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後,為什麼掙錢多了反而不夠用了?

時間 2021-05-09 02:50:54

1樓:童長征

錢掙得多,這是乙個比較狀態,是乙個相對量。

不夠用,這表達的是乙個絕對量。

用絕對量去比相對量,有意義嗎?

你應該比的是現在是不是比那個時候更加「不夠用」。

我認為肯定不是如此。相對來講肯定比那個時候更夠用。

你會比那個時候更加擔憂吃穿問題嗎?

再者說,這其實可以理解成乙個供需問題。

供給增加了(錢增多了),但是需求也增加了啊(消費)。而我認為供給的相對變化是要大於需求的相對變化的。所以我認為結論是「更夠用」。

2樓:

不考慮其他,就自身慾望而言,掙多少都不夠花吧。

就像手機記憶體,以前手機記憶體是2g的,雖然覺得有些少,但加上SD卡,必要軟體還是很充足的,而且SD卡用了不到1g; 最近換了個新手機,32g,跟以前比大很多吧,可我現在記憶體只剩下不到1g,我也覺得現在下的軟體是必需的,刪不掉.. ..而且以前有的好多軟體現在都沒有下,當然也添了不少

3樓:光晶哥

你好我是光晶哥

生活需求水漲船高

許多以前不曾有過的花費,現在都成了日常開銷回到上世紀80年代,雖然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但物價低,住公房,花錢的地方也少。人們騎自行車上下班,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低,心態平和。

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花錢的專案增多了。汽車、旅遊、健身、教育培訓……許多以前沒有的開支,現在都成了日常開銷。錢花得多了,人們對增加財富的期望值自然水漲船高。

4樓:銀海玉杯

這個問題應該回去問在2023年代養育過自己的父母,他們最有資格回答。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那時比現在好的原因其實是一種錯覺,因為當時的生活壓力都在父母身上,自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並不真正承擔生活的重擔,所以當自己進入社會,面對生存壓力時,想起了兒時相對無憂無慮的生活,於是產生了現在生活不如那時的錯覺。

5樓:奮鬥的小魚

需求都是相對的,當初馬克思舉了乙個例子,如果大家都是住小茅房,你住小茅房不會有什麼感覺,但是如果你的鄰居住的是豪宅,你住小茅房,就會覺得自己分外收到歧視,心裡不公平。

在八十年代,物質比較稀缺,但是比較有普遍性,大家都沒有,所有就沒有那麼大的需求,可是隨著貧富分化,物質種類增多,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對物質的需求也增多了。

另外我覺得貧乏時代大家確實也覺得不夠用,和現在是一樣的。

6樓:玟清

分享乙個經濟學的觀點。大部分人的收入最好剛剛夠用,不然就通貨膨脹。

工資確實漲了,但物價和你的需求都增加了。比如,以前你沒有手機和上網的需求。

7樓:牧馬白雲間

知乎上,可能有大部分人沒親手花過各種票。因為這計畫經濟時代,買幾乎所有東西都是要有配額的,你的配額上多少,就給你相應的票作為依據。必然你乙個月分配到的糧食上32斤,每個月你就能領到32斤糧票。

糧票長什麼樣?

就是這樣!

有全國通用的,有地方發行的。一部通用糧票比地方的牛。因為地方糧票只在指定區域內有效,而全國糧票則可以在全國範圍內使用。

沒有糧票你買不到任何糧食製品。別跟我說我不買糧食,我直接去飯店吃飯去。在飯店買饅頭一樣得用糧票,一般乙個饅頭得用一張二兩糧票。

通用的,買布得有布票。

就是這樣。

買塊肥皂也得要肥皂票。

就是這樣。

想撿肥皂?沒那麼容易,圖里的大姐能跟你拼命。

民以食為天,各種票中,糧票最重要,所以糧票幾乎是僅次於人民幣的硬通貨。

在這樣的情況下,光有錢用處不大,除非花大價錢,去黑市買。而且,對一般人來說,也真沒多少錢。一般的城市家庭,除了保證基本的吃穿,也剩不下什麼錢了。

另外乙個方面,可買的東西也少。用現在的話說,供給側需要改革。不過不是因為產能過剩,而是因為產能嚴重不足。

穿的一片綠加藍;騎的都是二八加重。有錢要是沒關係,你也買不到什麼新鮮玩意。

但是80年代以後就不一樣了。物資開始噴泉式的湧現出來,全中國人民都被觀眾光怪陸離晃瞎了眼了。

漲工資?那趕得上物價啊?那趕得上那顆進取的心啊?

