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技術是現有摺疊屏手機量產的瓶頸嗎?

時間 2021-05-08 06:51:12

1樓:山無陵

電池技術發展確實遇到了瓶頸,但電池技術不是現有摺疊屏手機量產的瓶頸,因為現有的摺疊屏手機的瓶頸在柔性屏上,電池可以做分體從而避開摺疊的需求。

2樓:Zhd929

這是個問題,但絕不是瓶頸。

如果是瓶頸的話,完全可以加厚手機加大電池容量來突破這個瓶頸。

現在4000毫安的電池無論是什麼手機都是正常使用1,2天才會徹底沒電,足夠正常的使用,不過對於摺疊屏手機,使用者大部分是科技達人或者高階商務人士,普通人買不起。這樣的話電池可能有些捉襟見肘,更何況是兩倍螢幕大小的摺疊屏。

而且摺疊屏手機還有很多問題待解決,比如螢幕平整性,鉸鏈耐用性等等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每個人也許都可以用上摺疊屏手機。

3樓:柔性電子與智慧型技術研究中心

是乙個制約因素,但不完全是。

現在的摺疊屏手機,如果拆解開來,只有螢幕是可折疊,也就是柔性的,是柔性屏,但是其他的配件還都是硬的,做不到完全的可以柔性彎曲。

但是目前來說,柔性屏的大量生產,也還是乙個問題,如果想要達到其他手機的產量,柔性屏的生產也是乙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如果是完全的柔性屏,包括電池也是可以柔性彎曲的,但是這種技術還處於實驗室階段,在實驗室可以實現這種功能,但是還是有技術缺陷,包括電量不穩定,電池容量,充電技術等問題,要真正的實現商用,還有很遠的路。

4樓:小秋

我覺得保護蓋板才是普及化的最大難點。

為了彎曲,用的那個所謂的高分子材料本質上就是一種大塑料。既然是塑料,不可避免的有幾點要考慮:

1,抗磨損差,易刮化。

2,易老化

3,多次彎曲模量下降

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續航遠不是問題,有快充和充電寶。保護蓋板的使用壽命才是問題。

5樓:大鼻子

也許是,目前來說摺疊屏手機並沒有被市場大量認可,未來摺疊屏手機會怎樣迎合市場不得而知。如果摺疊屏手機朝著更輕薄,摺疊起來更小巧的方向發展。電池問題也許會成為量產的障礙

6樓:矽基生命體

前面的答主已經表達過這種觀點:電池技術的停滯不前是摺疊屏手機的乙個短板,但是還不足以成為乙個瓶頸。

現代智慧型手機技術發展的速度非常快,比如華為的拍攝鏡頭模組,在某些時候已經能達到照相機的水準,比如蘋果的原深感鏡頭能把手機解鎖安全和便捷提公升到乙個新高度。還有不斷進步的SoC和越來越絢麗的螢幕等。在這些技術面前,鋰電池技術進步幾乎顯得不值一提。

現在智慧型手機(主要以iPhone X為例),包括摺疊屏手機(主要以華為Mate X為例)的電池迴圈次數是有限的。以我手中的iPhone為例,大約是500次。蘋果官網對迴圈的定義是:

您使用電子裝置時,電池會經過充電迴圈。當您使用電池的所有電量時,便會發生充電迴圈,但這不一定意味著一次充電。例如,您可能會在一天內使用了膝上型電腦的一半電量,然後將其重新充滿電。

如果您第二天同樣如此,則會計作一次充電迴圈,而非兩次。通過這種方式,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乙個迴圈。經過500次迴圈,電池的峰值容量效能會下降到80%以下,這種迴圈在我的使用習慣下大約可以堅持兩年。

所以電池壽命暫時不會影響到華為摺疊屏兩年的使用壽命(我個人感覺華為的電池比我的iPhone耐用)。

關於電池續航的問題,其實也不是乙個特別大的問題。隨著SoC的製程工藝進步,處理器的功耗會進一步降低。現有的OLED顯示技術不斷進步也可以帶來功耗上的降低。

摺疊屏手機大多數使用場景應該還是「手機」,而不是「平板」。所以電池的續航不會對手機有太大的影響。從iOS裝置的續航表現來看,通過系統優化也是可以提公升電池續航時間的。

而各類快充標準也在不斷進步,華為發布的55w快充能在半小時將手機電量從0%充至85%,小公尺也首發了20w無線快充,也變相的大大提公升了手機的續航能力。所以這部分也不是特別大的問題。

