,殺了楚黨熊廷弼之時,大約是給東林黨魁葉向高乙個面子?天啟四年,魏忠賢逼迫葉向高,孫承宗致仕,才開始了得勢。天啟五年,天啟皇帝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