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好,李煥英》電影的過程中你哭了嗎?為什麼?

時間 2021-05-09 12:38:26

1樓:立花道雪319

我哭是哭我自己,因為我對我兩個孩子的心境,電影與我完美契合。我一直努力的學習怎麼和孩子做朋友,但是又怕太過於朋友有失嚴厲,導致因為孩子不成熟做錯選擇。每天都在思考這個天平怎麼傾斜,不無誇張的說,誠惶誠恐!

2樓:

不知道你看沒看過《櫻桃小丸子》。

很老的一部日本動畫了。

其中女主角小丸子爺爺的原型,也就是作者三浦女士的爺爺。

因為三浦女士的爺爺對她不是很好,所以她就妄想出了乙個對自己百依百順的好爺爺。

而《你好,李煥英》在我看來就很微妙。

賈玲的媽媽無疑是愛她的,但肯定不是張小斐演的那種。她或許會做出電影裡的選擇,但肯定不是賈玲拍的那種。

因為如果她媽媽是確實如同電影裡一樣的人。

那麼我實在不明白賈玲那麼嚴重的討好型人格是怎麼形成的。

賈玲像是在說服誰。

是觀眾?還是她自己呢?

她是想讓自己相信什麼呢?

3樓:想長頭髮

我哭了,直到從電影院出來我還在哭,騎電瓶車帶我媽回家的路上還在哭,吃午飯的時候跟我媽一說話就在哭,哭到把我媽嚇得不行....

我哭不是因為我同情賈玲,而是覺得我自己過於幸福了

在我眼裡我媽簡直就是這世界上的另乙個李煥英,但又不只是李煥英,就像賈玲說的那樣:她首先是她自己。能擁有這樣的媽媽令我感到幸福,幸福到讓我哭,就是這麼簡單的理由( ▽` )

4樓:妮卡

看到最後確實挺讓人感動的,但是整部影片的前半段讓我感到不適,最大的原因是賈玲刻在骨子裡的自卑和卑微的姿態。而這個最大的根源是來自他的母親。

他的母親使用的是最常見的打壓式教育,這直接導致了賈玲近乎討好式的小丑姿態,因為在他心裡他是配不上母親對他的好的。甚至最後都要否決掉自己的生命,來換來所謂的幸福。這在中國是非常常見的,很多知名人士一輩子勤勤懇懇卻還沒有得到父母的一句簡單的認可,甚至只為了得到一句認可。

5樓:

知乎政治正確:李煥英超級好看,很感動!神作!

唐探三一點也不好看!爛片!

但是我看完李煥英覺得很一般…中間那麼多陳赫的劇情,對劇情沒啥推動作用,就一工具人。沒想到還有那麼多歌頌李煥英的,她教育不出王琴的女兒就是因為她的包容吧,只會嘴嗨,考職業還騙上了一本,媽媽還那麼溫柔。和孫小果的媽媽如出一轍…

唐探三不可避免的是推理確實弱,煽情,但也不至於讓人太失望。製作很精良,節奏很緊密,在影院我能做到一直屏息凝神,很可惜李煥英就讓我覺得很長,很無聊。看起來蠻過癮。

李煥英和唐探三在我眼裡都是六點五分。

6樓:王佩棠

李煥英的票房成功,不是良幣驅逐了劣幣,而是劣幣在窮途末路中找到了新的出路。他們很聰明,已經摸到了這個新公式,就好像姜文電影裡那個胡千,振臂一呼:跟我來!

7樓:如元元意

哭的很慘。

小時候我和我媽一起看電視劇集,我總是嘲笑她一點點情感戲就會流眼淚,太容易動情。

最近幾年,隨著結婚生子,家庭矛盾增多,感覺自己也變得越來越感性和柔軟。會容易哭,會容易動情。

電影裡面李煥英對孩子的愛,讓我想到我的孩子,當然我很愛我的孩子,可是有點慚愧,可能我現在還做不到她那樣無條件無私的愛。電影也讓我想到了我的母親,慶幸的是我的母親還健康,還能在我有所困惑的時候低聲開導,能夠在我流離失所的時候喚我回家。可是這種強烈的感情讓我好怕,怕她會老,會離開,也怕自己再無依賴和依靠。

