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英特爾 CEO 表示不再追求 CPU 市場份額,Intel 不止 CPU?

時間 2021-05-08 19:49:31

1樓:

哈哈哈三年前我就告訴別人說,英特爾逐漸放緩CPU的業務,所以一直在擠牙膏。(結果別人一直叫我給他翻資料,我懶得多說,就退群了)我覺得是他們在向雲服務的方向發展。

2樓:一條佘

為自己開脫找藉口,等今年銳龍在中低端處理器全面鋪開後,還要啃下英特爾的市場。

還有當3950X可以跨一級去打10980XE的時候,我不知道在當下,AMD怎麼輸。

3樓:

別的我不知道,看各種所謂大神吹AMD翻身,INTEL消費級市場崩潰,我就看最大的PC遊戲平台資料,農企在消費級領域雙線翻身360度,真是強悍。

4樓:

Intel不是不想追求市場份額,而是完全沒有能力追求市場份額了。

Intel最近發布了10代酷睿,大家驚奇的發現10代I3就是7代I7,10代I5就是8代I7,10代I7就是9代I9。

這樣的產品布局自然是讓消費者享受了一大波效能公升級,但是對於Intel卻不完全是好訊息——畢竟核心數堆上去了,晶元的面積就要增加,而Intel的產能是有限的。

本來一塊晶圓能生產100片2C4T的I3的,現在只能生產50片不到的4C8T I3了(晶元面積增大之後良率也會降低),而Intel的14nm+++++++++生產線就那麼多,10nm又遲遲拿不出來,這就導致了Intel的晶元產能大大下降。生產不出來那麼多產品,拿什麼去追求市場份額呢?

當然,Intel也可以選擇讓台積電代工。但是這樣一來自家的工廠就更沒有足夠的利潤去做工藝公升級了,這等於直接放棄了自有Fab,淪落到跟AMD一樣的無廠公司了,我相信這是Intel絕對不能接受的。

5樓:張文

只能說intel決策層犯下了非常嚴重的失誤,小看了EUV,高估了自己的工藝,企圖用193i實現SAFP,但以目前的10nm工藝難產來看,SAQP應該已經接近193i的極限了。

intel高層為了一些小的利益,放棄了爭奪EUV產能的機會,到如今也為自己的傲慢與自大付出了代價。消費級市場全線潰敗,伺服器市場也在eypc的兇猛進攻下露出頹勢。而且一步慢步步慢,無論是現在選擇強行拼出10nm還是轉向EUV,都在進度上慢了兩年左右。

這一段時間足夠AMD在消費級市場完全站穩,並且對其伺服器市場造成不小的衝擊。

從目前局勢來看,要麼是大出血保市場,要麼徹底放棄消費級專心穩固伺服器市場(也免不了出血)。但更關鍵的一點,在於intel高層如今在製程工藝方面的抉擇,這個選擇一旦錯了,有可能會在幾年後在CPU市場淪為二流公司,只好學幾年前的AMD,默默耕耘等待翻盤的機會。

我現在就希望蘇大媽再接再厲,跟她遠房表舅,那位皮衣刀客好好掰掰手腕,讓紅隊再yes一次。

6樓:fan yang

如果大家僅從cpu來考慮,英特爾是在amd製程反超下說出的這番話確實有點給自己找藉口的感覺。但其實英特爾說出話最大的底氣是這幾年公司轉型的成功,其實公司幾年前就開始講要轉型資料中心,事實上轉型就目前來看也是比較成功的,除了cpu,儲存,fpga,ai,自動駕駛都做的有聲有色。華爾街也是認可的,況且英特爾也算是第乙個走出去年半導體寒冬的半導體大公司。

只不過讓大眾接受自己是一家資料公司確實需要時間。

不否認amd今年在7nm上的發力給了intel很大壓力,但其實如果你年齡夠大你會知道這並不是第一次,當年amd 的速龍64也是給了intel方頭一棒。不過這也側面驗證了轉型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7樓:Bricklayer

是不止CPU,嚶特爾還有NVM和Altera以及加速卡計算機效能的瓶頸之一就是訪存和IO這些搬運資料的操作,CPU一般不是瓶頸

但農機廠除了CPU就只有顯示卡了

不過反正農機廠的面向個人消費者的ryzen很香就是了

8樓:大型貓科動物

別看今天叫得歡,小心將來。。。

銳龍架構的進步不言而喻,但是其使用的穩定性還有待更長時間的檢驗。

amd過去的戰略失誤與各種bug黑歷史都是銳龍架構未來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保不齊哪天amd又頭腦發熱做了個像當年搞推土機打樁機架構的重大決策。

