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中,觀察者的意識決定了物質此刻存在的方式的猜想,是否對科學觀提出了嚴重質疑?

時間 2021-05-06 18:59:55

1樓:「已登出」

既然題目裡有「的猜想」這三個字那麼廢話也就不用說了。

你認為「實驗的可靠性」建立在「實驗者的素質」之上,因而「建立在該實驗之上的理論的可靠性」,因為依賴「該實驗的可靠性」,所以依賴於「實驗者的素質」。

這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這一論斷與量子力學無關。

exp,「我告訴你」「有個人在乙個很高的塔上同時扔下兩個一樣大但不一樣重的球體,或者說,同樣大的鐵球和木球,然後兩個球體在同一時間落地。」

你可能的確會認為是有這麼乙個人做了這麼個實驗吧。但很遺憾,我並不知道有這麼個人做過這個實驗(即使真的有,我也不知道)。(而且,如果你真的去比薩斜塔做這個實驗的話,兩個球很可能不會同時落地……這麼說好像我是知道這個傳說的?

)所以說,你聽我說是沒有用的,你必須要知道「他是如何保證兩球同時釋放的」,「兩球落地的具體時間如何」,「兩球的體積和質量如何」,簡單來說,你必須要和我抬槓,直到要麼你沒話說要麼我沒話說為止,並且進一步的,你需要試圖復現這一結果。

那麼,如果乙個人的實驗出現了某一種結果,而另一些人做相同的實驗卻都出現了另一種結果,我們自然就會知道那「乙個人」的結果是不可靠的。而如果很多人都復現了同一結果,那麼這一結果對我們來說的可信度就可以有所提高。

而這一過程也消除了實驗者的素質對實驗的影響。

btw,你有沒有覺得我上文括號中的這段話更有意思呢?即,如果有乙個人通過錯誤的前提和錯誤的推理得到了正確的結論,那麼我們能否認為這個人得到了該結論呢。

2樓:MHYYY

這個問題下回答沒乙個靠譜的,題主如果真對量子物理感興趣,但凡看過《上帝擲骰子嗎》《尋找薛丁格的貓》這類最入門的科普都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建議題主多看看書,知乎答題沒有門檻,你沒有分辨正誤的能力。

簡單來說不是意識對系統產生了影響(雖然大劉的《球狀閃電》是這麼說的),而是觀測需要以粒子為媒介,但粒子會與系統產生相互作用導致你無法得到準確結果。

更一下,總有人要求非物理專業的人充分學習了量子物理及其高等數學表達才有談論它的資格。其實這對於想學物理的和中二少年可能適用,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靠譜的科普就能遠遠滿足需求了(注意是靠譜的)。否則科普豈不是失去了意義?

3樓:免免

科學在普遍情況下靠得住,如果涉及到認知,意識之類的,科學有可能是完整系統中的一部分,不是不正確,而是侷限性。哲學到達了盡頭,所以科學也到此為止。

4樓:

相信清醒的科學家能夠認識到:最大的科學發現就是「我們不知道」,或者說知道的有限。

他們是不會把一時一地,或多時多地的觀察結果,上公升到永遠普遍地光偉正的地步。

如何理解量子力學中觀察者的影響?量子力學是唯心思想麼?

粉紅小豬怪 A從一開始認為所觀測到的為球體,B從一開始所觀測到的為橢圓球體,他們生活在2個世界,同時觀測月亮。那麼A用了很長時間解釋月亮的為圓形,B用了很長時間去解釋月亮為橢圓形,站在他們各自的立場上,都是對的,因為自己處形態意識觀測的結果在其立場基礎之上都是正確的,那麼月亮是圓還是橢圓?這時候來了...

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是指什麼?

自學生 任何事物都是一對正和反的三方統一存在。一對正反糾纏的4份和8份量子,正中是六份統一標準的一對三方統一的標準時間。所以,正中們觀察者是正中的時間基準的規律原理模型。 綾波麗 什麼三教九流都出來了 比起量子隨機性,不確定性原理在這裡更相關。比如要想測定乙個量子的精確位置的話,那麼就需要用波長盡量...

量子力學中,意識可以決定物質嗎?

從民科角度看 我說下我的猜想 也行不是光子提前知道了實驗情況,也行不是先有果再有因,而是 人類的腦波通過 量子隧穿 影響了 實驗光子 正處於 實驗布局 之中,無意中驅動了它按實驗人員的潛意識進行了動作,因為人類腦波也是一種生物電,也是 光 也能發射 光子 腦波之光 與 實驗之光 可以互相量子糾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