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帝讓你論證神不存在 你會用什麼方法如何求證 你怎樣給上帝乙個滿意的答覆

時間 2021-06-06 16:40:43

1樓:

古印度外道認為有所謂「大自在天」,萬物皆由大自在天所創,龍樹菩薩對這種論點進行了破斥。

請參考龍樹菩薩於《十二門論》中的論證:

龍樹菩薩在《十二門論·觀作者門》中反覆推敲,那種能夠主宰萬物的大神我、大自在天並不存在。(請將自在天自覺換為上帝等)一、父子不相似破。龍樹菩薩在《十二門論·觀作者門》中說:

「而實不從自在天作,何以故?性相違故。如牛子還是牛。

若萬物從自在天生,皆應似自在天,是其子故。」

破意是說:牛生牛子還是牛,馬生馬子還是馬,假若萬物是從自在天生,便應都與自在天相同類或相似,因為你說是自在天所生,然而,今萬物和諸生靈都不與自在天同類或相似,所以萬物等不是從自在天生。

二、無慈破。龍樹菩薩又說:「復次,若自在天作眾生者,不應以苦與子,是故不應言自在天作苦。」

破意是說:父母對子女應有仁慈或慈愛,這是自然的天賦,但自在天卻不然,即造一切山河大地及各種類有生命的眾生,又造作諸多痛苦令眾生受罪,這樣的上帝天神怎能贏得人們的信仰呢!

三、知恩報恩不免苦破。龍樹菩薩說:「若眾生是自在天子者,唯應以樂遮苦,不應與苦。」

破意是說:如果眾生確是自在天所生,是自在天子女的話,當父母的也只應令子女享樂,不應令子女受苦,但自在天不是這樣。

其次龍樹菩薩在《十二門論·觀作者門》中分析,得出自在天的本體也不能成立。

其理由有如下:

一、

有所需造萬物不名自在破。龍樹菩薩說:「復次,彼若自在者,不應有所須,有所須自作不名自在。若無所須何用變化作萬物,如小兒戲。」

破意是說:如果說自在天創造天地萬物,今問:是有所須求?

還是無所須求?如果有所須求創造萬物為己所用者,便不應名為自在。如果實是自在的,應當是自在快樂,一無所求。

如果沒有所須求而造作萬物,便是盲動,如小兒作戲,毫無意義。

二、生者有從生破。龍樹菩薩在《十二門論·觀作者門》中說:「復次,若自在作眾生者,誰復作是自在?若自在自作則不然,如物不能自作。若更有作者,則不名自在。」

破意是說:如果自在天生造萬物及諸生靈,而自在天又是從誰生的?如果說自在天是自生自有的,這句話說不通,世間萬物沒有自生自有的,都是從因緣生,如人是從父母生,草木等從種子水土生,從來無有自生的。

如果更有能生自在天者,自在天如果有所從生,就不得名為大自在。

三、有勞苦障難破。龍樹菩薩說:「復次,若自在是作者,則於作中無有障礙,念即能作。」

如果自在天是天地萬物的造作者,應該在於造作中沒有障礙,應當順利自在地動念即能造作,但實際並不是這樣,如《自在經》說:「自在欲作萬物,行諸苦行,即生諸腹行蟲,復行苦行生諸飛鳥,復行苦行生諸人天。」若行苦行,初生毒蟲,次生飛鳥,後生人天,當知眾生從業因緣生,不從苦行有。

應當知道,眾生的苦樂果報,都是自己所造的善惡因緣產生的,而不是從自在天的困難勞苦中產生。

四、責問住處破。龍樹菩薩說:「若自在作萬物者,為住何處而作萬物?

是住處為是自在作?為是他作?若自在作者,為住何處作?

若住餘處作,餘處復誰作?如是則無窮。若他作者,則有二自在,是事不然!

是故世間萬物非自在所作。」

破意是說:在沒有世界萬物以前,說世界萬物是大自在天創作的,試問:自在天是住在什麼地方創作的?

如果是有那麼乙個地方為自在天所住而造萬物的話,那麼,這個處所又是誰造作的?是自在天所作?還是另有作者?

如果是自在自己所造作,試問:自在天又是住在什麼地方造作這個處所的?假若另外還有住處為自在天所住,而另外那個住處又是誰造作的?

這樣推下去沒完沒了,沒有窮盡,也說明不了問題。如果是自在天創造萬物所住的處所另有作者,那麼,這就說明應有兩個同樣的自在天,說有兩個上帝自在天,這是他的信徒們不會接受的。因為造萬能的自在天是唯一的。

大自在天造作萬物所住的處所都不能解決,怎麼能說世界萬物是大自在天創造的。

五、求他故不自在破。龍樹菩薩說:「若自在作者,何故苦行供養於他,欲令歡喜,從求所願?若苦行求他,當知不自在。」

如果自在天能夠自由自在地造作世界萬物,為什麼還要作艱難困苦的苦行,供養於他。如《自在經》說:大自在天欲造萬物,作諸「苦行,供養於他,欲令歡喜,從求所願」。

如果自在天創造萬物,作諸「苦行」,求他幫助,要知道這不得名為自在者,也不可能創造世界萬物。大自在也是萬能的意思,既是萬能有大自在,何以苦行求他?如果苦行求他就不自在了。

第三、龍樹菩薩在《十二門論·觀作者門》中又用眾生自作業行招感苦樂,以破自在天的造作。

一、

不定門破。龍樹菩薩說:「若自在作萬物,初作便定,不應有變,馬則常馬,人則常人,而今隨業有變,當知非自在所作。」

破意是說:如果自在天造作萬物,從一開始就應當固定,既然是天賦的就不應有變化,應當馬常是馬,人常是人。但事實並不是這樣,人死後可以變為馬,馬死後可以轉生為人,有的人死後生天堂,有的人下地獄,有神通的人都是可以看見的。

