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韓語諺文字母發展至今 消失 了四個?

時間 2021-05-30 03:58:31

1樓:Sasang

拖了很久想回答的乙個問題,因為沒想好如何更有邏輯性的來闡述,憋太久了還是試著說一下吧。

1. 韓文是表音文字,其創造原因說白了就是為了將韓語(單隻對話用的語言)以文字的形式來表達。

2. 中國很多的方言都有一些音在現代漢字中是無法表現出來的,比如biángbiáng面?

3. 南韓存在方言,而南韓的「普通話」可以理解為首爾方言。

4. 這個音在慶尚地區仍然使用,發音好像介於和之間;其餘音是否仍然存在未考證。

了解了以上幾點就比較好解釋了:在確立了首爾語為「普通話」的背景下,更多存在於他地區方言中的這四個音漸漸被人遺忘,其對應文字存在的必要性也隨之降低;另外加上表音文字對應發音的「原則」,在演化的過程中其對應文字才慢慢遺棄掉了。

同Neon Yasushi的觀點,說是丟失太偏激了。

2樓:

「這能說明一件事,就是南韓語在近代以前幾乎沒有人用,所以都會被忽略,被忘記。」

這一句必須吐槽。沒有一種語言會憑空出現的,活水有源。朝鮮在近代之前很少使用韓文,不能說明他們不說韓語,而只能說明朝鮮從普遍用漢字表記韓語逐漸變成普遍用韓文表記韓語。

語言和文字畢竟是兩個概念,題主一定要分清楚。

其他的@Neon Yasushi 先生已經基本解釋清楚了。

3樓:Yasu

仔細讀了幾遍問題補充:「南韓語在傳承的過程中竟然丟失了4個字母,這麼容易的字母竟然還能丟失,如果說繁雜的中文丟失幾個漢字的話,那還說得過去,但是韓文竟然還能丟失,那南韓豈不是太無能了, 這能說明一件事,就是南韓語在近代以前幾乎沒有人用,所以都會被忽略,被忘記。另外,南韓語的造字按照「天地人」的規則來造的,難道他們不能根據這個規則來試圖還原這些字母嗎?

就算不能還原,也能再創造吧。在歷史文獻中難道竟然沒有這些字母的痕跡」

題主的語氣太主觀太粗暴了。

其實,把「丟失」換成「棄用」你就明白了。

題主問「在歷史文獻中難道竟然沒有這些字母的痕跡」,很不好意思,雖然我完全不通韓語文,但只要稍微動動手,這四個字母不難找到:「」(如有謬誤請網友糾正)

題主說「這能說明一件事,就是南韓語在近代以前幾乎沒有人用」,事實上,韓半島一直說韓語,只是寫漢字罷了,如果說近代以前諺文用得少是沒有問題的。

諺文是表音文字,文字依附於語音而存在。一旦某音消失,或幾個音失去對立,就會有一部分表音文字失去存在的理由,被棄用,即題主所謂「丟失」;音都沒了還新造它幹嘛?

日文的「ゐwi」、「ゑwe」也棄用了,這跟無能不無能沒有關係,也沒有還原的價值。

中國的入聲字,在普通話裡消失了,要說還原並不難,因為方言裡依然存在,舊詩愛好者都知道點,但意義不大;另外,尖團合流下普通話使用者不能分清「jian」與「zian」。假如漢語用表音文字,這些特殊的音節組成一定會「丟失」,這仍然與無能不無能無關。

非但東亞如此,印歐語言如英法語同樣有音的丟失,如大部分羅曼語族中的「h」。

BTW:我看到蒙古語文有很多音,雖然自己不用,但字母都保留著(指舊蒙文,外蒙古用西里爾字母我不清楚),以便翻譯外來詞,就覺得很佩服。日文韓文乃至中文都可以借鑑。

自己文字涵蓋的音不夠,關起門來使用的時候固然沒問題,但必然導致把外文中不同的音翻譯到本國語裡的同一位置,這多不好啊。都全球化時代了嘛…

有哪些 宋體風格 的假名 諺文字型?

大約十年前,我嘗試基於文鼎的開源PL系列字型做過一些增補。下面是用我增補的字型顯示的日文 我是貓 選段。字型名字叫AR PL Mincho2L JIS Alpha 很久不修改字型了。等有時間我會進一步作出完善。 奈白不弍 Fontworks 開發的 Tsubame 不過這個接近於手繪,風格比較歡脫 ...

有沒有諺漢混用的韓語教材?要教材,就像學日文那樣(韓漢維基雖然好,但是不適合入門的一步步學習)

羅照宇 這裡的其它答案看上去都沒有幫助。我覺得可以把韓語教材分為兩類,一是語法,二是單詞記憶,後者使用漢字進行記憶是能提高效率的。正好我也準備開始第二次重新學習韓語,先貼一下最近翻到的漢諺混寫教材。我沒有看過其中任何一本,只是選定了乙個範圍準備繼續看 其中我發現可能日語教材比國內教材好,一是因為日韓...

法文字母為什麼都有上標?

一頭熊un ours 有一些是用來區分同音詞的,比如la和l 兩者發音是一樣的 有一些是歷史原因,比如chteau的 現代巴黎法語中和a發音是一樣的 還有一些是用來表示不同的發音的,比如notre ntre,ne n 淺水浮魚 因為有一些特殊情況,原有發音規則不能適用,所以創造了這麼一些特殊正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