又說不定今天銳龍身上的小瑕疵,一二代發熱大,三代溫度高,在長期使用後出現問題。

總之,我讚賞amd作為一家企業在逆境中鍥而不捨勇於創新的精神。

但是真要我選擇產品,至少現在我會站在時間這一邊。

9樓:zhzby

無非就是給自己找台階下,CPU被AMD超越,臉上掛不住,就辯解說我們不是打不過AMD,而是根本不屑於爭奪市場份額,才讓AMD有可乘之機的。簡直是放P,自己的霸主地位,怎麼會輕易讓人?說什麼全面開花,大本營都丟了,開個毛線花?

再說記憶體、硬碟,都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明年還要出顯示卡,小心胃口太大噎死!

10樓:

說不想要的,兩種情況:

確實已經有了或者乾脆不稀罕。

想要,但求之不得。

Intel以前應該是第一種情況,現在應該是第二種。大企業病,得上了就不容易治好了……

11樓:調皮的小孩子

intel當然不止做cpu

Intel的業務範圍很廣,桌面級cpu的利潤其實並不是十分的大(相對於Intel來說)

基本上現在Intel主要在資料中心,物聯網,ai,伺服器,gpu上面花大力氣

傳統的業務cpu基本上準備讓出一點給amd,這個包括台式電腦平台和筆記本平台

為什麼可以做到讓出,因為過去十年的筆記本平台幾乎完全掌握了大額的利潤,伺服器平台99%的占有率,這個使得intel有時間去研發更多的東西

當然Intel的分析師團隊非常強大,肯定有提前預判的方針,對比蘇博士團隊,由於需要強力利潤,所以短期不可能大幅度擴充套件業務範圍,還是cpu+gpu,主打這兩件東西,所以,Intel的做法沒錯啊

在伺服器方面讓渡25%給amd,intel還是可以有大蛋糕吃

桌面平台方面,由於大部分使用者都不是發燒友,而且宣傳廣告的加成,基本上分析師估計蘇博士團隊可以拿下30%的整個份額。

這樣看,Intel還是贏家,沒有輸掉,而且伺服器平台25%的份額+30%的桌面持續份額基本上amd的利潤也有了

僅供參考

12樓:溫朝

牙膏快擠沒了就故作鎮定的說刷牙不是什麼要緊事兒,以後不想刷牙了。lisa su:你看這個牙膏又粗又長,你看這個晶圓又黑又硬……

13樓:Mac Chen

簡單的回答... Intel 認栽了!

它的 10nm 製程根本出不來。即便明年真的能上又如何?Ryzen 3960/3970 的效能大幅領先現在 Intel 的 CPU。

就算 10nm 出來頂多追平現在 AMD 的效能。雖然 Intel 還是比 AMD 大上許多。但是 AMD 甩掉 GF 的包袱後可以把資源全部投在架構的研發,盡情享受 TSMC 的製程紅利。

而 Intel 身上還得背著三座大山龜速前進。

現在 AMD 用的才只是 7nm DUV 製程就已經把 Intel 打到體力不支。後面還有一連串的 7nm+,7nm-P,及 5nm、3nm 在等著。Intel 要追到什麼時候?

更何況 AMD 的製程是 0 成本,Intel 可是每個門檻都得拿幾百億美金,好幾年的時間爬過去。真爬到,Intel 也差不多斷氣了。既然死扛會扛到斷氣,那還不如不扛保留元氣。

但是 Intel 認為就算單挑不過 TSMC,也可以實力碾壓後面其他人,取得「全矽」 市場 30% 的份額。這... 可能打錯算盤了!

打不過乙隻老虎不代表可以輕鬆打敗一群狼。二三線廠為了生存,殺價更兇。何況三星這隻頭狼怎麼可能會輕易認輸?

