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周志華組新提出的溯因學習 abductive learning

時間 2021-05-06 21:33:42

1樓:[已重置]

我又要惹他們不高興了。

整個系統的結構沒有脫離 feature extraction + message passing based filtering的框架,只不過這裡的特徵提取和message passing的勢能函式都是學習獲得的。這個思路在DN中早就用過了。

你就直接說我先用不太可靠的特徵提取獲得一些模糊的特徵,然後知道這些特徵應該符合某種規則,然後我用這些規則去對特徵濾波獲得更可靠的特徵,然後這個誤差資訊回去指導更新特徵提取和規則驗證。 這和訊號處理中的軟判決,bootstrap類的方法沒啥本質區別啊,就是引數更多了一些,自由度更大了一些。

我不知道為啥要起個嚇人的名字。與其總是發明新術語,不如多看看其他領域都有什麼思想,這個真有點re-invent the wheel,至少基本思想上是如此.

2樓:劉凱-AGI

終於,等到了高人的相關回答。

首先,請大家注意 @暮暮迷了路 的回答,請看周老師本人的話。

其次,我貼上王培老師(Pei Wang)的點評,並不一定絕對正確,但該點評絕對有啟發性:

"作者表示,就他們所知,溯因學習是首個專門為了同時進行推理和感知而設計的框架" -- 英文版沒這句話。欺負國內上不了Google?至於「打通感知和推理」,隨便搜一下就可以找到十幾年前的文章(如http:

//onlinelibrary.wiley.com

/doi/10.1207/s15516709cog2901_5/pdf

),而人家都不敢說是「首個」。即使侷限在機器學習領域,Michalski總該聽說過吧?他們的框架當然有新意,但絕沒有「提出了溯因學習(abductive learning)的概念」。

這顯然是來自Peirce(他首次將abduction用來稱呼這種推理)。他指出abduction可以看作「逆演繹」,但他的完整說法是將abduction和induction都解釋成「逆演繹」,所以「反繹」這個一發就不合適了。國內將abduction譯成「溯因」已有多年。

我認為「歸因」更合適,且與「歸納」配對。

繁華落盡,洗盡鉛華。AI領域現在太需要雞血了,大家容易一見到紅色的東西就開始莫名地興奮。進步需要時間、需要積累,多點腳踏實地和耐心吧。

如何評價周志華教授新提出的 Deep Forest 模型,它會取代當前火熱的深度學習 DNN 嗎?

從乙個吃瓜群眾的角度答一下。工程派批理論派 推了一大推公式,結果在toy資料集上做了個toy模型,對比的baseline如此不堪,你們研究的有什麼用 理論派批工程派 搞這麼多引數成天只會調參煉丹,你們那活也能叫research?不要忘了,你們的祖師爺Hinton當年坐冷板凳時情境比我們現在好不到哪兒...

如何評價Perdew組近期提出的新泛函SCAN?

SCAN還是很不錯的,最近在做過渡金屬化合物的測評,參考了Grimme的一篇Benchmark文獻 Comprehensive Thermochemical Benchmark Set of Realistic Closed Shell Metal Organic Reations 這篇採用的金屬有...

如何評價川普在29日提出的新口號 Buy American and Hire American ?

Xizhi Zhu 說句實話,如果你不支援你所居住國家的商品和勞工,除非你已經準備好移民,否則到最後倒霉的就是你自己。你自己想想,要是什麼東西都是買外國的,雇人也先考慮老外。到最後,你自己的國家,會有多少人失業下崗?下崗怎麼辦?這些人如何生存?到最後錢還不是從你的稅收裡面出,大家一起倒霉,還不如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