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號稱實現了正向設計的bim軟體,為什麼沒有人打假?

時間 2021-06-09 10:11:42

1樓:阿爾巴克史冂冂

需要先明白何謂正向設計,再進一步明白什麼是bim正向設計。我們傳統的cad平台的設計流程本身也是正向的,只不過現在需要換下工具,正向指的是流程,不是軟體。我接觸的現在的bim軟體外掛程式啥的,是可以基本滿足正向設計需求了。

2樓:楊濤

我昨天又見到了網際網路行業對於建築行業的降維打擊。

昨天去了朋友的公司,科大訊飛,他們開發了乙個人工智慧的設計軟體,直接顛覆了現在的BIM市場,但是由於處在保密狀態,具體內容不讓我說。

他們公司一共投入了40多個設計師、40多個工程師(碼農)和其他人員共計將近一百人,耗資乙個多億。

看了他們的產品之後,讓自出院以來不喝酒的我也來了一大杯白的。

心中充滿了羨慕、嫉妒、興奮、不甘、喜悅等說的上來和說不上來的情緒。

正面和負面的情緒夾雜在了一起,最終歸於平靜。

我想如果他們這個產品真的測試完成之後,就不會再有人學習基礎建模了,真正的實現了他們口號中說的,讓設計回歸設計、讓施工回歸管理。

最後,我建了乙個學習群,想學習交流的朋友可以加一下~正在跳轉

3樓:造價BIMer

就拿我看見的來說,建築結構機電暖通水那邊,好像並沒有用什麼正向設計軟體,都是在revit裡面用工作集和鏈結做協同設計嘛。我們用正向設計(根據模型出圖紙,不是翻模)這種形式做過幾個專案,其實效果還蠻好的,我感覺嗷,現在的正向設計更偏重於設計師的協同而不是軟體,因為現在根本沒有成熟的軟體,就連正向設計這種模式都在摸索當中就更別提軟體了,有對軟體的投入不如給畫圖狗們漲漲工資來的實在!

4樓:鐵柱啊

利用慘痛經驗講一下個人理解。

先分析為什麼不能用,然後談談為什麼沒人打假,最後交待背景。本文所有內容出於個人有限的經驗和個人對行業的主觀理解、主觀判斷,不一定客觀。

1.軟體研發方向錯誤

現有正向設計產品大抵上有兩種:平台性質和外掛程式性質。

1.1平台性質大多解決的是設計院內的流程問題;而此類平台,在CAD時代,幾乎大院都有非常成熟的、符合自己院內設計流程、標準的平台。「外來」正向設計平台,大多水土不服。

加之大多數設計師(包括施工企業員級職工)並不關注流程問題,他更關注的是如何解決自身的問題、突破原生軟體(Revit等)限制,提高效率。這也是當下平台類產品難以推廣的原因(everyBIM、協築等均有類似窘境)。而院領導等高層,從綜合效益考慮,也很難為了推廣某個並不能帶來中短期效益、且與現有平台功能重複的新平台而採取鐵腕手段。

(推廣BIM這事,大多數領導都是嘴炮打得響。有心無力、無心無力、無心有力,這種情況太多,有心有力的,還得去跟其他領導抗衡,太難了。)

1.2外掛程式性質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設計師的問題(最高效的可能莫過於鴻業,但本人沒具體應用過,不好評斷)。但這也恰恰是當前設計行業推廣不了正向設計的癥結所在。

個人認為,限制正向設計發展的,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第一條所提到的流程問題。設計院內設計前、設計中、設計後如何協同?如何同施工等下游單位協同?如何移交?

設計院大多數能解決一部分正向設計的技術難點。但恕我直言,按設計院的思維,他們解決「點」的問題的能力很強,個別的能多點成線,但是想讓他們以點破面,這事他們做不來。除非是具有豐富經驗的、具有較強控制權、力的總包單位,以總包思維來策劃、組織,不然這事永遠無解。

2.應用團隊主觀意願弱

團隊這個事情我在好多問題裡提過。現下大多數企業的團隊建立模式(即傳統團隊+BIM團隊)就不利於正向設計的推廣。個別能做到「BIM化傳統團隊」的,大多數成員本身也不願意做。

我常自嘲的一句話,「正常人誰做BIM啊」。設計師大多有自己的矜持和尊嚴,乙個正常人,你讓他在BIM技術基本發展到幻想破滅期的時候,去參與BIM設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前提是,其他可燃物願意或不願意的都會被你點燃。

但當下情況就是,我們這點星星之火,被人撲滅的概率遠大於把其他人點燃的概率。

人不願意做,知行不能合一,事怎麼能成?

