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所為什麼不研製一款類似於A12的隱身攻擊機,總比fc31強吧?

時間 2021-06-02 08:39:40

1樓:一支細南京

fc31本來就是瀋飛和成飛競爭失敗的結果,研製這款飛機的目的是維持瀋飛研發能力的同時,還能爭取海軍訂單和出口訂單。

如果是搞類似於A12這種多用途能力很差的飛機,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沒有搞下去。就算瀋飛能搞出類似於A12的飛機它也不會搞,畢竟中國空軍短時間內最大的需求還是空優戰鬥機,而這種單一用途的飛機出口也很困難。

2樓:

似乎所有的答案都無視了 2023年11月21日在洪都首飛的利劍無人攻擊機,而利劍就是601設計的。

還有人發出這種嘲諷式提問?2333

早在利劍出現之前,2023年之前601所聯合瀋陽航空航天大學在研究了飛翼式無人機:天弩一款採用電動涵道發動機的技術驗證機。早期帶2個傾斜垂尾,之後在飛控系統成熟後就去除垂尾成為完全的無尾錘尾的飛翼布局飛行器了。

當時2023年天弩無人機以「四舵面飛翼」的名義獲得了中航工業和航空學會聯合舉辦的無人飛行器大賽的優秀創意獎 中國航空學會學會動態無人飛行器大賽圓滿結束頒獎儀式隆重舉行

.(20191128 補充:「中航工業杯—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於2023年9月25日在北京小湯山中國航空博物館激情的高階航模飛行表演中落下帷幕。

而知乎上有的人覺得說,我鱉是從伊朗那獲得RQ170技術,但伊朗是在2023年12月5日才搞到RQ170的 被伊朗「擊落」的RQ-170為何沒有自毀?| 果殼科技有意思,601和沈航的這個天弩驗證機可比伊朗人捕獲RQ170早最少1年就弄出來了)記得當時央視10套還播出過他們的比賽,其中乙個比賽專案就是降落在類似航母的模型甲板上,要求是能夠平穩降落。

在研發天弩的同時,601 還研製了風刃無人技術驗證機。

在此基礎上,才有了研發出利劍無人攻擊機。其作用如果從目前公開資訊裡推測的飛翼無人機技術驗證繼續發展下去,也能變成和A12的功能也差不多,只不過是A12是雙發中等推力無加力段的攻擊機,而利劍是單發中等推力無加力但早期試驗機保留了加力版發動機的尾噴管的無人版的而已。如果我鱉有需求,在此基礎上折騰出一款雙發無加力無人機也不是不可能。

只不過目前我鱉空軍或者海軍如果暫時沒有這樣的優先需求,601估計也不會去研發A12這種有人攻擊機。

利劍專案前年的官方宣傳如下:第21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初評入圍人選(集體)公示

注意看,這是空軍的重點型號驗證平台,海軍如果有專案,那估計是會在此基礎上衍生,但在003號航母下水前,估計海軍都不會有這麼急迫的艦載版需求。

中航工業瀋陽所一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_中國航空新聞網_航空行業第一新聞門戶_CANNEWS 2023年601所和洪都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相反,飛翼式的無人攻擊機國內未來3-5年倒是會出現爆發式增長(參考2023年珠海航展的各單位展品參考知乎這個問題 2018 年珠海航展有哪些看點?),不單單是傳統大佬的中航工業內部各個所會折騰,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朗星無人機公司(民企和中科院和西工大有技術上的合作),中天引控(民企) 國內有相關配套資源單位都會去為出口折騰一堆小型的飛翼隱身攻擊機。而且動力選擇上,也不單單是中航發在折騰,中科院,航天科工,北航以及幾個民營企業也同樣在折騰各自的小推力渦扇發動機。

3樓:東亞內捲小能手

全世界一共就五款隱身戰鬥機,在你這就一文不值了,再說,乙個前線攻擊機,你隱身有什麼用呢?不要說F117,人家是正經的轟炸機。

4樓:餘鵬

A-12研製的時候是不需要考慮防空的,防空由當時已經立項的NATF(海軍先進戰鬥機)去執行。但是中國航母上沒有這麼好的條件,在載機量有限的情況下,必須先滿足防空。

單純只是亞音速的隱身艦載攻擊機的話,反而好說了。

5樓:辰熙

說說我的看法。

601所好像並沒有研製專業攻擊機的經驗,即使研製隱身攻擊機目測也不一定會輪到601所。

其次呢,現在世界上專職攻擊機已經很少了。大部分都是從戰鬥機改進而來的戰鬥轟炸機,比如俄羅斯最新的SU34實際上就是乙個並列雙座版+空戰能力削弱版的SU30,美國現在基本上已經逐步淘汰攻擊機,轉而使用超級大黃蜂F18來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換句話說就是世界主要的軍事強國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專職攻擊機編制,只有美國基於治安戰需求發展低速渦槳動力攻擊機以及為了防備俄羅斯的裝甲部隊保留的A10編隊。

中國沒有治安戰需求,所以不需要低速渦槳動力攻擊機,美國的A10也已經停產,並且也會在不久以後退役。作為摸鷹醬的老手,其實我們就該清楚攻擊機的時代基本上已經過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效費比更高(有一定自衛能力,不需要護航)、用途更多樣的戰鬥轟炸機。

既然連攻擊機都沒有需求,又何苦再折騰601所?FC31實際上在我看來更像是601所在進行常規布局隱身戰機技術的積累和驗證的產物。是否能賣出去其實他們心裡也應該是有預期的。

6樓:尼伯龍根的傷痕

emmmmmmm31的前景的確不明朗,據說海四20年之前會首飛,先等等看吧

至於A12類的隱身攻擊機……601乙個專業搞戰鬥機的設計局怎麼就被欽定設計攻擊機了呢2333333

當然tg應該對這種隱攻是有需求的,具體是哪個所設計出來就繼續等等看吧owo

7樓:老貓拔牙

A12是做什麼用的?