應當知道,這種轉生是人們隨著自己所作的善惡而起變化,而不是自在天所造作的。

二、無罪福因果破。龍樹菩薩說:「若自在所作者,即無罪福,善惡好醜皆從自在作故,而實有罪福,是故非自在所作。」

破意是說:如果世間萬物都是自在天所造作,這就否定了世間善惡罪福因果報應,一切歸之於天,人們對自己的善惡好壞行為可以不負任何責任,殺人放火也無罪過,行善利人也無福樂,這在世間上是說不通的。實際人們在國家社會中對自己的好壞行為要負責任,作惡犯罪應受懲罰,行善利他應得到讚揚,所以不能說一切都是自在天所造定。

三、愛憎門破。龍樹菩薩說:「若眾生從自在生者,皆應敬愛如子愛父,而實不爾,有憎有愛,是故當知非自在所作。」

破意是說:假若世間有生命的眾生,是從自在天生的,那麼,這些眾生都應該對自在天尊重敬愛,如兒子敬愛父親那樣,而實際不然,有的人愛敬,有的人憎惡,由此當知眾生不是自天所作。

四、苦樂門破。龍樹菩薩說:「若自在作者,何故不盡作樂人,盡作苦人?而有苦者樂者,當知從憎愛生,故不自在,不自在故,非自在所作。」

破意是說:如果一切眾生都是自在所造作,為何不都作成富樂人,或都作成受苦人,而今世間的人有的受苦、有的富樂,當知這是從憎愛心生,如果自在天有憎愛心便不得自在,不得自在,所以就不能造作眾生。

五、眾生有作破。龍樹菩薩說:「若自在作者,眾生皆不應有所作,而眾生方便各有所作,當知非自在所在。」

破意是說:如果世界萬物都是自在造作,那麼,世上的人們就不應再有所作為或造作,一切吃的、穿的、住的和諸用品,都應該現成,因為一切都是上天所製造的。

但事實不是這樣,人們的一切生活所需,都是靠自己勞動創造所得,農民靠勞動生產糧食,工人靠勞動生產工業用品,建築隊建造房屋樓舍,所有的一切都靠人們自己創造,怎能說都是自在天上帝所造呢?

六、壞世間法破。龍樹菩薩說:「若自在作者,善惡苦樂事不作而自來,如是壞世間法,持戒修梵行皆無所益,而實不爾,是故當知非自在所作。」

破意是說:如果世間萬物都是自在天所造作,那麼,一切善惡苦樂的事情,人們不作便應從天而來,如《大般涅盤經》卷十九說:「自在天喜,眾生安樂,自在天嗔,眾生苦惱,一切眾生若罪、若福皆是自在天之作為。

」假若是這樣,便破壞了世間法的法律法則,世間的法則,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切善惡苦樂都決定於個人的所作所為,個人要對自己的好壞行為負完全責任,假若這些善惡苦樂都是上天決定的話,那麼,人們學習道德,持戒守法,修淨善行,就全都沒有意義了。但是事實並不如此,從此可知眾生一切善惡苦樂並不是自在所作所為。

第四、龍樹菩薩在《十二門論·觀作者門》中又重破自在天本體,總說根本不存在這樣造作萬物的大自在天。

有因無因破。龍樹菩薩說:「若福業因緣故於眾生中大,餘眾生行福業者亦復應大,何以貴自在?

若無因緣而自在者,一切眾生亦應自在,而實不爾,當知非自在所作。若自在從他而得,則他復從他,如是則無窮,無窮則無因。」

破意是說:如果說自在天的福德因緣在眾生中最大,威力也最大,那麼,別的眾生修得同樣大的福德因緣也應有同樣大的威力,那又何必特殊貴重自在天呢?如果沒有因緣沒有理由就說我是自由自在,是有大威德了,是世界萬物的創造者;那麼,別的有大福德因緣的眾生也可以這樣說:

我是自由自在者,是有大威德者,是世界萬物的創造者,但實際並非如此,畢竟沒有乙個具有這樣大威德能創造世界萬物者,由此當知世界萬物不是大自在天所能造作。

覺得上帝不公的人們,如果你是上帝,會用什麼方法或者規則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且合理並沒有bug存在?

如果我是上帝,就讓人類不會飢餓,不會口渴,不會生病,不會殘疾,不會毀容 或者說是殘疾,毀容後可以恢復。不會癱瘓,但仍然會衰老及死亡,另外安排地府可以接受陽壽未盡的人 傳說中因意外事故而死的人不能進地府去輪迴,因為陽壽未盡。 xxx 所有人都是同一組基因系列,死後清除個人財富。每個人出生到成年擁有完美...

如果神最終被證實不存在,宗教徒還有沒有面對苦難和活下去的勇氣?

其實吧,直接信自己沒有靈界的靈魂,有沒有靈界的神是無所謂的,反正沒有東西下靈界的地獄。並且也能有面對苦難和活下去的勇氣,反正人活著無非就是粒子層面的複雜運動,死是另一種粒子層面的複雜。沒有靈界的靈魂,人和豬牛羊的區別無非就是dna排列偶然導致的不同,豬牛羊之類的畜類活的好好的,人也能活的好好的。 邂...

如果你是上帝,你會怎麼改造這個世界?

我是上帝,愛好是破罐子破摔,對人類的雞毛蒜皮不感興趣。人類對世界不滿意,希望我幫他們改造世界。於是,我乾脆把改造世界的能力打包送給人類,只要沒有直接傷害到別的個體,所有事情都是允許的。絕大多數不平等都在發放權利這個訊息公開的第一秒被消除,僅剩的不平等只有想象力,曾經的努力等等。嚮往知識的人獲得了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