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長文 如何走出科技評價體制的盲區 反映了我國科研領域哪些問題?

時間 2021-05-06 07:58:39

1樓:李東bbsky

這篇文章反覆提及要改變「土」不如「洋」的局面,要文化自信,更是從「評價標準」、「科學語言」、「人才帽子」、「專案考評」多角度要強調文化自信,我倒是覺得文化不自信只是一種表象,更多的是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強行自信而不自知,由外引入來打破僵局未必不是好事。

2樓:汪SH

社會意識認為院士的話語權很足,院士自己也認為自己話語權很足;

即便是馬雲等也不見得真懂基礎研究值得是什麼;

只見浮躁,不考慮別人死活的本位思考模式,以及對應的權威面前自我沉默的國民性格;

不惜以最壞的可能為基礎,試圖得到有建設性解決辦法,但沒考慮到正因為按最壞的可能性設想人性,限制了真正的生產力;

學界水深,做學術確實困難;

狹義上的物理學科話語權太重;

沒人在乎教育體制有什麼問題,但是學界是受教育界問題影響最大的領域,唇亡齒寒;

強調文化自信,但忽視文化反省,和一定環境下客觀評價文化優劣;文化封閉&排外。

正文涉及的不是問題核心。這篇文章的背景是,社會認為院士權威,給了相當大的尊敬,院士作為個人根據社會意識和自己的成就也認為自己也很大的話語權,然後按自己觀察想法,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益寫了這篇文章。

問題的核心在於文化的本位和排外。排外來自於本位思考的傾向,本位來自於舊權利制度。

本位包括兩點:

指過度要求權力層級或者倫理層級的下級滿足上級的任何要求,而且文化上不要求上級的理由要合理。

層級之外,傾向於盡量讓外界的東西按自己的想法拼湊出觀點,而不是看外界的東西本身體現了什麼客觀規律。

這兩點搞不定,大家長式思維廣泛存在, 各種家庭問題和社會教育問題就搞不定,科研界受教育界影響最大,所以科研界好不了。

3樓:聞京顥

「重引進、輕培養」,感觸頗深,說兩句。

為什麼我們重引進而輕培養呢?我們發現國外名校的研究生就是比本土的厲害。為什麼呢?國內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太次。

掌握話語權的人不想自己花時間好好培養學生,老是想靠錢直接去摘國外現成的果子來為自己服務,憑什麼?誰都不是傻子,你付出真心,換來一片真心,你付出的是錢,換來的都是趨炎附勢之輩,然後大家就越來越浮躁。

4樓:應天命

這問題人人都知道,可是該怎麼改進呢?像這種事情能隨便開玩笑嗎?

提出問題不重要,關鍵是要有切實可行的辦法,中國就是喜歡炒作這些東西,提問題永遠不錯,甚至值得稱讚,但是沒幾個人能提出有用的建議,出力不討好,光說問題有什麼用?

5樓:星影

再次感謝,萬分榮幸。

哎,只是自身能力不足,半天了,不知也不夠格去評價。夢想中的科研,怕是暫時只能在夢中了。

斗膽評一波吧。

看得出很無奈。想要創新何其難,可偏他要我多辦。

有的研究時長跨度難以想象,我不想要這樣,但是「規則」要求我必須達到某個目標,兩難之中,便誕生了「規避」之法。

一,二,三......之後,方法滿足條件人人可用,但這些人不一定滿足「好人」的條件。混的越來越多了,外人不一定分辨,影響風氣等等,盲目崇拜,專家不再。

應試教育,人人都說它壞,可是找不到不壞且比它更有效率更普適的啊。而招收更有才能的科研人,大致要怎麼去挑?發表的數量多唄。

在沒有找到更適合的方法前,這種現象恐怕不能根本性解決。但這種方式終究會迎來大崩潰。

也不知道我這些是不是跑題嚴重了。問題,或許就是規則不夠完善,漏洞不好補,人口多太雜亂了吧。

6樓:白毛小狼狗

提乙個不成熟的建議:評價標準根據科研方向細分,由專業人士評價。

現在科研評價體系面臨的問題很多,如果說唯文章論這個事兒一時半會兒不好解決(主要是找不到其他能代替這個標準的標準化評價),那麼起碼可以比較容易做到的是,根據科研方向細分。比如對於計算化學類的,如果靠給做實驗的人配計算,那麼很容易就水一堆頂刊,但是實際上真正對計算化學本身的發展沒有任何貢獻。所以細分到計算化學類的,就專門由專家評審參選者真正對計算化學領域是否有貢獻,而不是簡單看起文章發表情況。

個人感覺,這個程度起碼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同理,也要把真正做「催化」和「材料」的分開,把真正做「電化學」和做「材料」的分開,把真正做「電子」的和做「材料」的分開……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一方面真正做某個領域的人不用費盡心思搞新材料了。

另一方面,做材料的人也不用費盡心思給自己材料的效能編合理的解釋了(沒錯,絕大多數做材料的文章,其應用的相關解釋都是硬湊)。這樣大家都能專心做自己擅長的,想做的,何樂而不為。

7樓:

這個得頂。

唯文章,重帽子,偏海龜,急於求成。

請中科院和教育部的領導高度重視該文章所提的各種現象。

高校招聘教師限定要海外經歷或優先錄用,這是否跟我們所說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相違背?

你是如何走出科研的低谷的?

微塵 黃含馳 打一劑雞湯 作為乙個過來人,我深知科研之路雖然有做出突破之後的激動與喜悅,但更多的是如影隨形的挫折與日復一日枯燥的重複。怎樣才能堅持不懈 終有所成?一是不忘初心,二是學會享受失敗。成功帶來的喜悅毋庸贅言,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對失敗的分析與反思本就是科研訓練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思維能力提公...

如何評價賈乃亮發的長文回應?

劉芳榧 感覺他已經做好離婚的準備了吧,如果想不計前嫌好好過這個時候應該閉嘴或是裝裝樣子發發律師涵,越描越黑的道理他應該懂得,而且他字裡行間也沒有表明相信妻子與妻子共度難關的話語,反而有點預設的感覺 向外 之前看 爸爸去哪了 就感覺lxl不喜歡jnl,從眼神就能看出來。jnl只能無奈吧。他發這個長文,...

如何評價電子科技大學2023年院士 傑青全部掛零?

我覺得原因還是挺多的!第乙個原因跟國內院士評選氣氛有關,以前在本科的時候,就聽過國內的院士評選不是做的成就多,留給評上!而是靠關係,一方面要有院士推薦,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校很多研究所,出了幾個院士以後就層出不窮了,而其他研究單位出不了!另一方面也得靠XX把關係打通,然後推選以後才能順利評選上!電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