關於電池材質的問題,現有的摺疊屏手機都是通過兩個電池來實現供電的,即中間的鉸鏈會阻止裝置能擁有一塊超大電池。我認為這在出現更安全的柔性電池材料前不會有很大改變。

我查閱了部分資料,石墨烯將來在鋰電池電池的應用會有效提公升傳統鋰電池的導電效率、導電性能、韌性。石墨烯的應用能提高電池的可逆比容量,提公升電池的充放電效能,延長電池的效率。能提高電極材料的電子傳遞速率和脫嵌鋰離子速率,提高鋰電池倍率效能,實現更快速充電。

還能有利於研發可變形性強的電池材料,提公升電池的環境適應能力,增強在柔性電池方面的應用。

另外我有一點看法:我認為真正會遏制摺疊屏手機大面積發展的可能是螢幕材質或是鉸鏈設計,以及系統適配。首先是螢幕材質,目前摺疊屏手機均使用了塑料(具體化學材質我暫時沒查到,會後續補充)。

塑料的耐刮效能是不如玻璃的,而採用華為這樣的外折方式摺疊區域會直接接觸造成刮擦的物質,如何提公升抗刮擦能力是乙個重點。智慧型手機本身的趨勢是去機械化,例如e-sim。但是近兩年手機的機械結構開始呈現增加趨勢。

伸縮攝像頭,雙軌潛望式機身的出現以及滑蓋的回歸讓我們有些擔憂機械結構會困擾手機更長久的使用。摺疊屏手機還有乙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目前安卓對大屏的適配問題。如果只是乙個放大了的手機,那麼摺疊屏就顯得有些華而不實。

我們可以參考TNT。縱使我們加上了鍵盤和滑鼠,如果沒有相對更多的軟體適配那種操作方式,也會顯得很雞肋。而目前安卓的大趨勢有點傾向於放棄平板,連Google自身都推出了ChromeOS。

柴源.石墨烯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與前景.當代化工研究.2023年:141-143

7樓:vanguard

電池應該是所有採用電池的電子裝置的瓶頸,包括手機、膝上型電腦、電動汽車等等。就像手機裡面,各個部件飛速發展,而電池還是好多年前的鋰離子電池,這幾年來是改動就是小技術上的改動,或者充電速度加快!

8樓:宮非

2019-02-28

如果說到「量產」,電池技術的確是現有摺疊屏手機「目前」最大的瓶頸,不過,相關柔性鋰電池技術已經開發出來了,但成本及穩定性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石墨烯固態薄膜鋰電池

其實,在摺疊屏手機要全面走進柔性化之前,OLED 裡的PI 膜還有過厚的問題,這才是廠家認為的當務之急。二年前跟華東某 OLED 大廠交流過,現在產品的阻水、阻氧率都要求到 次方,所以就得加厚,一旦變厚了,彎曲角度就變小了,也就做不到完全的摺疊了。

石墨烯電導率優於現有 ITO,且阻隔性佳可以有效減少現有厚度以達到柔性功能。

至於OLED 裡用來取代ITO 的透明導電膜,現在用石墨烯+奈米銀線也已經進入工業生產了。

石墨烯奈米銀線透明導電膜

當然,最終就得發展出柔性PCB 及柔性晶元等柔性半導體這個區塊,這點就是我持續關注石墨烯薄膜專案的主要原因。現在石墨烯被動元件像電阻、電容,電晶體及射頻元件、混頻器在我們的實驗室都做出來了,不過還沒進入試量產。

石墨烯可將閘極跟源極/ 汲極 (source/ drain) 的距離降至最低,使閘極無法有效控制的區域減少,有效提高元件電流增益 (current gain)。

終極夢幻柔性手機 Dinard da Mata 的 Fluid

你說,Samsung 自己能從晶元、OLED 到市場都一家企業整合起來,我們卻還在投鼠忌器、各自為政,這點才是最令人擔心的事!

注:話說為何幾家手機大廠都把摺疊屏手機當作秀肌肉的工具,卻沒有真心想去推廣?從 OPPO 副總的言談可以看出端倪。

上市公司看的是股價,支撐股價的是獲利,大量投入研發卻無法確認回報的專案是錯誤,除非老闆支援,誰肯拿自己的年終獎金與公升遷做賭注?