Intel 最大的敗筆是當它一旦認輸,那麼 AMD 的優勢會很快的從 HEDT 市場蔓延到伺服器端。到時 Intel 可能麻桿打狼兩頭空。變成 HEDT 與 DC 市場兩頭空。

這對 Intel 會是更致命的打擊。

從更大的範圍來看,Intel 的事件會成為乙個轉折點。這是第一次歐美在大規模應用的尖端製造業市場全面輸給東亞。當然,之前歐美輸給東亞的製造業不少了。

但是這麼頂尖,而且應用範圍巨大的領域還是第一次。

當然,現在歐美的頂尖製造業還是很強。在設計、研發領域還是普遍領先。但是我有預感,在 21 世紀往後的幾十年裡,我們會看到歐美的尖端製造業在乙個個領域落後於東亞儒家文化圈。

這個趨勢轉變很緩慢,但是整體趨勢現在已經逐漸走進不可逆轉的境地。隨後而來的文化衝突與政治及經濟動盪將會越來越激烈。

14樓:相信未來

英特爾是一家什麼公司?

cpu?伺服器?

英特爾是一家資料公司

英特爾的cpu現在遭到了amd的追趕超越,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但是cpu業務只是英特爾業務的一部分,未來這部分重要性佔比會繼續縮小

英特爾圍繞資料,在軟硬體都有布局,從資料的生產運算儲存分析到應用,幾乎貫穿全線,這是完全正常的業務轉型,並沒有要黃的跡象。相反,現在堅持idm模式,堅持用單一產品霸佔市場份額,這對於英特爾才是死路一條

15樓:BeardyBear

他說這話其實其中一方面是對的,只要英特爾還要養著自己的晶圓廠,就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桌面diy的市場份額必然會血崩,這已經控制不了了。牙膏廠現在之所以這麼難其實我覺得就是高估了半導體工藝的發展速度,高估了自己,不管是打死不走類似ccx的技術路線,還是死拼頻率,事後諸葛的角度看都是因為工藝卡殼。

16樓:佰邦達科技

很難說這個決斷的對錯。很多時候改變會帶來新生也可能招致毀滅。但至少我覺得英特爾在CPU的超高知名度是一件優勢,當然就像英特爾CEO所說「維持在CPU方面的大多數份額的心態已經導致英特爾變得自滿,並錯過了一些重要的機會。

」當然這句話可能只不過是酸一下也說不定。但CPU戰場英特爾應該戰至最後,這是英特爾立足的根本。我認為公司可以有新業務的拓展,但是根本是要確保萬無一失的,如果根本動搖了,整個公司可能會面臨倒閉的可能。

17樓:

早該集中精力轉型了。轉型有三大原因,按重要性程度降序排列

1行業整體方面,這已經是個相當成熟行業了,未來的提公升空間將越來越小,時代已經過去了。

2公司自身方面,intel處於近乎壟斷的地位,而且低中高階全方位覆蓋,市場份額就算沒amd也不可能再進一步了。

3對手公司方面,CPU市場中時隔多年終於出現了乙個對手,amd後發制人,憑著一手價效比,不斷蠶食intel的市場。

行業到頭了,公司發展又觸頂,後面還有乙個有本事的競爭者,轉型勢在必行(雖然感覺還是慢半拍)。

如何評價搭載英特爾 LakeField(湖區)處理器的三星 Galaxy Book S

這個試驗性質的大小核最初表現很糟糕,跑分時大核在圍觀。不過為什麼有人開始說Alder Lake也是推土機了?是當golden cove不存在,還是以為gracemont 以前的atom?這是bios更新前的,大核在睡覺 第五個框框 然而更新了bios後,大核就不再圍觀了,不過頻率似乎還是被均衡負載了...

如何評價蘋果收購英特爾基帶?

貝多芬迪小賢 主要inter業務太多了,實在是分身乏力,在iPhone上基帶表現一直不是很滿意,intel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沒有做基帶的動力,現在其專利和團隊被蘋果收購,蘋果有自己的處理器,差的就是基帶,剛好補短板,蘋果是有做好基帶的動力的。基帶表現會直接影響inter股價,一直跌會影響核心業務,...

如何評價英特爾虎湖(Tiger Lake)十一代酷睿核心顯示卡執行戰地5平均30幀?

Richer 幹嘛啊這是,英特爾已經要靠核顯來和AMD競爭了麼?但是核顯做成這個樣子真的不會讓AMD的銷量更多嘛,戰地平均三十幀大概不到1050的效能吧可能,核顯裡算很強了,遊戲使用者應該會剩下核顯的錢直接AMDyes了吧 已登出 核顯沒法跟獨顯比,所以有些回答就是扯淡。就算核顯再堆料也沒用,因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