看電影的前一天,我和老公狠狠吵了一架,婚姻給我的痛苦遠大於快樂,感覺每時每刻都在被老公的冰冷所影響,被他的喜怒無常所折磨。感覺自己的快樂和希望快要被吸乾了。也許這種情緒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釋放了出來,我淚流不止,泣不成聲。

回到家,溫柔的抱抱孩子,輕聲地和孩子說話,把心底的這份柔軟留給最愛的人。

生活還在繼續,也許我會成為乙個悍婦,成為乙個黃臉婆,成為乙個被生活打磨的粗糙的不像自己的軀殼。可是我心底依然渴望愛與被愛。

8樓:宋元笙

我想讓你高興。

曉玲感覺愧疚,可是她就是沒有能力去讓母親看見自己出息。媽媽越是不責怪,孩子越是愧疚。

誰能忍受來到世上二十幾年只有快樂健康,一事無成還讓養育自己長大的人跟著操心呢。

我寧願自己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也不想虧欠對我最好的人啊。

我是一事無成沒有出息,但我真的知道你好。

我想讓你高興。

9樓:姬昶

沒哭,故事情節太老套了。

跟小學寫一件令人感動的事乙個路數。

也沒啥反轉。這篇找不到笑點和淚點 ,全片就笑過三次,笑的情節還能記得。感覺像看了一整部的加長版的近兩年的春晚小品。

感覺我身邊人的狀態像小初高時期的所謂的感恩教育,莫名其妙的感動。感覺特別像。就是那種拿個話筒一會低聲細語一會兒歇斯底里的那種,搞得台下在那哭,最後讓你擁抱父母,然後他賣書賣課的那種。以上

10樓:芸卷芸舒

看著電影票房越來越高,想帶著老媽一起看的,還從沒和媽媽一起看過電影呢,哪只身體不掙錢感冒了,想著電影院裡面烏泱泱的人還是沒去。不過也不電影我看完之後,沒有哭!可能還是氛圍環境的緣故,全情投入還是會感動到的,尤其是賈玲得知媽媽也穿越過來,邊跑邊哭的那個場景讓人崩潰。

媽媽,真的是偉大!

11樓:伊瑟拉

先說結論:沒哭,對這個電影沒什麼感觸

只因為我媽是乙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我也是乙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子弟,對電影裡展現出來的場景沒有代入感,更沒法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共鳴。

我的母親給我的愛,與李煥英不同,但並不比她少。她一直都在農村勞作,文化水平不高,也並不嚮往城市的生活,甚至在我有了兒子以後,還期盼著能在農村老家幫我帶孩子。在極其不情願的來到城市和兒子兒媳共同生活後,總是念念不忘說老家生活多麼方便,吃自己種的菜多麼綠色,轉過頭來就跟農村的親戚聊天說跟兒子住在城市裡多麼享福,帶著孫子多麼開心。

這是我熟悉的母親,與城市工人李煥英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所以我看完電影,並沒有跟其他人一樣的感覺。

12樓:

沒哭【以下有劇透】

這部電影講述了主角賈小玲認為自己從沒給母親長過臉,所以穿到過去後希望母親選擇另一條路但最後卻發現了母親對自己的真正心意的故事。

從小到大我沒有做過一件讓我媽高興的事情如果我媽生的不是我,過得應該比現在幸福吧。

我來你高興嗎?高興!我會讓你更高興!

這兩句話實則自問自答,共同構成了電影的主旨:「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母親最好的禮物,母親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獲得成功這些都是次要的。」

這個主旨,恰好就是我媽從小到大經常對我說的話。劇情和主旨對我的共情度不夠,所以哭不出來。

13樓:你伸出手啊

最驚豔的一點就是,在吃包子的時候發現她媽不會縫補,像是發現了夢中的bug,含淚一路狂奔,其實結尾到這裡也不錯,奔跑的過程中黑白色一直追趕她,最後超越她,接著夢醒,媽媽離世/媽媽沒事,兩種結果都可以,

14樓:凡森

哭了,賈玲那個一邊跑一邊喊媽真的被戳到了,有句話叫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人最大的無助大概是失去父母的那一刻吧

15樓:RRR

不請自來哈哈

昨晚剛看完

很臨時買的電影票,匆忙趕著去的,也就是一開始根本沒有看電影的心思,再加上昨天沒午休,晚上又困又累,所以我沒想到會看哭,因為只有投入了被觸動才會哭嘛。

但真的哭了,在最後「可是我媽現在還不會縫啊」那段,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什麼意思,後來明白的時候哭慘了。媽媽是什麼,媽媽就是下輩子還想當你媽媽的那個人。