現在的摺疊屏手機並沒有帶來使用者體驗上的巨大提公升,是大家都不想說出的事實,甚或幾家不是手機廠的廠家都趕來蹭熱度,不乏可以看到資本操作的影子。試想如果華為的Mate X 功能不變,售價降到一萬元以內會不會更有人買單?那要做到成本八千元以內,採購數量也不夠經濟規模,又有哪家手機廠願意賠錢?

黑羊白羊的問題還是得手機廠願意創新及合作才能突破僵局,像現在都把研發交給上游廠商,自己不願意投入基礎研究,多在機構及組配上著墨,這就是大部分國內手機廠的現況。

9樓:

雷軍的說法裡,空間占用才是摺疊屏手機的難點,電池屬於乙個表象。

電池技術很久沒有本質革新,這是事實;但摺疊屏手機元件增加後空間占用太高才是導致電池無法增加的原因。

如果要增大電池,帶來的厚度和重量的激增,將會使得它失去「手機」的便攜性,而淪為一台可以摺疊的「平板」,這是我理解的雷軍所說的「摺疊屏手機量產性還不夠好」。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是由於電池技術沒有進步、又厚又重,從而導致整機沒法做輕薄同時續航好這麼理解也沒毛病。

雖說有不少人說對厚度重量沒那麼敏感,但是你面對一台11mm以上厚度,重量近300g,電池卻遠小於同尺寸平板、僅僅大於常見大屏手機電池容量--對於這樣的裝置你真的非常心動嗎?

當然,這種說法不能抹除華為、三星等公司技術上的先進性。顯然,他們的產品要更成熟。如果說推出量產型摺疊屏手機誰會更快,那肯定還是他們。

既然題主說到了電池技術,那就說說摺疊屏手機搭載雙電池的好壞處吧。

首先摺疊屏肯定會導致鉸鏈將手機斷成兩部分,目前來看採用雙電池勢在必行,柔性摺疊電池還不太明朗。

雙電池也是有好處的,最大的顯性提公升就是充電功率。雙charger_ic雙路供電,可以實現更大功率的快充,華為能做到mate X上55W的快充,和雙電池設計也不無關係。

(PS:其實OPPO R17 Pro上已經用到雙電池快充的設計了。)

當然,壞處就是控制上更加複雜,需要軟硬體工程師更多努力了。

題外話:

小公尺之前展示的是雙摺疊螢幕,而三星、華為、OPPO展示的是單摺疊螢幕。

單折會導致摺疊後,整機厚度相當於兩個螢幕+兩個電池+兩個後蓋;兩折還會需要在背部留出攝像頭的位置,

單鉸鏈已經占用了中部的空間,且增加了重量和厚度;雙鉸鏈也會導致空間利用率進一步下降;

以我的理解,小公尺雙摺的實現量產難度要更大,面臨的問題也會更多。這種方案,小公尺量產時應該也不會採用吧。(現在更多是ID設計而已,缺乏實用性)

除了摺疊屏手機,柔性屏的意義還有什麼?

啃泥周公子 摺疊螢幕只是基於手機這種形態的一種想象,但如果跳出這個範圍,輕薄柔軟材質,還有很多想像空間,試舉兩例 卷軸摺疊,長度定製,我們未來可以像看古代書畫那樣緩緩展開一塊螢幕嗎?便攜顯示擴充套件,平時像毛巾一樣疊放包裡,需要工作或娛樂時從包裡拿出顯示擴充套件布鋪開即可。 屬於變形金剛的時代,不遠...

摺疊屏真的是手機未來的發展趨勢嗎?

牛魚羊 從內容需求來看的話,便攜的大屏裝置確實是未來得發展方向。並且目前看,摺疊屏是目前比較靠譜的解決方案。但摺疊屏手機目前還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比如柔性螢幕的顯示效果和強度 摺痕 摺疊轉軸穩定性和壽命 大螢幕裝置的續航等等。最近開賣三星和華為的摺疊屏手機雖然大致造型接近,但其實思路完全不同,三星的...

摺疊屏是趨勢,還是手機廠商製造的偽需求?

懂衛浴的笨蛋 算是個利好訊息吧 利好摺疊手機 2021年3月4日,立字為證。個人覺得手機摺疊屏是偽需求 智商稅。除非能向平板方向發展,否則只能是廠家自嗨和部分粉絲的智商稅。 芻蒿增二 摺疊屏既是趨勢,同時也是手機廠商製造的偽需求。可折疊柔性屏應用的可穿戴裝置可以肯定是未來的趨勢,可攜式終端擺脫直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