買買買,錢不夠啊!

8樓:

90年代月薪幾百元的時候不會因為看到十幾萬一輛的普桑而感到錢不夠花。

同樣,今天的上班族,也不會因為看到一輛紅色法拉利賣幾百萬而感到錢不夠花。

9樓:Dr.Jane

那時候,你倒是想買東西!有國際大牌讓你買嗎?有高階餐廳讓你去嗎?你出門就打的嗎?你還叫外賣嗎?如果你維持1980的生活狀態,相信我,你的錢是夠用的!

10樓:

錢有夠用的時候?萬元戶想當百萬富翁,百萬富翁想當億萬富翁,億萬富翁想當世界首富。

但至少80年後,沒出現過全國範圍內的大饑荒。絕大部分人能吃飽飯了,胖子越來越多了。人們的生活除了填飽肚子之外有了更多的追求。

那些說八十年代醫療免費的,你能報上你的地區嗎?我們這裡怎麼從來沒有免費過?

乙個要農民交公糧的時代好,還是現在種糧食還給補貼的時代好?

既然你那麼喜歡八十年代,那你先在一年之內不用手機電腦 ,不看電視,只在過年的時候吃肉吃白面,一年換一身衣服。。。。

你要是覺得麻煩,這裡有個簡單的方法:移民北韓,趕緊去體驗一下什麼叫做真正的社會主義吧。

11樓:

那時候是計畫經濟,現在是市場經濟。計畫經濟大家都一樣,賺的都差不多。市場經濟讓精明的人富起來了,蠢的人就只能在這吐槽我不敢吃吃喝喝了。

12樓:江中月

不要說1980,就說1990,如果收入沒有增長100倍,相對收入是下降的。當然,購買力倒是不一定,看衣食住行,有公升有降。

13樓:samurai

為什麼知乎這類沒有根據,不客觀,前提條件也不確定的問題層出不窮?而且舉報也不能關閉?

這樣浪費網路資源真的好嗎?

那我是不是可以問。為什麼現在人獲取資源渠道豐富了?仍然還有那麼多人不如以前人聰明?

為什麼原始社會保障低下卻很少生病?現在人保障全面卻出來那麼多疾病?

為什麼現在中中國人受教育程度那麼高卻沒有80年代人有素質?

所有這類問題都是主觀臆測的提問。有意義嗎?答案那麼多題主會客觀接受嗎?

14樓:劉亦菲是我媳婦兒

2023年,中國M2餘額1.53萬億,2023年末達到139.23萬億,25年間M2增長90倍;

2023年,美國M2餘額3.28萬億美元,2023年6月為11.85萬億美元,25年增長約2.5倍。

1981、1991、2001、2011四個時點居民儲蓄總額分別為523億、9200億、7.4萬億和34.4萬億,考慮人口變化,人均儲蓄分別為52元、800元、5900元和2.

5萬元。

2023年的萬元戶相當於當時人均儲蓄的200倍,那麼現在應該在500萬以上。

PS:資料不完全準確,大體意思是這樣。

15樓:南方有嘉木

電子產品都別買,家裡除了電視機電冰箱也不能買其他家電,不許買車養車,不許下館子,不許換季就買新衣服,過年才能買。食物不許天天大魚大肉。護膚品只能擦十塊錢以內的潤膚油。

媽呀,我終於明白為毛自己攢不下了。。。真是該剁手。。。

16樓:李李

真心看不慣昧良心說話的人,我不會講大道理,單拿吃肉這件事說起。

父母那一輩經常提起,以前過年能吃點肉,穿件新衣服,都高興的沒邊了。後來可能乙個月能吃上一頓。到我小時候,吃肉是按星期的。

現在呢,咱不說吃肉是按頓,咱就說天天能吃上點肉,普通的小老百姓應該都能達到。

貧困山區和非常貧困的村子咱先不表,畢竟我不知道幾十年前他們是什麼樣,也就不好對比什麼了。

17樓:何曄

整個80年代,爸媽沒有存下一分錢,因為每個月30塊供我去少年宮。最艱苦的時候月底一周只能天天吃青菜豆腐,完全沒有油水。最艱苦的時候還倒欠債,雖然不多,但是從牙縫裡摳錢的滋味真是非常的苦。

幸好這人生中最艱苦的時光,讓我珍惜學習的機會,認真做每一件事情。之後生活越來越好,再也沒有那麼苦過。

4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於某些階層來說,從天堂掉入地獄。這告訴我們,輕易得來的,也能被輕易拿走。只有在社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體現出自己的價值,無論被生活打敗了多少次,還能東山再起。

