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Xer,請給健雄院提個建議?

時間 2021-06-04 20:40:30

1樓:Daming

你的未來是什麼樣,關鍵不是你上了或者沒上哪門課,也不在於你搞沒搞競賽,或者參加了哪乙個國際交流活動。你能走多遠,關鍵還是看你自己有多主動和多motivated。

成長是乙個過程,感到迷茫很正常。當你感到迷茫的時候,多找那些你覺得你想成為他們的那些學長學姐們,向他們請教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榜樣和開導。

很多事情,一開始的時候你的選擇不一定對,做事都需要乙個過程,堅持下去,路會越走越清晰的。

2樓:

16級本科生

1.希望學院能夠給我們乙個確定的培養和評價方案,而不是在選課前半周左右突然通知我們化學從選修變成了必修。

2.16級都變成了高等理工試驗班,以前的一些比較好的課程由於人數過多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資料結構,一共大一加大二高工一共近150人上,想要達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在教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否把一些必修變成選修,否則原本想聽這門課的人並不能得到收到更好的教學。

3樓:Anfield

當年差點去吳院,可惜高中底子太差,但是某種程度上遺憾反而成了好事。去了吳院的同學每逢選課就在吐槽,什麼時間衝突啦,或者該選的課沒有出現啊,之類的,反正沒有正常過。每一屆都是在做獨一無二的實驗,結果就是坑了同學們。

作為榮譽學院,有點金絮其外,敗絮其中的感覺,東大再不好好管管吳院,這塊招牌對得起吳健雄先生嗎?

4樓:

解。。。解散?

(當然上述回答針對的是「吳健雄學院」, 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有一棟樓叫作「健雄院」,似乎是老建築,要保護!)

5樓:Lynne Meng

...希望是言簡意賅...(07級電類一班,現在UIUC ECE PhD, 方向: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Multi-physics Simulations)

1. 提高視野,起碼要知道去提高... 可以多舉辦和前輩(不要僅僅是大幾屆的學長學姐,他們也許還沒畢業呢)交流的活動,知道行業趨勢,了解一些career path (比如你讀博是為了什麼,你讀很火的CS碩士是為了什麼,你將來想從事的行業是什麼,工程師?

教授?還是企業家?我身邊的理工科PhD,有轉型要從商考慮去念MBA的,有在找教職的,有正在做Startup的...

),也更加明確自己要走的路...

我說的有點空,前面的佳驥同學說得比較實用具體...,總之,人各有志,你得先找到你的「志」... 也許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是有追求,keep studying 蠻重要的...

6樓:

概括地說,我想應該是:

1. 提供選課的自由,讓學生早發掘興趣;

2. 提供早進實驗室的機會,讓學生早接觸感興趣學科科研的第一線;

3. 提供校友互動的平台,讓學生早了解未來自我發展的可能/ 獲取更多的機會資訊;

4. 摒棄/更新不合理的考核制度,讓學生能不在無效或者事倍功半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7樓:陸晨宇

保研沒用,建議學院爭取國際交流優勢。像建築學院那樣,可以向優秀的國外學校輸送人才。

建議吳院的同學們不要保東大的研究生。本人12年畢業,保研進資訊,發現研究生的課程和本科高度重複。

數模電設不是那麼沒用,挺好玩的,之後回想起來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佳驥說的沒錯,有用沒用學點程式設計。

8樓:

不錯,你是乙個WJXer,無論是電班還是高工,無論是資訊還是土木,但你還有乙個更重要的身份約束著你:SEUer,你的資源,你的機會,你的視野,你大學四年的成長,別人對你的看法,永遠擺脫不了SEU帶來的影響。當我和來自C9學校的同學共同競爭國外名校的交換,競爭offer時,SEU的身份是那樣地令我窘迫,甚至是囊中羞澀的感覺。

我不認為我是習慣為自己找藉口,有些事情,不是靠個人努力就可以改變的。或許我的答案說的不清楚,那麼明確一下,在SEU,尤其在吳院,想要出國,先天就比top2華五有劣勢。我這裡舉幾個例子:

SEU的海外合作院校連top 50都都屈指可數,但人家復旦和耶魯有緊密的合作,耶魯的BBS Neuro track直接去復旦招生;交大和科大對暑期科研大力扶持,我東卻收緊錢袋;南大小百合上大家報offer正歡,我東虎踞龍盤上竟然沒有出國板塊。我不禁想問,SEU真的是想建設成國際一流高校?還是固步自封,陶醉於國內排名之中,把優秀的學生統統往懷裡攏,生怕他們跑了出去?

