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結構是什麼樣的?現今的人真的觀察到過它是長什麼樣的嗎?原子和質子長得真的是像模型那樣的嗎?

時間 2021-12-26 21:10:54

1樓:淨風霖雨

在微觀世界觀測原子和質子幾乎是難以實現的。目前有的一些大型儀器,比如隧道掃瞄顯微鏡,看到的只是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範圍的大小。必須採用量子力學中的波函式來描述微觀的量子,才能理解微觀世界的本質屬性。

但是波函式本身是不是物質的本質屬性?其實我們只是用波函式來模擬真實世界,並且發現用其理論解釋一些實驗時與測得的資料誤差滿足需要。

舉個例子,當我們在遙遠的太陽系外計算地球的質量時,假設我們實際看不見地球,也無法派出宇宙飛船觀測地球形狀(橢球形),我們就假設地球是標準的圓球,而且計算出來的質量與真實值誤差一噸(當然測算者不知道),那麼這個誤差程度下的理論可以看作科學的理論了。用這個質量大小來計算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引力大小,分析地球軌道,都夠用了。

波函式正是乙個理論擬合微觀世界的數學工具。我們並不能真正理解微觀世界的本質屬性,只是接近了真相。至於原子和質子長什麼樣子這種表觀屬性更是難以想象。

科學只是給出了一種可以處理的正規化,而非真理。

2樓:dasa

沒人見過,也不可能見過。

原子結構是通過盧瑟福的@粒子撞擊金箔試驗推測的。然後依據這個模型,逐步建立了方程去描述其結構和運動。如果有一天,新的加速器撞擊有其他結果,又要修正了。

你的問題在微觀世界其實是無解的。我們所謂的親眼所見,其效力並不比那些間接推測更準確。

為什麼不同元素的原子結構可以由氫原子結構衍生?

lyyfer 題主說的都是對的,但是,使用氫原子的那一套,本身也不是當做精確解來處理的,只是當做乙個近似。所以你看到週期表裡面過渡元素的基態電子排布和氫原子預期的結果不一樣,有些軌道的電子填充順序是不規則的。忽略電子和電子相互作用的時候,那就只有電子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這樣的話,只是把氫原子核的電荷...

這句話的語法結構是什麼樣的

原題 A request was made of a resource using a request method not supported by that resource 主語 a request 謂語 was made of make of的被動語態 賓語 a resource 賓語的後置...

笨手笨腳的人是什麼樣的?

西西 看了一圈了寫寫我曾經幹過的事。關臥室門用力太大,傷到了手 師姐買了乙隻口紅,她說我拔除蓋子的樣子感覺口紅都要碎了完全不會做飯,不過現在斷斷續續做飯2年多,感覺自己稍微有一點心得了工作中幹活總是把環境弄的狼藉。工作上手較慢,出錯比較多 總結 學東西特別慢,尤其是剛接觸的新生事物,我感覺自己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