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與相對論催生出了核能和計算機還有雷射器,如果弦論得到檢驗且發展完備。他又會催生出怎樣的發明呢?

時間 2021-05-06 04:38:35

1樓:銀翼

說理論催生應用,其實並不是這樣,真正推進應用和理論發展的,是材料學的進步,通常都是新材料的發明或者理化效能的大幅變化,導致測量儀器和加工裝置的效能巨大提公升,可以發現以前沒有觀測到的現象,製造以前無法製造的裝置。

比如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發明,合成塑料的發明。

2樓:雲天明

實際上催生核能的,最直接的是鈾235+中子然後裂變的那一條核反應鏈條

這個過程中理論起到什麼作用麼?預言了質量損失和能量的釋放量,預言了臨界質量,幫助優化了原子彈的結構,以及快堆……不過這不都是相對論的功勞,核能的很多研究是屬於QED和QCD的……甚至衰變的機制要完全搞清楚都是需要QCD的。

如果理論真的如此重要,那麼原子彈的發明怎麼會早於QCD的提出呢。然而實際上,只要人類發現鈾235捕獲中子,鈾236裂變,產物的貝塔衰變以及緩發中子的產生這個反應鏈條的每一步,總會有一些腦洞大開的人能想到這個鏈式反應的可行性。

說起計算機來,實際上在電子計算機出現之前圖靈就已經造出來過真的用紙帶的圖靈機了……就算是現在人類已經拋棄了機械計算機,但還是有生物計算機和光計算機這種不懷好意的東西。

量子力學實際上是帶來了什麼呢?是半導體的摻雜工藝。本徵半導體的器件特性人類是早就了解了的。

但是摻什麼雜,摻多少,怎麼摻,摻完了會怎麼樣,量子力學理論在這方面確實是有幫助的……但是這不能全歸功於量子力學……統計理論的作用是很大的,而這方面很多理論來自於熱力學……當然量子力學大概是費公尺統計在科技樹上的前置位吧

然而沒有摻雜半導體,沒有PN結,就一定做不出線路計算模型嗎?BJT是CCCS模型,FET是VCCS模型,不用PN結做不出其他結構的受控源?不太科學吧。

而且,就算沒有線路計算模型,我們還有機械計算機。

參考這兩種東西的發明呢,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現象。核能最早是因為裂變和衰變,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最早還是因為陰極射線和半導體現象。如果弦論在不是實驗室那麼極端的條件下有足夠有用的效應,那利用這個效應不可能做不出東西來。

3樓:靈劍

我們人類一般是先發現乙個現象,然後用理論去解釋,如果理論解釋不了就發展一套新理論。直接由理論引導發現的比較少:海王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引力透鏡,電子衍射,宇稱不守恆等少數幾個。

核能和雷射都是先從實驗發現的。計算機就跟量子力學關係比較遠了。

所以我們可能還是需要先發現某些現在理論無法解釋的重要現象才行。

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哪個更偉大?

原理 量子力學前兩天被推翻了,量子躍遷搞的。不能說哪個更偉大,相對論到現在還只是乙個論點,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還無法證明和實驗相對論。要必須說偉大,我覺得都差不多。因為現在還沒有實驗證明出相對論是真是假。 大漢皇帝 首先,量子力學比相對論晚,更前沿,也難 其次,量子力學在各個尺度上都正確 雖然因為蒲...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會被推翻嗎?

回頭不在 萬有引力只是概率性公式,都是實驗結果推出來的公式,小範圍就可以,大範圍誤差就大,因為牛頓都搞不明白萬有引力怎麼來的,所以是概率性公式。量子是前人迷茫路上搞出來的一門學科,前途也是迷茫的。 LovePhysics 我覺得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都是很堅實的。即使有更本質更全面的理論,無非是解釋物質如...

怎樣才能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自學生 人類自己感覺1對統一存在時間空間 正中1公尺方格圓周,和最小公釐方格1秒時間圓周。但是科學實驗標準1公釐和1秒鐘 另外世界放大空間時間標準橫型 最基本粒子量子立方體 光子個體組合面積系統,和重力速度存在時間標準 最小體積兩半重力浮力重量容量物質模型 自然規律人為專科科學時間表達方式模型 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