在SEU這座行將淹沒的島嶼上,你所能做的,就是利用好WJXer的身份,拼命地向最高峰前進,尋找求生的機會,不要被時光溫柔地淹死。

9樓:

雖然知道是釣魚帖,還是回答了,反正匿名。

很慶幸,大學到現在,順風順水,也遇到了不少好老師。不得不說,總體上吳院的學風相比面上,至少相比我的原專業,還是不錯的。

但是有幾點不得不說:

1、在選專業和分方向之前,能不能先給個機會讓我們知道這些方向都是幹啥的?多了一次再選擇的機會,不想再浪費掉。導論課什麼的時間太短了根本講不到點子上。

2、能不能讓出國黨相比於其他院系,少一些劣勢?來一些福利?能不能不要渲染得好像進了吳院未來只有保研這乙個選項?可以多宣傳一些出國的專案。

3、培養計畫能不能合理一點?高工自己排課,想學的課經常互相衝突還要申請免聽,更慘的人會直接衝突得沒法去上課,甚至連期末考試安排都有衝突的。

4、各類院系配比應該合理一點吧?不然和電子資訊學院2.0真的基本上沒什麼區別。

5、科研方面,能不能組織低年級就進一下實驗室?

10樓:

知乎首答:機動班一直存在感不高,缺少實質性的資源。

1.學風什麼的,抓的還不夠。除了期末複習複習,其他時間都在玩。

2.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學得還不如專業院系多。(專業院系4學分,我們3學分)

3.沒有專業導論課

4.前面回答的導師制什麼的,還有進實驗室。。。。真的做不到,沒人會理你們這些本科生

11樓:脆薯

空間看到,所以過來了

我學電子,認識的同級的學電子的(院內/6系)只有10個人不到,說完了。

(有的課我想抄個作業都找不著人,考前也撈不到樣卷(其他想到再補充)

利益相關:15級高工3個學電子的之一

12樓:Henry

作為大一新生,因為政策與往屆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更新一下資訊。

1.這一屆沒有分高工電類機動,120號人都是一樣的。看樣子像是120人都是高工

2.一半生源是高考直招,一半選拔

3.大三不返回原專業!大三不返回原專業!大三不返回原專業!根據選的專業課插進其它學院開設課裡面。

4.保研政策是不退院就保研,留在吳院但是難度增大,最明顯的是畢業要求10個srtp學分。

5.導師制是雙導師,大一就有乙個駐院導師,有部分人已經跟著導師開始做專案了

然後對這一屆的提出一些看法。

1.我承認吳院的講師很優秀,比如黃駿老師,但是乙個頂級的老師上大課,效果很難好過小班,全院的人集中在大教室上課質量真的很難保證。

2.這一屆在嘗試書院式管理,但這一屆的專業意向比較趨同,而且吳院全是理工科,感覺文理交融的效果不明顯。所以可以考慮將文科納入吳院(類似浙大竺院包括文理醫工),同時文理混班混宿。

感覺現在還是理工氛圍太重,而且這樣還能平衡男女比例

3.專業交叉比較侷限,這一屆說是學完一門專業的核心課程後可以再選一門專業。但是選擇範圍因為專業基礎的侷限非常狹隘,效果也不理想。

吳院的培養目標是領軍人物,所以必然不能只攻一業。因為大一課程密度比較少,所以可以允許自主選擇一些人文經管的基礎課,同時可以替代人文學分。這樣到大三也有基礎選擇文科類的專業。

文理相容的交叉效果是會大於兩個工科專業交叉的。

因為才大一看得也不清,但是也是唯一體驗過新政策的一屆,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再說說這一屆政策的閃光點:上面提到的,專業選擇我覺得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學校的優勢學科,說的就是資訊工程。然後吳院就變成信院2.

0了。吳院要發展起來一定必須極力避免趨同化。所以這一屆開啟了自主選擇專業課程,我非常喜歡。

如何看待肖健雄離開Princeton去創業

看到這麼多人猜來猜去,我不如提供乙個行業知識吧,當然並不代表他確實是這麼做的。國外大學裡是有停薪留職和學術休假這麼一說的,加起來一般有個三年吧。所以一般從大學去公司的,回國做千人的,都走的這條路。你看斯坦福的李飛飛不就是麼。 其實很簡單,沒那麼複雜,就是tenure deny啊。超一流的大學tenu...

請給 生病 下個定義

野苗苗 不如先看看健康的定義。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憲章的前言 the Preamble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中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者衰弱現象,而是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一種完好狀態。可見...

為了提高籃球水平而去健身,怎樣給自己制訂健身計畫?

聶兩省 我大膽猜一下,題主的主要目的是想求乙份計畫吧,那麼它來了。首先看題主的狀態 身高比較高,體重比較輕,有一定的健身經驗。再看題主的需求 需要乙份契合籃球專項的訓練計畫。作為一名小前鋒,在一場籃球比賽中,我們可以大略的把動作分解為一下幾種 奔跑,跳躍,投擲,以及側向的身體對抗,發力時主要以重心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