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手欠忍不住買書的現象?

時間 2021-06-01 19:36:35

1樓:邱翌陽

因為自己也是買書愛好者,所以想說下自己的感受。

簡單分析了一下自己買書的心理,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條:

1.衝動消費:

自從我自己的房間重新裝修以後,扔掉了很多以前的教科書,換了新的大書櫥,一下子空出了許多空間,但是空架子看起來總是難受,所以經常在第乙個原因的作祟下買了很多書擺在架子上,滿足一下自己貌似空虛的內心。架子擺得滿滿當當、整整齊齊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一種「自己讀過很多書」或者「我很喜歡讀書」,諸如此類的錯覺。

3.從眾心理:

我身邊的朋友當中,有一些喜歡閱讀的,常常會向我安利一些書或者作者。如果乙個人向我多次安利,或者很多人向我安利同一本書/乙個作者,而自己又不去看的話,就感覺「不合群」,別人在聊起來的時候自己也完全無法插話、表達觀點。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就會去買這些書來,即使沒看完,也總要看一部分,免得無話可說。

4.錢多得沒地方花了:

其實這一點我本來不想說的,但是不得不提起我之前有一次,把自己的購物車新增到100本書(上限了),總計2000+元,也是醉了...不過我沒那麼多錢,負擔不起這些書,也就不了了之,最後清空了,留下一些確實喜歡或有需要的書買了。不過我相信會有這種人存在吧← ←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啦,因為這個話題比較感同身受,想到了再補充吧。

一點拙見。

2樓:思予

我的做法是:

1、多看幾部環保記錄片,特別是有關森林樹木,有關中國的環保問題。買書時我就會想這本書是不是一定要買,買了不看,多浪費,多不環保。

2、了解一下一本書的製作材料,如用的油墨、膠水、紙,封面採用了何種的表面處理,就知道現在印的書不是你想的那樣有書墨香。

3、定期清理已有的紙質書送人。主要清理出那些自己不會再看第二遍的書,買回來就後悔的書,以及你認為你現在已不感興趣,以後也不感興趣的書。通過這個行動,一來可以充分實現書的使用價值(總比放在書櫃發霉好),二來可以幫到人。

還有一點就是,認識到現在的自己不適合看哪些書,哪些書只是看過即可 ,哪些書不值得看(買)。

覺得減少買紙質書很「痛苦」,那買電子書代替。電子書環保,相對於紙質書便宜。電子書主要適用於那些只會看一遍的書,快餐書。

如果看完電子書,覺得自己應該擁有一本紙質版的,那再買紙質版的書,這個數量應該不會很大。如果看完電子書還是有很多對應的紙質書想買。那你可以感到慶幸,你遇到了一批適合你的書。

買電子書經常會遇到沒對應的電子書賣的情況(就算是盜版的電子書也找不著),圖書館也沒該書,這會讓人很鬱悶。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支援正版電子書,貢獻自己的小力量支援中國的正版電子書市場,等電子書市場成熟了,電子書種類也越多,各類的正版電子書會更容易獲得。

3樓:何葉

我也是這樣的人,我覺得應該是自己內心希望做乙個多讀書的人,但是總有沒有時間或者耐心把書看完,但還是對讀很多書的人有一種敬仰並總想自己也是這樣的人,總是忍不住的買書

如何解釋手機的快和流暢的區別?

朱涵俊 流暢就是開啟水龍頭水能流到下水道而不會越積越多。快就是水龍頭打大點。水龍頭打大了還能不積水,叫又快又流暢。你倒了一臉盆水進水槽,叫快而不流暢。 三隻螃蟹 強達一番,目前各種安卓旗艦都自稱流暢度吊打iPhone,其實從目前的硬體配置來講,常用軟體的載入速度有些比同期iPhone快很正常了,但是...

如何解釋太宰治作品中的這種現象?

煩煩 瀉藥他本人是在敘述一下自身的苦楚和人們性格的缺點吧,日本文學強調個人感受,太宰屬於一種自虐式的探索和索求了 下面我談談我自己的觀點 我個人覺得是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沒有人有時間和精力時時刻刻關注你,現代社會發展很快,人們接收資訊的方式又多是碎片化的,包括太宰生活的時代,日本人崇...

如果世界不是虛擬的,如何解釋科學之外的現象,如第六感,科學的盡頭是什麼?

神棍大人 1,是,存在即作用,我們所驗證的存在不過是各種作用的現象。所以經典力學不過是忽視觀察者的yy,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加入觀察者,打破了笛卡爾神棍的哲學。2.你思考一下速度的定義就ok了。3.微觀與巨集觀連線的橋梁是統計學。但巨集觀被更本質的巨集觀統治,這更本質的巨集觀藏在微觀之後。4.這些靈異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