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萬物,皆來與空,可這眾生愛痴,從何而來?天下萬物,又歸於空,那人來到塵世浮沉,又為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08:33:44

1樓:小宇便當

眾生愛痴由〔妄心〕而來;人到塵世沉浮為的是〔沉浮〕。應人〔妄生愛恨〕;所以〔妄心〕決定了眾生的沉浮。故人求福求貴,不求出離而自甘〔沉浮〕!!!

2樓:Enlightenment汝

因為眾生界不曾不減,不大不小,無外無內,世界外有世界,世界微塵內還有世界,世界重重無有邊際。

這些顯現都是你的無心顯現,也叫做緣起性空,或者是無中生有,因為無始無明的造化,故不識如來藏的實相。

如果佛說本來就空,那佛就不會度眾生了,因為本無眾生可度,也不用說法了,不無法可說。

3樓:宇文雄

其實,佛教目的就是解決痛苦。

如果愛給人快樂,恭喜你,你很幸運;但更多的是愛而不得,親人離世,壯志難酬,物是人非,那這份痛苦該怎麼解決呢。愛而得,就有一定很幸福嘛,同樣會存在著猜忌,怨恨,無常等情緒與事件。

我們看到能看到「空」的消極一面,為什麼不去看看積極一面;對事件懷有空的態度,那麼就可以讓自己身處其中置身事外地去感受事件發展的全貌,能對它巨集大細微之處深刻認識;對情緒懷有空的態度,那就不會有那麼多煩惱去困擾著你,可以讓自己更專注地做自己應當做的事情;但當然不是讓你把重要的事與人也空掉,那是自己腦子瓦塔了;

就像對道的理解,有些人看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傷感;有些人順著道的規律去行動而自在;有些人去參悟道,把握道,為己所用;

事情往往是有雙面的,我們無法改變,但學乙個東西了解乙個事情盡可能學習運用其積極一面,這樣會讓自己不斷改善,不斷進步。

4樓:二貝工人

諸法因緣生無自性,一切都是因緣和合來的,所以是本來空,眾生愛痴也是因緣和合而生,自然也是空無自性。

不是我們想來到這個世界上,來不來我們做不了主,隨業受報而已,正因為作不得主,我們在六道中才苦,我們才修行。

5樓:齊天大聖

空不是這麼理解的,(大乘)佛教為什麼會有空這個概念?因為說一切有部佛教最初提出了三世實有法體恆存的概念,也就是說一切萬物都實有,都是客觀存在,為了宗派的鬥爭,大乘佛教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說法,即一切皆不實有,諸法空性的教義,但是你如果真要是比哪個更實用,那無疑是說一切有部的法理更容易契合實際,就以你這個話題來講,如果套用說一切有部的邏輯會非常的容易理解

6樓:海闊天空任遨遊

天下熙熙,萬物輪迴,根源皆利?

Bibi 單指出一條 為他主義,即 在某些事情上捨己為人,譬如 母親為了孩子,知己為了知己 楚莊王與醉酒調戲王妃的武將,武將在邲之戰中拼死效力,助楚人破晉 戀人為了彼此 衛靈公和彌子瑕,導致衛國國政腐敗,民風頹喪而淫彌,為夷狄所害 明孝宗和張皇后,孝宗獨後 等等。這種因素往往會導致所謂的 利 之推動...

萬物皆位元是什麼意思。?

袁宇在思考 20世紀的物理學家約翰 阿奇博爾德 惠勒 2008年去世 曾提過一句著名的話 It from Bit 萬物源自位元 他認為,任何事物,包括任何粒子 任何力場,甚至時空連續統本身都源於資訊。在微觀粒子層面,每個粒子的運動遵循量子力學的規律,運動軌跡有一定的概率性,而概率就意味著資訊熵的存在...

你們對萬物皆虛萬事皆允的理解是什麼?

雷語恆言 總體而言,萬物皆虛,萬事皆允這句話的本義是反教條主義的,因此不能真的就以其為教條去理解。唐雷恆 這句話的精妙之處就類似於 宇宙間唯一不變的,就是永恆的變化。又或者是,唯一的真理,就是沒有真理。這個社會的根基 道德 法律 信仰等 存在於所有人心中,會隨著時間和觀念的變化而不斷變動。所以自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