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界上大部分工作由機械人來做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時間 2021-05-07 21:00:40

1樓:趙敏

原寫在碧桂園這個問題下 ,未被放出來。

走進一家餐廳,廚師竟然是機械人。

我在詫異什麼啊?現在都2023年了,半個世紀的科技能將很多不可能變為可能。做出一台按照程式做菜的機械人,不是難事,或者,我更願意稱之為,做菜機器。

只不過這個機器,取代了以前的人類。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開始為新生產的機器加上「人」這個字,真是可笑!「掃地機械人」,「服務機械人」。只有像我們這種人,才算是「機械人」吧。

我的合金手指摩挲著我的下巴。自身不存在生命的機器,就算程式演算法再精美,也是機器。

叮!侍者端上了精緻的餐盤,慢慢揭開,裡面是擺著精緻樣式的中式食物,是魚香肉絲。冰冷的機器們提供不了周到的服務,「送餐機械人」只會把餐盤用力臂降在客人面前。

侍者俯首微笑立在邊上,如沐春風的蕩漾,但不知為何,為何感覺在這笑容深處,是乙個悲慘的故事呢。也許,眼前這個活人也是乙個機器罷了。

不過仔細想想,他的命運也算好的,偶爾能享受後廚快丟棄的食材,不必頓頓吃公司分發的充飢膠囊。好像在中國是沒有這種東西的,那玩意兒我因好奇要過一粒,沒有味道,只是感覺身體飽了,真不敢想象以後只能吃這個會是什麼感覺。

這家餐廳的老闆很有錢,不然也根本開不起這樣的餐廳。聽說這家餐廳每次收到的食材供給總共有3噸呢。

算了,誰知道呢。或許人人都是機械人,又或者只有我們才是機械人。但那些機器,絕對不是機械人!

算了算了,別想那麼多。出門倚在欄杆上,好久沒這麼愜意了。正巧,東邊的太陽正緩緩公升起,下方的貧民窟裡照到了今天的第一道光。

2樓:樂白Robot

看到這個問題,我們協作機械人就有話說了。

機械人的出現,本身就是以輔助人類而生。

所謂的機器換人,換掉的不是人,而是我們不願意做的重複性工作、或者安全性極低的工作。機械人作為一種有感知力和行動力的機器,他們可以作為我們人類的分身,協助我們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機械人可以去到我們去不到的地方,去做我們做不到的或者極為危險的工作,幫助我們分擔重複性很高的工作,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們為生活賦能,而我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

至於工作,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價值,除卻這些服務型的製造型的工作,我們還可以有文娛類的、創作性的工作。唯有將大部分工作交由機械人來做,才能更好地發掘人類的真實能力,真正地享受人生。

3樓:[已重置]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廠也開始了自動化、智慧型化的生產作業。因為工廠的需要自動化裝置才能夠快速的發展,也因為自動化裝置的發展才能促進工廠的發展,兩者相輔想成,才能共同成長。

有的企業,每天需要搬運幾十噸貨物,單單靠人力來搬運,不單單是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還高,有時候人工來搬運達不到企業要求的正常速度,就會阻礙生產,甚至生產過程中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任務廠都開始使用自動化的搬運裝置來代替人工,不僅提高了貨物搬運的速度,提高了生產速度,而且還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成本。

比如自動化的箱裝拆垛裝置。它是將托盤上已經堆好的箱裝物品根據生產需求進行拆垛,放到輸送帶上運送到其它的地方。以前,沒有箱裝自動拆垛機的時候,都是由人工來完成這一操作步驟的,這道工序用人工的話勞動強度大,很多貨物一箱都有二三十公斤,甚至更重,所以如果用人工來搬運的話,短時間內還是可以的,但是長時間搬運,很多人都會受不了這樣的重體力勞動。