18樓:

工業化越完善,需要花錢的地方越多。人類的需求和技術是一起進步的。

以電子產品為例,80年代選擇的就是收音機和電視機吧。現在你要花在,手機,平板,筆記本,相機等等,每一件都不便宜吧,這些東西你離得開嗎,科技沒有創造需求,而是這些需求是你潛在的,科技把它釋放了。

未來,即使生活水平是不斷進步的,但是你的潛在需求卻被不斷釋放(例如各種智慧型家居),你仍然會有錢不用的想法。

19樓:

中中國人民銀行的印鈔機加速全馬力運轉造成的流動性相對過剩唄。

可是緊接著房地產行業又吃掉了不少的流動性,所以又給人感覺似乎流動性不足了。

但是事實上中國老百姓的購買力確實在不斷下降。

說的比較簡單,不敢當,匿了。

20樓:柯宇莫琅

以前買個表都要分配名額,再後來買的縫紉機電視機等大件也就那幾個牌子,現在呢?各種產品一大堆,同乙個牌子還有不同型號,讓人挑花眼。以前我爸買個黑白電視自己騎著單車車去縣城買了用跟膠皮綁著就回來,現在呢?

坐在家裡點點手指頭貨物就能送到家。以前一年兩季農作物,到了十月份以後家家戶戶都是閒的日子多,於是打魚的打魚,砍柴的砍柴,現在呢?田裡的白菜等菜六十天左右甚至更早就能賣錢,賣了這一茬馬上種下一茬,一茬接一茬,生生不息,收入多了以後覺得,要蓋新房,買車車,旅旅遊,最後住上了新房,開了新車,外面玩了一圈回來才發現,錢還是不夠用。

這種體驗在以前是不能有的。

21樓:

中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社會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矛

相信有讀書的人都認得這句話,多讀幾遍,政治課本告訴你的就是中國社會總結的真理。

22樓:MorganFreeman

在現階段,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於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決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域性,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

偉人領先我們半個世紀。

23樓:

農村老家,結婚希望有兒子,有兒子希望有孫子,至於是什麼樣的兒子什麼樣的孫子,只要血統不出問題,能傳宗接待就好;上海辦公室的本地同事最近在忙著換房子給女兒找個好學區房。對了換房子要800萬。

24樓:

90年代的時候,還在上小學的我想買電腦,可是父母不願意。一是因為怕我玩遊戲,二是因為一台電腦相當於家人半年的收入。

我那時候總是在想,拼什麼國外人幹一樣的工作,一星期的工資就可以買一台電腦,再不濟乙個月的收入也夠了,而我們卻要半年一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

我現在一星期的收入也可以買得起一台電腦,但我並不會因此毫不猶豫地買一台高階台式電腦。因為有更多地愛好值得我去花錢。

比如steam和模型。

畢業三年後為什麼反倒沒有了鬥志?女生?

無論在無根的異地,還是鄉里長鄰里短的家鄉,好好活著,呵護自己。給自己個定位,失去鬥志的人不必看到最好的人們活成什麼樣而特別高標準而為難自己,我們只要慢慢找樂趣,做有趣的自己就很好。希望你越來越好。 貝貝 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啊,比如每年考乙個證,或者每年學一項技能。我前幾年也比較盲目,今年有了孩子,為了...

師範生開補課班比在學校掙錢多,為什麼還想去學校當老師而不是考慮開補習班?好奇。?

小怪 個人覺得,師範生一畢業,是理論上的教學能力有了,並不具備創業開輔導班的能力!另一方面,她們剛剛畢業,教學水平,也有待考量,如果沒有教過書,基本上不會有能讓學生提成績的能力!沒有名氣,沒有學生,沒有銷售渠道,沒有生源,但是有房租和各種手續費,其實很難!很多畢業開輔導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外向能說會...

在張國榮去世多年後,為什麼還有人喜歡他?

蘇唐 人格魅力。他的長相。張國榮的確是非常美的,不是現在多見的那種二次元型的,而是傳統的,沉穩的,大氣的,儒雅的。一顰一笑令人難忘。他的歌聲,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曲調還是歌詞,他嗓音獨特,唱出來別具一格。他的歌別人可以唱,卻唱不出他的感覺和意境。他的演技,可以是痴怨的程蝶衣,可以是娘娘腔的常舒,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