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已盡」的「我」,和「諸法無我」的「我」是同乙個意思嗎?

時間 2021-06-09 13:25:03

1樓:

《雜阿含》

一時。佛在舍衛國隻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只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白佛

若羅漢比丘漏盡持後身

頗說言有我及說我所不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羅漢比丘漏盡持後身

亦說言有我及說有我所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若羅漢比丘自所作已作

已盡諸有漏唯持最後身

何言說有我說何是我所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羅漢比丘自所作已作

一切諸漏盡唯持最後身

說我漏已盡亦不著我所

善解世名字平等假名說

《雜阿含》

一時。佛在舍衛國隻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只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若羅漢比丘自所作已作

一切諸漏盡持此後邊身

記說言有我及說我所不

爾時。世尊即說偈答

若羅漢比丘自所作已作

一切諸漏盡持此後邊身

正復說有我我所亦無咎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若羅漢比丘自所作已作

一切漏已盡持此最後身

心依於我慢而說言有我

及說於我所有如是說不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已離於我慢無復我慢心

超越我我所我說為漏盡

於彼我我所心已永不著

善解世名字平等假名說。

假名的解釋請參考。

知乎使用者:信佛的你,是什麼原因讓你接受了佛法裡那些不可證偽的概念?

在佛經裡面的天人,天子,仙人都比俗人聰明,所以問的問題都比較深奧。

2樓:剎那公子

學佛學的是廣大,而不是越來越限制。

個人不喜歡用「我」字,並不是不能用,而是六七八五——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中圓。在六轉呼為染淨依的過程中,意識到那個根深蒂固的我,進而不隨其纏綿。

是一種當下覺知心所,不斷緣起善法的修正心、意、識的方式。

自知愚鈍,所以笨人下笨功夫,與證不證果無關。

回頭看了問題補充,補充如下:

我是戲論,無我亦成戲論,只要陷入文字相,就總是對法,皆成戲論。

無常苦空與常樂我淨並不矛盾。

離四句,絕百非。

3樓:

「我」人稱代詞是一種prajapti(立名、假名),其字面意思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施設」、是一種認識世界的工具。要是不用人稱代詞「我」的話,乾脆連話都別說了。

此外,誰證果了?可不可以介紹一下?

建議學佛的同學最好都學點現代數學和邏輯,把東西的定義搞清楚,旁徵博引,以免掉進這種坑里。

「無我」中的「我」是怎麼定義的?

張牧之 末學回答一下己見。我 根據語境有三層含義 一者命根色等五蘊我,二者輪迴主體唯識我,三者萬法皆空自性我。五蘊我,是行為承載此情器世間各種業報的世間共識的主體,同時顯現變化 生老病死 與不變 我此生都是我 的特徵,注意這種不變不是相對不變,而是絕對不變。唯識我與自性我,道理甚深,末學才疏學淺,貿...

為什麼說人法無我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每個我

清之 僅我理解,人法無我,示現緣起,原來性空。心經 開頭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以觀自在之法觀眾生,千人一面,觀眾生相如觀我相 以觀自在之心觀我,一人千面,則觀色受想形識,是觀諸法空相。故人無我,法無我,人亦我,法亦我。人法相證,到此世間成劫,舉目世間諸我,苦海浮...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感人之處在哪?忘年戀?

就像薛之謙那首 我好像在那見過你 中寫的一般 人們把難言的愛都埋入土壤裡把晚來的愛都鎖密碼裡 是互生情愫卻又心照不宣的保持距離是聽見了他的聲音就感到開心卻害怕臉紅不敢對視只好讓他一直在你的餘光裡 愛而不得只遺憾只惋惜卻不後悔相遇 如果等我八十歲,你一百歲那一天,你的妻子和我的丈夫都平靜的離開,我就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