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成為乙個有邊界感的人,讓別人知道自己是有邊界感的

時間 2021-05-29 22:22:56

1樓:小城市的貓

什麼是邊界感

邊界感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就是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

你在你的範圍內做事,我也在我的範圍內做事。

如果跨越了邊界,就要懂得【徵求對方的同意】這個基本禮儀。

和別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也同樣。表達的權利是我的,接受的權利是你的。

我說的觀點,你可以不信,你可以不同意,你也可以不接受。

但是我有表達的權利。

你不能因為你覺得我說得不對,就不讓我開口。

同樣,我也不能因為你不同意我的觀點,就把你按在地上,讓你必須接受。這就是邊界感。

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權。

但是,時間的所有權、隱私的所有權,權利的所有權,這些無形東西的所有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邊界感都非常重要。

很多讓人不舒服的舉動,通常都是因為對方越了界。

所以,要時刻訓練自己的邊界感,注意不要侵犯別人的邊界。

這是乙個成年人的基本修養。

2樓:簡單心理

生活中是不是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你很清楚自己並不想去參加那個活動,並不想幫別人某個忙。或者你此刻真的需要向某人明確自己的需求,或者請對方幫忙?

但是,不管發生什麼,善良的你最後還是會違背自己的意願!

為什麼在我們在真正需要說「不」時卻說:「好」?

為什麼我們在真的需要請別人幫忙時會說不出口?

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停止這種情況,明確自己的需求,還不會惹怒別人,不顯得自私?

最困難的是如何設立邊界

我總是佩服那些能優雅的設立邊界的人。但是對於敏感的人而言,這是非常困難的。設立邊界之所以這麼難是因為我們在請求別人或者駁回別人的需求時,需要在短時間內忍受對方的失望和不快。

健康的邊界:長久地平衡雙方的心理需求/安慰

也許你會想:「我不想製造麻煩」,「如果我自己做的話會更容易一些」。但是減緩短期的心理不適,會給一段關係帶來長久的問題。

當我們過多的選擇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安慰時,會給這段關係增加負擔。當我們過多地選擇滿足他人的心理需求和安慰時,又會陷入一種會帶來憎惡感的「過度助人綜合症」中。

而健康的邊界是在滿足自己/別人的需求時,也能有效的維持兩人之間的關係。

有時我們很難決定到底選擇滿足誰的心理需求;是做自己想做的?還是順勢而為?其實這應該根據兩人關係的穩固度、強弱、時機等因素來決定。考慮以下的因素,可以幫我們做出更清晰的選擇。

如果你處在左邊的一欄(你有更多的權威性、你是付出者、提出要求的時機恰當等等),那麼你可以選擇向對方「請求幫助」,或者在必要的時刻對對方的要求「說不」。如果各個要素都處在右邊欄,那麼更多的時候,你的選擇應該是「不請求幫助」或者「不要說不」。

當然,你不需要照本宣科,將這個表單當作金科玉律去執行。它僅僅是乙個參考,你需要學會靈活變化。( ω )

如何設定邊界

那麼,無論是在向別人請求幫助時,還是拒絕別人時,我們該如何穿過心理上的不適,得到我們想要的,同時還不會因為對方的不悅而削弱兩人之間的關係?

不妨嘗試我經常教給我來訪者的提公升有效堅定感(effective assertiveness)的3步技巧,即VAR技巧。它們可以幫助你有效地提出自己的需求,也可以為你設定邊界,預防自己變成過度助人者。

Validate(證實):證實/確認/承認對方的處境

無論是你準備有求於ta, 還是準備拒絕ta的某個請求。先把自己放到對方的位置上,證實、體驗並承認即將施加於別人身上的不適感。證實、承認、尊重是得償所願的潤滑劑。

方法:盡可能用檢驗的語氣開頭:「我知道你非常非常忙,所以真不好意思打擾您......」、「我知道你到這一步不容易」,或者一句簡短的「我明白你的意思」。

Assert(堅持自己的主張):表達請求或拒絕時,做到清晰、直接、具體。

具體陳述你的請求或拒絕。這一部分最難,因為施加於對方的壓力(請求)或ta的失望感(拒絕ta)會令你感到焦慮。但是清晰的交流對雙方都有益。

具體的、行為堅定的請求可以減少不確定性帶來的不適,還可以增加對方同意你請求的可能性。

方法:弄清楚你希望對方做哪些具體的事來幫助你。如果是對方有求於你,而你想說「不」。那麼,不要只是描述你對這件事的感受,要真的、明確地說「不」。

Reinforce(強化):告訴對方你為對方著想的部分

強化你所渴望的理解和行為,其辦法就是讓對方感到幫助你是很棒的一件事。如果是你在拒絕別人,一定要告訴對方你為ta著想的部分。

方法

從小事開始練習

像其他技巧一樣,一下子掌握這些技巧是沒有用處的。試著先從覺察自己是否過度助人開始,然後再試試從小的請求和拒絕上練習,再進步到大事上。

就像投籃一樣,沒有人能保證每次都能投中,但是技巧嫻熟確實能增加進球的機率!