但是用自動化裝置的話就能夠幫助我們工作,讓我們有更好的精力去做其它的工作。

4樓:諦聽

一台機器需要5個人伺候,1個擦灰,1個抹潤滑油,1個盯著看萬一故障負責報修,1個監視顯示機器狀態的螢幕也是坐那看,1個給機器換原料桶。

機器在幹啥呢,用原料桶裡的料給東西加工,速度快,但需要每小時塗潤滑油,如果壞了要趕緊報修別耽誤生產,擦灰是為了減少產品進灰或者機械裝置進灰。

5樓:流風

很多人沒有地主的命倒是當上了精神地主,把勞動人民比喻成「牲畜」,「猴子」也太那啥了吧……

機械人替代人類是個過程,不是說一覺醒來老闆告訴你不用上班了你的活機械人全包了。而是隨著生產力的穩步提公升,低端的物質生產領域逐漸機械化,相關領域的薪資水平越來越低,下一輩年輕人看薪水這麼低乾脆不入行了,也就不存在大批勞動力失業的現象,就像電網的電永遠是實時平衡,不會出現某些人臆測的多餘的電用不完。

而生產力的提公升也使得所產出的商品也越來越廉價,導致普通人的生活成本全面降低(就像古代昂貴的鹽、香料,在近代變成大眾的生活必需品),從而有更多的資金閒置出來,可以進一步地投入到教育上,讓新一代人類可以更多的從事科學、藝術創作等機械人暫時替代不了的行業。

最終應該就是共產主義了吧,人類不用為基本生活而發愁,也不用擔心被剝削,可以把全副精力投入到對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上。

至於所謂「底層勞動者失去了勞動價值所以會被淘汰、獵殺」,我覺得挺短視的,就好像吃了五個饅頭飽了覺得前四個都白吃了一樣。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是需要人口堆的,培養高質量人才又不是烙炊餅(意思是投入乙份資金就能得到乙份產品),沒有人口基數做支撐哪來的那麼多人才苗子。

倒是別突然搞出了超過現實的虛擬實境技術,人們發現夢裡啥都有,然後變成全民肥宅社會就好

6樓: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而共產主義達成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生產力極大發展。

所以我的回答是,離共產主義實現又近了一步

當大家擔心人工智慧啦機械人啦什麼的搶走人的工作為什麼不想想,也許那時人不是沒有機會工作而是不再需要工作?

7樓:

我們想象得更加極端一點,假如世界上所有的生產型、服務型工作全部有機械人實現,那麼,人類應該就是徹底進入共產了,但是,其中的代價就是我們像動物園裡的小動物一樣,被機械人圈養了起來,不考慮實現過程。

早在幾十萬年前,自然界就選擇出了一種生物,先富帶動後富,使全自然界步入共產。

現在看來這種生物應該是人類,但是工作還沒有做完,我們只讓部分生物進入了共產,全自然界步入,還是得靠機械人。

到時候勞動會是一種娛樂方式,即使不工作也會和工作的人生活的一樣,劣幣驅逐良幣,到時候沒人工作便是一種常態,完全由機械人來替代一切工作,我們的任務就是活著,就像動物園裡的小動物,唯一任務就是活著,沒有隱私的活著,不過在大資料前,我們離沒有隱私也只是一步之遙,我想到時候機械人就會像我們看動物一樣,沒有隱私在他們眼裡並不覺得是一種侵犯,反而是一種保護,保護我們活的時間更長。

而且我們還不能去和機械人競爭資源,那將會導致人類得到獵殺;不能和機械人爭奪工作,結果亦然。

而且即使達到了共產,我覺得階級依然存在,就像大熊貓活在圈養動物界的頂端。到時候應該是機械人認為漂亮的人活在這個階段吧。

展開想象能寫一本書。

8樓:

1.如果只是體力工作由機器來做,腦力工作由人類來做,那麼人類將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但這個分工的標準將不斷變化,處理不好,就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

2.如果腦力工作和體力工作都由機器來做,人類會進入物質極大富裕的烏托邦社會,但科技將止步不前,最終被宇宙大篩選篩掉、毀滅,因為機器不會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性勞動,不會自我創造,機器的思維永遠無法走在人類前面

3.如果連創造性的腦力工作機器都能做了……這樣的機器必然有自我意識,人類,準備棺材吧……

9樓:M灬小綠aki

一開始大量的人會失業,日子不好過,但是隨著全面取代,錢依然可以由國家和公司賺取,然後大部分人就可以拿到國家給予基本等額的收入和福利。。。大部分人會很公平,但也意味著階級從此真正被鎖死了,因為資源和技術已經全部掌握在國家和少數掌握科技的公司,最高端的階級矛盾依然存在。。而普通人你不用再努力了,因為你努力了也沒用。。。

