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用癌症換核電的哲學計算》這篇文章?

時間 2021-05-31 04:18:28

1樓:清瘦竹

前面好多人提到資料的問題,這是計算的基礎。不過先假定個事實,核電和火電都有概率致死。但火電是只有工作人員有較高致死概率,周邊人員(空氣汙染)有較低致死概率。

核電是兩者都較低的概率但影響半徑可能大些。

也許經過科學的概率計算,得出兩者的總死亡人數有高有低。就能說明哪個好嗎?

也不一定,火電承擔較大致死概率的人是為了掙錢主動去承擔這個概率的。而核電很多人是被動承擔而沒有分享到好處的。國內外的實踐經驗是給核電站所在的村鎮各種好處,也會選擇在偏、窮的地方些。

但肯定還有人不滿意,認為幾十公里外的核電站讓自己承擔風險卻沒好處。這個現象在火電建設中一樣,比如最近深圳的兩台百萬千瓦機組就黃了。

這種臨避運動和用電需求的矛盾需要社會中各個利益團體去博弈。

各種制度下博弈的結果不同。國內現在不管核電還是火電都往偏遠地區走了。發達國家更難搞,就搞太陽能高大上,然後更貴且把製造汙染留在欠發達地區。

2樓:

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公平與效率兼顧。

其實核電站的經濟策略和兩人分蛋糕的模型比較類似:

乙個人負責切,另乙個人有權優先選。故意切大切小反正是對方來選,從而保證公平。

建核電站可以記名投票,凡是支援修建的都可以強制遷往核電站所在地區生活,並且置換投票時強烈反對的本地居民。(作為補償,核電站地區電價低於無核電站地區)當然這只能在就業崗位充足、福利保障制度完善的社會才有可行性。

但是話說回來,就業崗位充足、福利保障制度完善的社會,通常會對核電更加謹慎,能叫停的都叫停了:因為他們不需要靠風險謀求經濟發展,哪怕理論上計算出來的風險不恐怖。

如何從哲學的角度看待癌症的存在?

耿家新 自由是把雙刃劍!人類有使自己細胞癌變的自由。癌變,使區域性突破全體的束縛而凸顯了自己 全體通過癌變毀滅區域性自身維持了平衡。 一可多了 從自然角度來看,人類擁有發達的智力,但身體的屬性太脆弱,所以易有疾病。而如今,人類不需要大量勞動來生存,而且更多的人強制性忽略生理需求,無規律作息,導致生物...

怎樣看待換工作換的正確與否?

鹽選推薦 很多試圖換職業的人身上,都有一種特別有趣的共性。小麗,畢業後做了一年運營的工作,她覺得自己每天忙於做 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 什麼也沒學到,於是覺得自己不適合做運營,她想換個行業,但是不知道該轉到哪個行業。我把他們的這種共性簡單稱為 不爽就全換。有很多人,當他們做乙份工作時,感到不爽,如同玩牌...

我們用哲學的觀點怎麼看待物理科學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乙個高大上的出版物叫 自然科學會報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或者叫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上面發過文章的大牛,比如達爾文呀牛頓呀法拉第呀麥克斯韋呀之類的。很久很久以前,牛頓寫了一本書叫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Ph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