3.Revit自身限制

這個不必展開說,大家都清楚。

4.專案容錯率極低

理論上也不用多說,圈子裡的也應該都清楚。能投入BIM團隊做正向設計的大多數是大院,大院大多數是大活,大活≈急活。急活,就沒時間給你摸索。

大多數團隊被迫囫圇吞棗,久而久之,在第二點上惡性迴圈。

設計無關的其他就不提了。說說為什麼沒人打假。

1.打假=打臉(面子問題)

大多數專案(其實我想說所有)投入正向設計的目的都是不單純的。無論比例有多大,目的之一一定是專案宣傳。我打假=我承認專案正向設計失敗。與「初衷」不符。

2.人的問題

參考上述所述的主觀意願薄弱的問題。本身大多數人就不關注這個事,假不假的,也沒啥關係。

大多數推正向設計的,也都是國企央企。而我一直認為這種企業對於個人發展最大的優勢在於平台好、容錯率高。錯了,能怎麼樣呢。抱怨兩句罷了。

3.話語權與「成熟度」問題

大多數「失敗」專案,領導不會認為是產品問題,會認為是中基層的問題。基層聲音小,很快被淹沒。中層基本也一樣。

個別領導可能會發現是產品的問題,但是大多數領導之所以為領導,技術不一定多好,但思路一定清晰,成熟穩重。他們會去撕逼麼?

4.同理心問題

對於我來說,我知道這個事的成敗不在於產品的好壞。隨便給我乙個產品,只要不是太爛,我們一定能做出來一些成績。產品只是為了理念服務的。

理念、流程都不對,想解決哪些問題,都不清晰。你指望別人怎麼救你?這種情緒下,又怎麼去「打假」?

我這種這麼執著於對BIM證書打假,常年熱衷撕逼的人,也不過是在小圈子裡、群裡抱怨兩句罷了。

個人六年BIM專職經驗。先後做過諮詢、高校講課、施工總包單位BIM技術、管理崗。曾困惑於個人職業發展與行業發展,反覆為了思考個人出路而猜想行業發展方向,對個人來說,算是有相對深層次的思考與相對系統堅定的理論體系。

基於行業的發展猜測,有中短期的發展規劃(三五年)。預判一件事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如果國內有乙個企業第乙個實現BIM技術、建築資訊科技的全面開花結果落地,那一定是碧桂園。

這個預判其實是我2015、2023年前後做的。至少碧桂園現在成立了博智林,算是靠近了一步。

專案背景:不提具體的,因為會打臉。大概說下,請過某很牛的設計院分出去的數字公司來給設計院做培訓。

培訓完的結果是設計院的BIM負責人認為自己的團隊只要能用Revit直接畫模型、出圖,就是正向設計了。相當於是更換了畫圖、出圖軟體。不敢苟同,但也實在無奈。

聯合體單位對設計院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掌控權利。

培訓40W,平台採購20W。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給了設計院一次部分團隊「公升級」的機會,起到了對專案、對設計院的宣傳作用。對於我們「總包」單位來講,這錢基本就是打水漂都沒打起來,石頭扔水裡,聽了個響,看了個浪花,回想了個漣漪。

對我個人來說,也是相當鬧心。因為有些事情的決策權,也不在我手裡,但簽字,還是要我籤。

我估計在很長一段時間對這個事情都無法釋懷,甚至視為是一件莫大的恥辱。

現在BIM正向設計的短板是什麼?

瀾鑫海BIM Bim做為一種全新設計思維,為建築行業灌輸了新的血液,讓建築行業煥然一新。bim技術能為建築過程起到輔助作用,而bim正向設計也因此被認為是未來建築業發展的主要應用方式。首先,Bim正向設計是可行的。採用bim正向設計,可以有效減少設計環境 員工勞動量和資訊交換的成本。但是bim技術雖...

基於Bim(以revit為例)的結構正向設計為什麼一直推廣不起來?

小筑教育BIM研究院 我們思考乙個問題的時候,得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基於BIM的結構正向設計推起來了嗎?據我們現在了解到的BIM相關企業,有做BIM諮詢的,有做專業的BIM設計的,其中很多專案都已經用BIM在做輔助設計了。就是在最開始的設計階段,已經用到BIM了,比如百特綠能接的這個內蒙古海拉爾機...

Bim帶來的危機,設計院裡BIM會最先革了誰的命?

sueke 不不不我就問一點,bim你是用在設計的哪種階段?滿嘴大資料,人工智慧這種東西就跟沒說一樣。對於做方案來說不夠方便 revit推敲方案?這玩意我除了走管用revit其他就沒啥用了。甲方修改圖一有大調整你的bim模型就得重做,有啥用啊?而且現在如果你真用過的話啊就知道族庫什麼的根本就不全,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