賈玲在這個電影的哭戲也都太真實太感染了,我看她哭得那麼傷心我也想哭了。

16樓:且經三冬

哭了,但對我而言是按頭哭的感覺。

賈玲後面跑著哭的那場戲,讓我感覺有一絲尷尬,哭的確實挺真情實感的,但沒技巧不太適合電影,哭的太乾嚎的太幹了。

張小斐就挺會哭的,能被感染到。

17樓:Mr馬依文

在最後確實看哭,並不是刻意的煽情。整個電影就像屬於自己時代的一些回憶,比如我小時候就在父親的工廠裡跑來跑去,認識很多叔叔阿姨。而最讓人感動觸動我的反而是,並不是因為你優秀,或者希望你變得優秀的道理,母親的樂觀精神,小時候的回憶反而很讓人感懷。

就像兒時摔倒,尿褲子,總要躲起來的樣子。就算一直以來都不是標準的意義的優等生,可是在你父母的眼裡,他們給你的財富足矣支撐走過黑暗。

18樓:無情的畫圖工具人

沒哭,不是因為不感人,而是因為在母女兩喝酒的時候她媽媽差不多很直白的告訴了觀眾她也是穿越過來的,導致後面的劇情看得我完全索然無味。

我覺得喝酒的那一段,媽媽最後自言自語反問「你怎麼知道我這輩子過得不幸福」(不是原句,大概是這個意思)真是一大敗筆。這句話堪稱劇透了,就差直接告訴觀眾我也是穿越過來的了。其實前面和後面的伏筆都很多,但這一句話讓那些伏筆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這句劇透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後面大反轉的震撼力。

19樓:

帶母親去看《你好李煥英》,想感化她。

但看完後,她仍然堅持讓我做扶弟魔。

她說她作為乙個母親,那麼偉大,我應該乖乖聽她的話。

20樓:孤館閉春寒

並沒有我跟我堂哥我堂姐一起去看的

看到煽情部分就覺得很無聊了,也沒有啥感情,因為那是賈玲的故事,跟我也沒啥關係

看完我姐還問我你感動了嗎?

我說沒有,我姐說,「我也沒有,我還以為是我自己的問題呢。」

看知乎評價說都哭了以為是多感人的一部電影呢,去之前還特意多拿了幾張紙,早知道是這麼個效果,拿的紙還不如進場前給我哥擦鼻涕呢……

看完我們一致認為,《你好,李煥英》被誇的太假了或許那部分給李煥英打高分,認為特別感人的是被最後的煽情給打動了而這部分在我們比較討厭煽情,而且很難跟別人共情的人眼裡就或許比較拉胯,甚至會降低觀影感受

《你好,李煥英》你看哭了嗎?

無一不煩 哭?何止是哭,簡直是悲傷成河!我,五十歲,男,工廠打工人一枚。想起了已經逝去的父親,母親,特別是我媽。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原地帶還都叫娘。喊父親喊 大 da,同答 母親自幼沒上過學,結婚又早,一生生育六個兒女,老五夭折,我是老六,最小。母親的少女時代,處在中國最戰亂的年代,日本侵華,國共內戰...

電影《你好,李煥英》中哪個瞬間戳中了你的淚點?

今夕何夕 全劇戳中我淚點的只有乙個,就是最後媽媽回憶 看到賈玲從天而降,邊張開雙臂衝過去接邊喊 我寶兒 這塊觸動我了,孩子多大,都被媽媽當成寶兒,多危險,護崽都是母親的本能。 黃島主 你好,李煥英 擊中我的是哪個點?當賈玲試探又充滿期待地問英子 我來,你高興嗎?我流淚了,我好像很久都沒有在意過黃桂蘭...

不去看《你好,李煥英》的原因是什麼?

不敢咯一直覺得自己很幼稚感覺害怕父母有一天會去世這種事情 是小孩子時期才會有的 當時四五歲吧,突然意識到了死亡的存在,害怕有一天父母會離自己而去哭的稀里嘩啦的 看看電影更容易感同身受,我怕自己會受不了 畢竟天天哭眼睛也受不了呀 明月清風 第一種 沒錢 第二種 沒時間 第三種 不愛看電影 第四種 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