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往下掉的過程中為什麼不會被摩擦汽化?

時間 2021-06-05 06:50:47

1樓:

在不同的高度和大氣壓強,都是同樣的液體飽和度。能夠保障液體不會完全揮發掉。另外,你能夠感受到的,說明就是沒有被汽化完全,倒推這個水滴必然是在過程中沒有被完全汽化掉。

2樓:且聽風吟

會摩擦產生溫度,但不是「高溫」,所以會汽化,但是程度就非常小,這些的原因就是因為雨滴的密度小,單位質量下表面積比較大,下重力加速度僅僅到了乙個比較慢的速度就已經達到阻力和重力平衡,速度不再增加,而這個速度就比較難有顯著的溫公升也就不會有顯著汽化,相反地,如果用金屬鎢或是鋨做的柱子,從大氣層外往地球上下落……那就會因為迎風面特別小而在重力場中加速達到乙個驚人的速度,速度快到與濃密的大氣摩擦產生出高溫使得柱子發光……

3樓:

我們在這裡把雨水換成物理概念上的:乙個初始溫度為X初始速度為0(這個很重要)的小圓球然後1-小圓球在下落過程中受到阻力摩擦生熱同時 2-被濕潤的水氣降溫 3-平流層高度高1000公尺氣溫下降6℃(就是一開始時候溫度比較低) 以及4-自身蒸發和5-也許更高的地方落下最終溫度會變高而雨水剛好就在那個位置等其它亂七八糟的綜合作用下溫度變化不大了竟然大自然真他喵的神奇也許這也是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原因之一

4樓:coolface

兩個原因:

1、會下雨的雲層:積雨雲、雷雨雲…………它們一般高度都較低,因為會下雨的雲都比較重;

2、會下雨的天氣,空氣濕度都比較大。導致雨滴在下落過程中難以蒸發。

5樓:Atlantic Meridional

涉及乙個常識性問題。大氣層由下而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高層大氣。你說到的隕石和火箭都會經過熱層,該層內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上公升,最高可達1000攝氏度以上,隕石和火箭當然會燃燒起來。

下雨屬於一種天氣現象,主要發生在對流層,該層內由於地面是直接加熱源,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地面溫度不會太高,對流層頂(平均12KM高)更不用說了,雨水下落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確實存在,但不會太誇張

為什麼地球不會往下掉?

聽Z5e04 很基礎的問題,但確實容易迷惑我們。要理解題主的問題首先需要搞清楚 往下掉 的概念。或者說物體為什麼會 往下掉 還記得牛頓是如何發現萬有引力的嗎?當然這可能只是乙個故事,不過很有助於我們理解,當年牛頓思考的就是類似題主的問題,蘋果為什麼會從樹上掉落到地上而不是飛到天上?這個經典的問題開啟...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把皮毛進化掉了?

aluea 目的是主觀的,進化是客觀的。時間就是一層層的濾網,不論濾網的通過率如何的低,不論濾網有多少層,總有東西能透過這些濾網。你現在看到某個物種是某個樣子,不是因為這個樣子有多好,只是因為其透過了濾網,僅此而已。 Dr.Hu 目前沒有蓋棺論定的答案,學術界相對流行的假說是這麼三個 1 散熱說,即...

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頭疼為什麼會被說是「不是學習的料子」?

我進行大量計算之後頭會非常疼痛,但還好平時有計算機,平時可以進行一般文本性學習不太費腦的情況就沒事,現在我已經在雪梨大學讀完研究生了。請記住,改變世界的偉大重任不能等待那樣學習頭不疼的人去完成,我們這些一學習時間長就頭疼的也可以考出自己的乙份天地。 吳柏信 在很多人眼裡,只有看數理化,背史地政才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