舉個例子,你現在看見A和你一樣,但A好吃懶做,但你現在努力可以超過a,如果機械人取代了人,啥都不用做,啥也不需要做,你再努力a再好吃懶做你沒啥希望。。。再說到嫁娶問題,然後因為大家差不多有錢,基本上就靠先天顏值決定了,長得醜的也許會感覺世界充滿惡意。。。總結1靠錢沒用了,後天努力也沒用了,先天優勢越來越重要,2大部分人處在同階級,會很公平 3真正的大階級矛盾不會消失,反而權力更加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普通人突破無望。。。

10樓:心志合一

2023年,,陣地激烈爭奪,一度部分失手,激戰幾個小時後,戰場處於焦灼狀態,雙方不約而同的向以歐裔代表的金融集團發出聯合的意向,可歐裔研究的機械人還處於最後的階段,關鍵的技術還沒有突破,只好左右搖擺,向兩個都惹不起的集團虛與委蛇。

機械人時代其實就是科技時代,表面上看有點像共產主義,大家不愁吃不愁穿,其實那個時代不是以貧富劃分階級,而是以擁有科技知識劃分階層的,乙個擁有科技的精英階層占有社會百分之零點零一,而剩下的全是不擁有科技制高點的普通大眾,這些大眾因為不擁有高階科技知識,每天焦慮,以致大部分人患上了抑鬱症。

專利交易所裡的人們每天用知識幣忙進忙出,爭奪著最新概念的專利產權,書畫拍賣行應該變化不大,

11樓:筆意雲嵐

很期待這樣的世界。

題主想知道變成什麼樣子,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

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範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幹這事,明天幹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乙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

這個當然不是我說的,而是出自《德意志意識形態》,作者不言自明。

12樓:no.7

如果世界上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了,可能對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就是個災難了。強大的國家還好,一些小國弱國可能直接就從地球上抹掉了,因為沒什麼用了,還浪費資源。

這可能對人類而言是個悲劇。

13樓:赤羽白鴉

現在概念下的資本主義會崩潰,因為沒有需求。機械人不會產出一絲一毫的市場,沒有市場,沒有需求,沒有利潤,就玩不下去。

無法確定接下來的「生產關係」是進步的還是倒退的。歷史不存在「道德」可言,如果最適合全AI「生產力」的是奴隸制,那率先退回奴隸制的一部分人就會淘汰掉其餘的。—— 除非「生產關係更迭」造成的動盪已經毀滅了全人類。

人工智慧替代大部分工作後,還能剩下什麼工作給人類呢?

好啊好啊 機器不可能代替人類完成所有事情的,機器和人最大的差距就是人有思考能力,有情感。而機器至少從目前的發展水平來看,遠遠達不到人類水平,所以在這一些方面,人類還是有很多發展空間的,比如像藝術類,情感類,服務行業等等 目瞳 其實不比擔心這些,肯定會有工作的,就好比機器生產剛開始逐漸取代手工生產的時...

人工智慧替代了大部分工作後,我們該做什麼?

透明的思想 我的觀點是 除了工作我們可以做任何感興趣的事。多數人擔心的不是工作而是失業,而失業就意味著沒有收入會餓肚子。問題是如果AI能高效率地創造財富,為什麼我們還會餓肚子?那只能是我們的財富分配機制出了問題。財富分配是另乙個話題就不在這裡展開了。既然我們不在參與經濟活動,那我們可以參與很多社會活...

為什麼世界上大部分製造業都不是虧損就是利潤微薄?

freetochoose 其中乙個關鍵原因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製造業所生產產品的邊際成本更大,單位產品的邊際利潤更小。比方說,電腦或者手機的作業系統軟體做出來以後,再來一套軟體系統,基本就是複製貼上,近乎於0成本。再多搞一部汽車,這個邊際成本就很大了。簡言之,相對於網際網路和IT,移動智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