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獨立看很多光薄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時間 2021-06-02 23:46:57

1樓:

這東西我當年還看得興高采烈,各類礦物特徵倒背如流,現在用結果來說體驗,差。到現在馬上找工作了,想一想,會看有怎麼樣?不會看又怎麼樣,到野外你發現了乙個倒轉褶皺又怎麼樣?

到野外看到識別很多岩性,填過很多圖又怎麼樣?我還是覺得地球科學作為興趣學習好了,要看就不要看這種了,多看點珠寶鑑定更實際。

2樓:項校長

本科的時候,學晶體光學、岩石學,猶記得第一次看薄片時,只認得一種礦物:斜長石!!!為什麼呀,因為有聚片雙晶,最好分辨。

如下圖,多麼好認的斜長石!!一黑一白,像條形碼的就是~~

有人覺得石英好認,其實極有可能你看到的石英並不是石英……

慢慢的,第二好認的,就是方解石,為啥呢?用茜素紅染色,變紅色。如下圖,紅的很是喜慶的,就是方解石。

有點不好分辨的,就是黑雲母和角閃石。你就說下面這個圖里,哪個是角閃石、哪個是黑雲母?

慢慢的,能認識斜長石、角閃石、黑雲母、石英,基本上能鑑定大部分常見的岩石了。

But,總是有例外。比如下面這個,只有斜長石、角閃石,野外定名是玄武岩。各位覺得應該是什麼岩石?

看了好幾個小時也不明白啊,說他是岩漿巖吧,不像,角閃石怎麼能這樣呢?沉積岩?更不像,斜長石咋能這樣?

終於,把老師等來了。老師看了一眼,說:角閃石、斜長石都重結晶了,是斜長角閃岩…………

懵逼。這類岩石的命名也太不認真了,居然就是按礦物命名的……

在顯微鏡下看薄片,真的是眼睛痛啊!!一天看個四五個小時,眼睛痛的不行。從2023年看到2023年,陸陸續續看了不少,光積攢的鑑定報告,大小有接近1G。

看薄片的速度也由最初的幾個小時看明白一片,發展到乙個小時可以看幾片甚至十幾片。

到了讀研的時候,有一門課程是《岩石光薄片鑑定》,經常被同學請去幫忙指導一下,人送外號「片王」,哈哈,別想多了。

到工作以後,基本就沒再看過光薄片了。怕是把曾經積攢的經驗、技能忘掉,我在我的專欄裡不定期的寫一些關於光薄片鑑定的東西,完全是積攢的經驗,純乾貨。

石英砂巖——校長課堂-顯微鏡下的石頭(第07講) - 210地學研究院 - 知乎專欄

認識這塊石頭的,頭髮短——校長課堂-顯微鏡下的石頭(第06講) - 210地學研究院 - 知乎專欄

見到這樣的石頭,說明附近有礦山——校長課堂-顯微鏡下的石頭(第05講) - 210地學研究院 - 知乎專欄

閃鋅礦——校長課堂-顯微鏡下的石頭(第04講) - 210地學研究院 - 知乎專欄

這塊石頭不常見--校長課堂-顯微鏡下的石頭(第03講) - 210地學研究院 - 知乎專欄

校長課堂-顯微鏡下的石頭(第02講)石英砂巖 - 210地學研究院 - 知乎專欄

校長課堂:顯微鏡下的石頭(第01講) - 210地學研究院 - 知乎專欄

3樓:

哈哈,記得剛開始學看薄片,n階懵逼,各種礦物的光性特徵背的滾瓜爛熟,然而一到鏡下就毛線也看不出來,花花綠綠黑黑白白一大片。。。。

英語不好的人剛開始在國外念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essay寫作小能手 一般英語程度不好的,在國外會有語言班,也會有類似esl的課程。如果擔心英語進步速度慢,身邊人不好意思去求助,那麼參加教會的組織是比較好的,由於在教堂這個氛圍之下,大家都比較樂於幫助,解決你的苦難,多去幾次教會的活動,你就不僅僅收穫了英語的提高而且也融入了國外的圈子。不要害怕由於...

獨立居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菇毒患者 沒有獨居的經驗,但是從小到大都沒獨居過。畢業了第乙份工作是公司宿舍,環境還算好。目前考慮獨居,怕在孤獨中淹沒自己,但是覺得要適應孤獨。目前單身,就算談戀愛了可能會也不會同居,貿貿然和別人同居,帶來的可能只是無盡的麻煩,有一句話說和乙個分手的最快辦法就是 和Ta住乙個月 所有缺點暴露無遺。同...

「靈魂出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喵喵獸 我記憶中有過一次,是我現在回憶起來才發現自己當時是靈魂出體了。是上高中的時候,課間休息10分鐘,我趴在桌子上小睡休息,我的視角飄到了天花板那裡向下看著睡覺的自己,然後逐漸到窗外去,那些畫面是如此真實清晰,但當時我並不知道這些,以為自己是做了乙個夢。 到目前為止這種體驗有且僅有一次,是發生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