我們是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台,擁有8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通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4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jdxinli.cn/2ukmmb」

3樓:雪月彎刀

越來越感到,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邊界感的人太多了,而很多衝突引發的根本原因,也是因為邊界感。比如,明明是別人的事情,偏偏要去干涉,還干涉的理直氣壯,對方沒有聽取建議便憤憤不平劍拔弩張。或者,別人正在做一件事,明明沒有權利去打斷或左右,卻理所應當的這樣去做。

又或者最簡單的,在沒有告知對方的前提下,擅自拿取或所謂的借用別人的東西,不僅造成對方在需要使用時浪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精力去盲目尋找,而且其實事實上對方也許並不想要借給你。

模糊的邊界感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從而引發衝突,那麼學會建立好自己的邊界感,時刻向別人傳遞自己準確的邊界資訊,就極為重要。最好要傳遞明確,又不能顯得太不近人情,這還真需要點技術。

同時,也要學會在邊界被別人侵入時,如何快速的把對方驅趕出去,並藉此及時地建立堅固的邊界。這需要在突發事件中,不被自己或對方的情緒所蒙蔽,最快地找到問題的根本——向誰負責,即明確在整個事件中因為這個事件最後要承擔損失或必要為結果負責的個體或集體是誰。從而忽略那些並不在責任方中的個體和集體,即無關人群的情緒和意識導向,從而更快的解決問題,並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完全沒有必要的衝突內容。

有必要說明的是,在任何表明態度的言語的交流之前,一定要經過包括但不限於以上內容的認真思考與準確判斷,否則表述的內容就容易受到無關人群或無關意識與情緒的干擾,導致事件真相的丟失,溝通無理由地偏向雙方單純的情緒宣洩,最終事件沒有真正被解決,或在解決之前浪費很多時間去經歷漫長而無意義的情緒上的互彼此攻擊與傷害,這是十分沒有效率並最損傷自身羽毛的表現之一所在。

4樓:我就是超棒的啊

類似關於翻譯的抄襲,

其實很多是也是在複述加工,她可以想成是助於自己翻譯而順手加工給你們看,這麼想那也可不生氣罷不去氣。

但是事情不是這樣的,有時候這種不生氣,不去追究甚至是一種放縱他人惡習的行為,不去追究責任自己也許可以慰藉好自己,可對方的錯呢,為什麼有錯不去指出來,況且確實有損我,

於是我去生氣,去追究,

我要的是什麼?

我要的是讓別人知道我確實很在意這個事情,我要告訴你我的價值這是我的勞動成果,這是我的付出,你要尊重我。

我當然會生氣,當然可以生氣。

只有自己認為重要,它會被被人感覺到重要。

就像我堅定自己的邊界說,我這個階段要學習,不玩其他,他人也會尊重我的選擇而大可能不打擾我。

而我說,沒關係,無論如何都行,別人就會覺得真隨和,沒人陪就找她幫忙哦。

而理清邊界,才能更好處理大小事物等等變得更加協調完善,人與人與事物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一些。

5樓:雲淡風輕

我婆婆經常拿我東西而不問我!經常進我房間也不敲門。他覺得這是她的家,一家人沒什麼好介意的。

我覺得我有做人的底線,我不是那麼隨便的人。我不是生氣她拿了我東西,而是拿了不說,這是兩種概念!

6樓:Candy

我特別討厭沒有邊界感的人,會有一堆理由,說跟你關係好什麼的………說要求她不侵犯你的邊界,是對她要求太高,每個人豆是不一樣的。沒邊界就是修養不夠,有什麼好說的!

7樓:歐陽浩南

主要是能力不足,沒有說話的權力和勇氣。

劃的界線不夠深刻,久而久之就不敢再劃。

而乙個人對身邊事情感到無能為力乃常事。

你有時間想這麼多有的沒的,雞不用吃啦?

有乙個沒有邊界感,喜歡插手管孩子的婆婆怎麼辦,甩不掉的那種。

億公尺陽光 甩不掉也得甩,而且是必須甩掉!想辦法甩掉!你要時刻提醒她是孩子的奶奶不是孩子的媽,孩子的事必須父母拿主意,其他人善意的建議和真誠的關心可以接受並參考,如果是瞎摻和的一律給懟回去,罵回去!這樣的事情必須強勢起來,你才是孩子的母親,你對孩子有責任,不要被其他無聊的人和事所左右! 奕霖啊 我也...

如何讓自己成為乙個勇敢的人?

輕描淡寫 有的人是天生勇敢,有的人是天生怯懦,天生勇敢的人自然而然的就會有勇敢,不需要付出努力,而天生怯懦的人被逼著變成了勇敢的人也有的是,就比如我,我從小就是個乖乖巧巧內向喜歡安靜的女孩子,但是等到長大了受到了命運的不公,命運的殘酷逼著我從乙個不經世事的小姑娘變成了乙個勇敢大方的女漢子,這就是經歷...

你是如何讓自己成為乙個厲害的人?

已登出 初中的時候,我不會說話,與人交流都是難事,別人和我說話我都不知道下一句話應該怎麼說的那種。後來我就被孤立,被欺負。和知乎的大部分家庭不一樣,我家很窮,所以我不可能用錢去處理人際關係。再後來,我就學別人怎麼說話,怎麼辦事,別人和我說完話我過後要想想怎麼說才會讓他開心,說來也怪,現在上了大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