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楞嚴經中解釋風的現象?

時間 2021-06-01 20:48:03

1樓:

學過唯識嗎?就你這點水平還想謗楞嚴經?真是笑掉大牙。

你這麼想進阿鼻,那就送你一把,達摩祖師知道嗎?中國禪宗的始祖人,天竺禪宗的第二十八祖,大阿羅漢,達摩祖師來中國傳法主要靠一部《入楞伽經》。

入楞伽經》卷第八···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阿梨耶識名如來藏,無共意轉識熏習故名為空;具足無漏熏習法故,名為不空。

......

大慧,如來藏世間不生不死,不來不去,常恆清涼不變。復次,大慧,依如來藏故,有世間涅槃苦樂之因;而諸凡夫不覺不知,而墮於空虛妄顛倒。如來藏就是清淨佛性懂不懂?

如來藏(佛性)離一切分別思維所以說它空,又因清淨湛然不生不滅,所以說其常住不空,由凡夫虛妄分別故,一切法生於其中而有相無體,所以說四大如幻,無體才叫如幻。懂了嗎孩子?

如果你謗沒有如來藏就是謗沒有佛性,同時也就是謗無阿梨耶識,也就是同時謗唯識宗,也就是謗創立唯識宗的無著菩薩和玄奘法師。快去阿鼻深造一番吧,聽這話可別生氣,從古至今但凡是佛菩薩都曾經因謗法進過阿鼻,至於下幾次就看你自己造化了,玉不琢不成器。不過也不用害怕,如果不學佛法那入阿鼻的次數會更多,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都入過阿鼻獄,阿鼻之火是好東西,能讓你去渣提金,快去鍊鍊,出來後保證你是《楞嚴經》第一宣傳人。

另外學學唯識再出來,別丟人現眼了。

2樓:微笑的和尚

不請自來。

其實身為現代人,大家己經知道風的性質,成因。就不要再談這個楞嚴經關於風的一些描述。過去人無知,經上的解說或許可以解決人們心中關於風的性質。

現代佛人還死抱這個論點不放,與刻舟求劍有什麼區別,無非是想證明佛法無邊,永恆真理。

有些人學佛法,不知佛法是如何誕生的。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佛祖當時對於空氣,風的一些物理性質是不了知的。所以才有當時楞嚴經上的描述。

佛法是覺法,科學也是覺法。從覺悟來說,佛法與科學是統一的。是互為補充的。

學法謹記。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佛在《楞嚴經》中答「顯見不分」的邏輯應如何理解?

陳誠 佛的第一例子 有形的物與無形的我,或者,有形的我身與無形的我心,互為能見的施事與所見的受事。並且,佛的第二例子 見精的定義,是指 占有 包含 方所 空間 可被指示 命名 的有形 巨集觀 者 精見的定義,是指 不佔方所 不被指示的無形 微觀 者。因此 總之 見精與精見,互為能見者與所見者,例如,...

《楞嚴經》中顯見不滅那一科中例子該如何理解?

不是佛講錯了,是你沒有仔細讀,佛連續問了兩點,一是問這條河本身有變化嗎?其水雲何?國王說沒變 年六十二。亦無有異 這時佛沒有贊同或反對,而是接著問了真正的問題 觀河之見 能見之性 有沒有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佛言。汝今自傷發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恆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

如何解釋太宰治作品中的這種現象?

煩煩 瀉藥他本人是在敘述一下自身的苦楚和人們性格的缺點吧,日本文學強調個人感受,太宰屬於一種自虐式的探索和索求了 下面我談談我自己的觀點 我個人覺得是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沒有人有時間和精力時時刻刻關注你,現代社會發展很快,人們接收資訊的方式又多是碎片化的,包括太宰生活的時代,日本人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