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何報紙這種落後的文字載體還未淘汰?

時間 2021-05-12 07:29:26

1樓:leyesi

前面各位說的都特別好

我說個不直接相關的

也不是原因的事情

很多行業部門企業都被強制要求訂閱指定報紙(或/及刊物)我以前開青旅的時候被要求訂閱若干種報紙

這些報紙的主要用途是用來打掃衛生

還有一些老外拿走當紀念品了

也有個別的國內遊客喜歡收集異地報紙就拿走了總之是很少有人閱讀

2樓:文丁138

由消費與閱讀群體決定的。紙質的報紙其所佔分量會逐漸變小而已。電子書與紙質書也類似,總有不同的消費群體與閱讀習慣的。電子書籍有個巨大優點是便於大量儲存和交流傳遞。

3樓:沉花

報紙並不是落後的文字載體,就像如今的紙質書,你會說紙質書落後嗎?

而且你認為的落後,也許只是因為你接觸較少,或許能叫做倖存者偏差(在知乎看了很多回答都有提到這個詞,在我理解來能表達這樣的含義)。如今很多不會使用電子產品或是習慣紙上閱讀方式的人們,他們對這種載體是有需求的,這其中的需求還包含心理上的,這種載體並非沒有意義,只要有人需求,就會存在。

而且,即使到了很多年之後,我們這一代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都很溜的人成為了老爺爺老太太,紙質載體也依舊會有其存在意義,到那時,紙質載體更多的會體現出一種文化載體的特質,而非僅僅是文字,這一點其實現如今已經有所體現了。

我們能在網上找到很多電子資料電子書,但是很多人依舊需要實體紙質書,書籍設計、版面設計這類的行業依舊日漸興起,人往往會通過真實的觸控和感受使自己能得到更深的慰藉——關於靈魂上的共通,與這個世界真實的交流。這樣的交流不能僅僅漂浮流轉於電子屏和腦海,那在某種程度上使人沒有安全感,也沒有儀式感。

儘管我不喜歡「生活需要儀式感」這樣的說法,但不能否認的是,人一生裡會把很多東西當作精神寄託,報紙、信件、書本等紙質載體,是許多人一生裡非常日常又很容易讓人忽略的一種情感寄託物。

這樣的感受平時不容易發覺,或許在某個對著電腦手機忙碌了整整大半個月,好不容易偷得一絲清閒躺倒在陽台長椅上不想再面對任何電子產品的午後,你恍然間瞥見身旁的茶几上有一本你很久以前讀過的書,儘管那本書你已經久久未看,只是時常摩挲,邊角都被時光磨得發圓起毛,但在好幾次搬家裡,你都未曾捨得丟掉。

我相信如果有這樣的時刻,如果有這樣一本書,你一定一輩子都不會丟掉它,它永遠不會被淘汰。

資訊科技的本質是什麼?

淮海路小佩奇 資訊科技,是傳達聲音 情緒和畫面的方法。 透明的思想 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物質 能量和資訊。通常把資訊看成客觀世界的抽象或者狀態的反映與描述。物質儲存資訊,能量與資訊是一體兩面的。沒有能量資訊就無法加工處理。相比物質世界資訊是抽象的易於加工 儲存 處理,我們加工處理資訊是為了更好地控制...

PC 如此發達的今天,PlayStation, Xbox 等遊戲主機還有什麼優勢?

張王李戴 1萬塊的台式電腦和3千塊的遊戲機 5000塊的工作筆記本的區別。卡帶光碟和數字遊戲的區別。高階電視音響和高階顯示器的區別。客廳和臥室的區別。獨佔遊戲和多平台遊戲的區別。主機玩家和雲玩家的區別。以圖形為導向計算和通用計算的區別。沒經歷過fc和經歷過的區別。說白了就是我有你沒有的優勢。 耳東木...

在鋰電池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什麼電動剃鬚刀 電動牙刷還大量使用鎳氫電池?

給我的感覺,鎳氫電池的壽命比鋰電池長很多。例1 我2015年先後買過飛利浦的兩款理髮器,乙個鋰電乙個鎳氫,現在鋰電池那個已經不行了,充滿電只能用10分鐘就得插電源線,鎳氫電池充滿電能用30分鐘。而且鎳氫那款的動力似乎更強,震動聲要大很多。例2 我家2010年買了乙個數位相機,附贈4節鎳氫充電電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