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講佛道辯法的書或文章嗎?最好是關於辯論的具體內容而不是記錄歷史事件的。

時間 2021-05-29 23:01:40

1樓:

三符說的很清楚,我再加一些。因為佛教勢力龐大,其篡改的情況不少見。我做唐之前的道教,那麼六朝時代的這些論難,現在能看到的,主要在《全三國兩晉南北朝文》,《藝文類聚》,以及南史關於部分道士和僧人的傳記中。

最有名的應該是顧歡與其他居士的辯論還有謝靈運的《辨宗論》。

2樓:三符

孤證不足信,尤其是像佛教之類典籍裡記載的內容,通常都會有事實的歪曲與篡改。

歷史上大多關於佛道間爭論記載資料已經被毀掉了,剩下的都是佛經裡記載的,按佛教一向喜歡篡改史實的風格,所以大多不足信之。

唐代以及以前的,大多記錄是在道宣的《集古今佛道論衡》中,然而其中記載頗有多不可信之處,多是因資料損毀而無可查證。

說其不可信,主要也是因為道宣和尚參與編著《廣弘明集》裡顯然有大量的篡改事實,這說明著作是極不客觀的,然而因為著述甚細,所以又具有較大的文獻價值。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裡面東西不是意淫出來的。

裡面有些護教之作,也有大量魚目混珠的內容,比如強調靈寶經與佛經的關係,大概是試圖說明道教彷彿教造經,然而實際上靈寶派不少理念是道教與婆羅門教交流而產生的,實際與佛教並無關鍵,這些後來的印度的典籍中同樣有所表明,說明有些東西是自中國學習而去(更早的中印交流已有學者考證)。

因為當初資訊閉塞不通,所以這類故意混淆佛教與婆羅門教的做法獲取了不少成功,包括很多經典其實都是婆羅門教的東西,被改頭換面一下就變成了佛經,然而很多內容其實與原始佛教真正的教義是相衝突的。(當年大概的態度是:反正漢地的人不懂,隨便忽悠)

從已知的史料上來看,早年的漢傳佛教其實自己根本是也沒弄清楚佛教的思想是什麼,然而這樣就佔了許多好處,因為可以無限多種解釋,但是有一點,早期漢傳佛教是堅持靈魂不滅的說法的,這是當時漢傳佛教的顯著特點,這個然而其實是完全不符合原始佛義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南北朝時期範縝提出了無神論的觀點有極大的衝擊。

換句話說,在唐朝玄奘取經回來之前,整個漢傳佛教的理論可以說都是建立在錯誤的認識基礎上的,並不符合原始的佛理,這就導致了實際上唐朝之前,無論什麼樣的辯論,佛教其實上都是錯的。

在此之後,佛教義理才算是走上了正途,在此之前,與其說是佛理,其實大多不如說是胡攪蠻纏了,因為那時的道士一向不善於辯論。

所以基本上之前的記載看了也意義不大。

元朝佛道辯論的事,記載於佛教的《至元辨偽錄》,雖然是僧人造作,然而大多學術界加以引用。

什麼書 詩歌 文章是你目前讀過最喜愛的或最難以忘懷的?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蛙聲公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剎那,剎那,永恆 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外,等你,在剎那,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會說,小情人 諾,這隻手...

想成阿羅漢道,有什麼書講如何修行成阿羅漢嗎?僅阿含經夠嗎?

阿羅漢分為4個層次 4321果 1為阿羅漢 在家的最多能成2果 修阿羅漢不一定非要阿含經 有修各個經的最重要的如果想修 持八關齋戒可以獲得初果。最重要的是攻修 德遵普賢 南嶽懷讓禪師是明心見性有大智慧型的人,他知道馬祖道一得度的機緣成熟了,欲傳法給馬祖道一,而馬祖道乙隻知道終日打坐,自己認為打坐就是...

有什麼適合給女孩子講的故事或笑話嗎?

戴野牛草 以前講給大嘴姑娘,祝她安好。我有乙個弟弟叫小草,比我小十三歲,是同乙個爺爺奶奶的。每次過年,家裡人都回老家過年。有一次,小草問我 哥哥,為什麼你管我奶奶叫奶奶,管我爺叫爺,你沒有爺,沒有奶奶嗎?哎,小子,是我先開始管他們叫爺爺奶奶的,你是後加入的,所以我們都可以叫爺爺奶奶。那,哥哥,那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