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盛大創新院多方出擊,但真正給力的產品不多?

時間 2021-05-14 10:23:07

1樓:

整體戰略沒問題,把一群能力夠了的技術人員放到一起不等於能創新,也不等於能創造偉大的產品,創新本來就需要耐心培育,要營造環境,有土壤才行,而這些不是僅僅靠錢來實現,需要下很多的功夫.

首先得有靠譜的核心成員,這些成員在一起首先能夠互補,有技術,對某種產品有偏執的愛,有團隊精神,有領導力等等,以上素質需要分布在各個核心成員中,同時它們能彼此信任,只有信任才能有互補.搭建產品團隊的班底很重要,而這些直接決定產品前途,團隊組建期需要解決人的問題,不一定要100%達到以上標準,但至少是要明確建立靠譜的團隊是一切的基礎!

有了人,再看環境,我個人反對用所謂高薪(超出行業標準)來吸引人才,高薪不僅能養廉,也能養豬,人都有惰性,而創業要時刻保持一種緊迫感,促進團隊目標統一,形成一種團隊內部價值觀和文化,緊迫感自然形成,所以我個人對xx的薪水給xx的人才,xx的人才創造xx的價值這句話只當做噱頭來理解.

最後,類似神馬智財權等等的大環境所帶來的問題就不說了,大環境的問題不是乙個企業能解決的.

以上都靠譜了,產品也未必能成功,但至少得有一定戰鬥力團隊才可能打造出優秀的產品,否則即使是碰上非常靠譜的想法,最終卻毀於細節.

創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是一朝一夕,如果一時的失敗就否定一切,只能說是還沒準備好.

2樓:劉傑

使用者需求才是創新的源泉,脫離了使用者,脫離了市場,創新出來的東西有何用?如果大家的專案沒有收益,沒有得到高層的認可,沒有得到使用者的認可,那麼專案成員出走是自然的事情。

3樓:

都提到了遊戲使用者的網際網路屬性不高,那就單說一下這一點。

玩遊戲的都有個習慣,看到玩的人多,自己就弄個賬號上去玩,然後,因為記性不好,賬號密碼就容易忘記了,於是重新註冊。

還有以前的賬戶玩過遊戲,並且級別不低,甚至是花了不少的錢,但是玩乙個新遊戲,註冊乙個新賬號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如此情況,計算下來,遊戲賬戶數字非常的多,特別是盛大這樣資歷老、產品多的情況,實際對於的人有多少,這個還真不好核實,沒準盛大自己也有數。

遊戲使用者必然有遊戲使用者的特點,要發力,必須針對這些使用者的特點來做適合的產品。當然即使是調研後針對性的做,也未必一定成功,不做這些工作卻一定是不行的。

上面都談到各類X總習慣性的遊戲思維,也無可厚非,畢竟也許他們只懂得遊戲、或者壓根連遊戲也不懂,不過是跟對了老大。

空降兵做X總,也許有好處,但弊端太明顯,急於樹立權威、追求指標,不了解下屬,害人不淺啊,當然害的是下屬團隊成員和公司,自己大不了再換搞地方就是了,反正已經是一潭爛泥,也不差一攪合。

4樓:

我也匿名了。創新院麼,就是多創新,靠的就是數量,呵呵十幾年就蒙中乙個也是可以的呀。不能要求太高。

創新院裡面相當有趣,很多有趣的產品。倒是運營這塊,我覺得盛大這種搞法,就是要好的專案,也怕搞砸啊。盛大的內部有個非常不好的惡性迴圈。

他們應該學會留住好的底層員工,而不是空降一些和專案根本不搭嘎的高層來管理。盛大的專案永遠都是乙個專案組分配的員工很少,導致團隊總是人手不夠。每個專案組的成員他手裡的事情都很多,他要經常負責很多其他專案組的事情)。

好吧。這樣的情況就導致,反正每天手裡事情都很多,做那個都一樣。導致沒有乙個事情好好做好,也不能為乙個具體的專案而盡心盡力負責。

底層的員工都是螺絲,就是傳說中的IT民工。為做事情而做事情,沒有成就感,因為他們沒有乙個專案可依附。 既然如此,那些員工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價值可體現。

於是,事情很多也是排隊做,想做那個做那個,每天就根據自己時間點排,每天沒必要多做。多做也沒好處。每天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到點下班。

不管啦。。等自己在盛大混一兩年差不多,就跳槽了。。。

盛大惡性流程:山寨的專案=》湊合而成的成員=》每個成員手裡都還存在不同專案中的很多事=》自己安排事情=》很多事情排隊做=》反正做不完,明天做=》每個專案不用擔責任,每個專案都沒進度=》繼續混日子。=>日子過得實在無聊,跑路

5樓:桂彬

什麼樣的產品給力呢?

真正的成名公司(包括GOOGLE和微軟、非死不可等等)有幾家在成長起來後推出過給力的產品呢?

一般都是小公司推出好idea,並形成一定的產品,大公司看到潛力收購。

現在國內整體形式不好,沒啥創新的東西。盛大沒法收購。

在設計院裡的人多是安於現狀,用著成型的東西。怎麼可能會出創意呢。

盛大創新院採用的模式能夠維持自身的運轉嗎?

羊啃 我把它理解成Google的20 並且我認為比創新工廠更值得尊重 中國多了一家創新工廠只是多了乙個天使投資而已而創新院確實有新東西 洛雨 我認為既然是創新為主,那就不能擔保你一定能成功,大成本的投入是必然的。我想可能很多人都以為某些專案的成功本身並沒有資本集團的支援就認為創新是不需要大資本呢?其...

盛大為什麼要投資 Lending Club,成為其最大股東?

曾軍 盛大可能看好這種我不看好的模式 資訊中介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圈總是一驚一乍。P2P鼻祖Lending Club股價大漲時,圈裡競相吹捧 資訊中介 模式高大上。最近LC內憂外患,股價大跌,信用中介 模式似乎又鹹魚翻身了。兩種模式到底孰優孰劣?資訊中介死得快,信用中介死得難看。支援資訊中介模式高大上...

為什麼創業需要創新?

老袁 創新分兩種,一種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一種是技術上的創新。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就象網約車,訂餐網等,將原來的行業,利用新的技術手段整合,形成新的領域。技術上創新,則是技術研發的突破,但技術上的創新並不意味著能有新的市場和經濟效益,新的技術能否受使用者青睞,能否帶來良好的市場回饋,不是單純從技術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