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開結使?

時間 2021-05-29 22:51:08

1樓:俠心隱者

抖個激靈:要解開結使,那當然是去「」咯,「」了自然就會「」。眾生之所以會有結使,就是因為不「解」(無明)。

有如一根長線胡亂團在一起,慢慢就會成結,你若不去解這個結,會導致未來的結越來越多…………何謂「解」?如實觀;解結,要有正確的方法;觀,也要有正確的立場——出離的立場

2樓:齊天大聖

結使就是指煩惱,在佛教中,煩惱一定要靠慧來斷,我們持戒也好,禪定也罷,最終是為了佛教所謂的慧,因為佛教的慧,佛陀認為可以斬斷煩惱。首先我們先看一下佛教對慧的定義,雖然眾多佛教派系中,都有各自的法相理解,但是對於慧的理解,各宗各派都是大同小異沒有什麼區別,我們以大乘唯識宗的定義來簡單理解一下。

《成唯識論》:「雲何為慧?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

【今譯】什麼是慧?對於所觀察的物件進行判別選擇,是其本性;斷除疑惑,是其作用。

所以佛教中,所謂的慧,就是我們現代話講的判斷選擇,其實就是思維,思維的作用是可以斷除疑惑。那麼佛教中的煩惱必須靠慧來斷,就是說你的思維必須是正確的,只有正確的思維才會沒有煩惱。因此佛教的一切修行無非就是在匡正你的思維而已。

那麼思維的具體內容是什麼?答案就是四諦十二緣起,只有你證明了四諦十二緣起,不斷的確信無疑,就可以逐漸離欲解脫。這裡面十二緣起法是核心,四諦只是十二緣起法的乙個總結,而十二緣起法就是我們常說的三世因果,它是成就正覺的關鍵

《長阿含·大本經》:「爾時。菩薩逆順觀十二因緣。如實知。如實見已。即於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你必須要理解並證明十二因緣法,才有可能產生佛教所謂的正見,也就是八正道之首,這個就是佛教所謂的智慧型,它是斷煩惱的根本。如果你沒有證得四諦十二因緣法,那麼你持戒或者禪定,最多只能抑制煩惱,不能根本斷除,因為你觀念沒變,思維依然是凡夫的思維,所以自然也會有普遍人的欲求,因此戒和定只能抑制煩惱,而慧可以斷煩惱。但是,慧不可以脫離戒和定,沒有禪定,十二因緣法是證明不到的,你只能理論理解它,而理論理解佛法,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為你會存在懷疑,你的思維不能徹底轉變,因此禪定是乙個金剛鑽,千萬不要說什麼外道也修禪定,也修神通,但是沒有解脫,所以禪定和神通和解脫無關,這個是非常錯誤的,禪定或者神通,它們是金剛鑽,而證得佛教的般若智慧型屬於瓷器活,你沒有禪定這個金剛鑽,攬不了成就般若這個瓷器活兒,比如十二因緣法中講,識緣名色,意思就是說,你前世的精神體因為前世的業債而投胎到你媽媽的子宮裡,你沒有禪定,沒有神通,能證明嗎?

所以你對於六道輪迴和三世因果只能理論理解,不能真的完全認同,因此在世界上生活,肯定會計較得失,肯定會造業,因此沒有禪定和神通,普遍的情況是沒辦法解脫的

如何解開自己的這個心結?

未來百曉生 幾年後誰還會記得當初你曾做的錯事。就和平常一樣就行,時間會沖淡這些。當然如果實在無法釋懷,不妨真誠道個歉或者幫班級做點好事。 欒鸞鑾灤亂七八糟 首先,你需要弄清楚,大家是真的討厭你,還是你自己反應過激了。人在犯錯之後總是會自責,而太過自責會導致,無論看誰都覺得他在討厭自己 這種想法。討厭...

如何解釋力學量平均值按不同本徵函式展開結果不同?

L.CCC 是個定義域的問題。試想 如果你那個波函式的定義域是R 應該是題意 它根本就不是平方可積的,所以原則上不能有這樣的波函式。事實上這種情況下的動量算符根本就沒有平方可積的本徵函式,我們只是考慮到物理意義將其本徵函式欽定為平面波的形式,並稱虛指數係數為 動量 平個方就是 動能 所以你這裡只能把...

如何解開自己的心結,每天都會想著後悔卻已經發生的事情,如何不去想它們

正值那年 當下不雜過往不戀。這是曾國藩的話,你記住,並且要學會。一般總是沉積在以前的人,性格上多半是老實人,老實人的特點,就是盡量做好事,最起碼是不去招惹別人的事情,所以,一旦出現自己認為是錯誤的事,就過不去了。總是不斷地埋怨自己,怎麼就會辦這種事情呢。別太在意,有的事情就是你做錯了,對別人來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