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熱島效應為什麼80 歸咎於綠地的減少

時間 2021-06-18 11:12:10

1樓:風中追風啦丶

因為綠地少了,硬質鋪裝和建築就多了,下雨雨水滲透不到泥土裡,通過地表徑流就排走了,大氣水迴圈就被破壞了,這就是城市熱島效應的成因。

2樓:十年書時

其實熱島效應主要就是綠地被毀,澆成水泥地,沒有植物進行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使當地的空氣保持濕潤,使氣溫降低,讓當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迴圈)。再加上人類生活中,汽車等機器工作會產生大量熱量。

3樓:IT農民

首先,題目並不是很準確的描述。

我解讀一下熱島效應,有一平方公里的土地(1公里*1公里),或者更多的土地,被綠色植被覆蓋,這種情況為1,那麼,在裡面放100輛汽車,每輛汽車相當於乙個小鍋爐,這個區域,相對與其他沒有汽車的標準區域,就是熱島。

所以,熱島不是綠地絕對數,而是產生熱量的面積相對於標準情況的比例有多大,多集中。

同樣面積的綠地,如果改建為學校,改建為熱電廠,面積不變,但產生熱量缺有顯著的不同,所以,不能用面積衡量,應該用產生熱量的多少比例衡量。

大家都知道走馬燈的原理,大城市,工廠+居民樓產生的熱量+汽車產生的熱量,肯定遠遠高於郊區(農田、山地、草地等),這部分的空氣肯定是向上流動,周邊的冷空氣吸引過來,形成乙個區域性的微環境迴圈,相對100年前,肯定是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個人猜測:古代所謂的風水先生,大概就是現在的氣候,氣象學家,熱島,改變的風水,水電站同樣改變的風水(氣象環境)。

什麼是 熱島效應 ,有哪些影響因素,如何採取應對措施呢?

simple 熱島效應是乙個自1960年代開始,在世界各地大城市所發現的乙個地區性氣候現象。具體來說,無論從早上到日落以後,城市的氣溫都比周邊地區來得高,並容易產生霧氣。這個現象的發現,是由於人造衛星的出現,使人類得以利用人造衛星從高空以紅外線拍攝地球。這種拍攝的最初目的,是作氣象觀測用途,用以分析...

省會城市人口佔全省人口超過幾成算虹吸效應?效應越明顯地鐵上馬越快嗎?

山高縣中 一句話 和城市在省內地位關係不大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除有軌電車外均應納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並履行報批程式。地鐵主要服務於城市中心城區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重點地區,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引導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