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文獻分享有什麼意義?

時間 2021-06-03 00:25:38

1樓:挪森

調侃來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和「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的意義

簡單來說,一方面分享的是收穫和問題,所以就會帶著這樣的目的去拜讀大佬和同行的作品。另一方面剖析文獻和詮釋觀點都是學者傍身技能,不單要鍛鍊自身技能,還要在組內同台競技。當然此刻是在組內分享別人的文獻,可能技熟於心的將來,就能給別人分享自己的文章,游刃有餘靠的是打磨和積累。

2樓:iqiukp

什麼時候才會去精讀一篇文獻?一般來說,第一種情況,主動型,就是自己的課題研究需要用到該文獻的演算法,或者以此為改進的方向,這個時候就會認真把文獻精度,包括研究的出發點,演算法的原理,實驗分析等等。第二種情況,被動型,就是屬於組會分享/會議交流等情況了,只有自己在很了解這篇文獻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給分享給其他人。

雖然你現在還不是研究生,但是你能提前進入到這種模式,也是挺好的,一是培養自己閱讀英語文獻的能力,二是通過文獻本身去思考一下為什麼作者要這麼做,這就是科研動機了。當然,精度文獻的前提是「數量少,質量高」。

3樓:Sit827

我覺得還是要思考情況你做這件事情的動機吧。讀文獻其實對於了解前沿的理論方法,資料庫,課題等等是很有幫助的。但是時間花在排版,翻譯等等上面對你的收益就會小很多。

你可以看看組裡別的同學的文獻分享是怎麼寫的,格式是什麼樣的。我覺得可以減少花在排版整理上的時間。就像你自己說的,重點還是學到東西。

我是一直覺得寫報告是挺煩的,尤其是排版。所以要盡量效益最大化,內容》格式,格式本身直觀簡潔,大家都能看懂其實就夠了。

4樓:默默的黃

單純翻譯文獻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重點在於讀完這篇文獻之後,你是否能理解裡面每乙個專有名詞的意思以及背後的含義

如果是發明了新的技術,那麼你讀完之後能不能腦補重複這個技術出來;如果是乙個訊號通路,那麼裡面參與的基因裡面提到的基因你是否能有乙個大致的了解

文獻讀的多了之後,你是否能把文獻這種八股文讀通,讀文獻本身也算是研究入門之一,如何快速提煉出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

今日繪本分享有什麼?

九思毋四 文 雅融圖 王祖民 作者簡介 雅融,作品散見 東方娃娃 少年文藝 小溪流 意林兒童繪本 大灰狼畫報 等兒童雜誌。王祖民,畫家 資深童書編輯,作品有 會飛的蛋 六十六頭牛 我是老虎我怕誰 公雞的唾沫 等,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本野間獎,入圍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插畫展。故事簡介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

在雙非一本高校做科研的意義是什麼?

稻草人 我跟你情況類似,也在雙非,專業一樣,也是對比了好多offer做出的決定,這種心情可以理解。首先你心態要放正確,如果你能力沒有達到一定程度,選擇餘地不多,這怨不得別人。然後自己多想開一些,青年教師就是壓力大,體制就是不健全,很多老人佔著資源卻做不出來東西,但是學校又沒有辦法,只能靠新進老師。慢...

工科研究生做專案具體是在做什麼,可以分享一下日常生活嗎,是從研一就要開始做嗎?

羊肉串大俠 嗯。除了上課。就是做專案。專案分橫向和縱向,橫向很多是一些比較實際的工程專案和工程問題,解決難度不大,創新程度相對不高,但是可能會涉及重複的工作量。這種工作如果是主題單一工作量高度相似的話,在做第乙個專案過程只能會學到很多以後工作上可以用到的東西,後續的工作有些像機械重複,並不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