是打擊敵方海面目標和縱深地面目標用的,它是攻擊機,是沒有水平尾翼也沒有垂直尾翼的攻擊機。

說白了A12就是冷戰時美帝用來突破蘇聯防禦,打擊蘇聯縱深重要目標用的。它有,且只有這乙個作用。而且這東西一旦深入敵後,基本上就是有去無回。

這樣的乙個作用,殲20/F22/F35/B2是不是也能完成?彈道飛彈、無人機是不是也能完成?

這樣乙個東西,你說,現如今它意義何在?

好,再說回殲31類似於F35做為隱身艦載機的事情。

殲31能像F35那般對空對地麼,進行火力支援和預警麼?

沒問題啊!

有人說殲31就是土鱉山寨版的F35,規劃下掛載和雷達、火控,殲31完全可以對空對地多工。殲10/11/15/16等不都輕輕鬆鬆實現了這些功能麼。

能像F35那樣隱身麼?

這個可能白問,土鱉有隱身技術的啊,哪怕不如美帝牛比,有無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沒錯吧。

那能像F35那樣上艦麼?

這個也基本白問。J15批量建造,航母接連下水,都說明土鱉艦載機起降和保障技術都是有的,而且是相對穩定可靠的。

垂直起降?

哦,沒垂直起降就不是、不能做艦載機了嗎?

顯然不是。

題主其實就是想說,殲31/20咋不上艦呢,土鱉咋還不出隱身艦載機呢?

對不?技術都沒問題,為啥就是不上?

問題來了,

1、土鱉艦載機才幾架?

20?30?40?

這算啥?人美帝正規軍動不動就上百架。基礎作戰需求和作戰能力都還沒整完全就想搞大新聞,不現實!

2、土鱉現如今多少艦載機飛行員?多少艦隊作戰經驗?

一共就那麼二三十架艦載機,這麼短短幾年時間能訓練出多少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來?

有訊息稱截止2023年年中,可以起降的飛行員就四十來個,咱往高了說,加一倍,八十個,可以了吧。

那美帝一艘航母常規配置多少艦載機飛行員呢?

一艘尼公尺茲級各類飛行員配置數量在120人左右,並可根據任務增到近400人!

而土鱉這邊連滿足常規艦載機飛行都不夠,簡直弱爆了!

再看航母,就一條!還得不時返港維修整備,太平洋至今還沒走一半,艦隊使用經驗、戰術經驗、艦載機使用經驗少的可憐。這種情況下去設計艦載機,能設計出多契合實際使用情況和需求的戰機來?

人美帝百年航母使用經驗,折騰了近二十年才搞了隱身艦載機F35!

咱醒醒,醒醒喂!

3、假設眼下核動電彈航母有了,隱身艦載機也有了,咱打算怎麼用?開哪兒去?

印度洋?陸上接壤又有地理優勢,沒事把航母扔那有必要嗎?

西印度洋確實需要護航,但目前情況是一帶一路正熱情如火,沿線也沒誰家給咱找不痛快,052/055完全夠了。咱要開一航母艦隊過去,給誰看,想嚇唬誰,啥意思?

大西洋?

頂乙個美帝壓力就夠受的了,還想再加上乙份來自歐洲聯盟的瞥視?

非洲?那旮瘩需要航母,哦不,需要艦隊麼?

北冰洋?東太平洋?

別鬧!看吧,需求是有,但並沒到急需使用的份上,隱身艦載機的需求就更不用多說了。

廢話了這麼多,總結下就是隱身艦載機和隱身戰機的需求等級完全不一樣,乙個可以暗中準備,乙個卻是迫在眉睫。

殲31如果有艦載研發方向的話,目前的情況其實是再正常不過了,還搞啥子自行車,要啥子A12?暗中窺視,暗中儲備就行了唄。

瀋飛目前有殲15/16的訂單養著,平日只需認真學習,私下好好儲備技術,待將來王上有召,一應而起,便可大行四方,

豈不美哉?

為什麼光導纖維內部不直接用類似於鏡子一樣的材質進行反射,卻要用二氧化矽全反射?

不出彩的真知 應該倒過來問,為什麼鏡子不用全反射做?全反射損失小,不用鍍銀更便宜,多好?那是因為全反射需要光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才可以實現,我們通常在折射率很低的光疏的空氣中,難以找到比空氣折射率更低許多的物質。如果在水中,就可直接用一塊玻璃當鏡子。但是,有乙個缺陷,正前方無法形成全反射,無法照鏡...

華為為什麼不採用類似於OPPO的雙芯閃充來達到100w的充電功率?

Zu Zwei 不想做華為的一貫風格就是極限壓縮物料成本。P10因為想少交授權費,把雙工的ufs換成單工的emmc。近年的華為產品則簡直就是破爛螢幕展銷會,比如那塊rgbrgbw排列 等效ppi0.5的LCD屏,堪稱爛屏界的布加迪。mate20那塊rgbw,等效ppi0.7的LCD也是爛的劍走偏鋒,...

公交 地鐵為什麼不適當採用一些類似於機場遠停機位的擺渡車(無座位)來提公升運力?

社會你新哥 別的不想說,但是機場內的擺渡車有座位啊 再者說了,沒有座位?遠端的豈不是累死 而且急剎車的話,嘿嘿嘿,豈不是全車就跟多公尺諾骨牌一樣了嗎 廣州地鐵六號線的部分車輛的部分座位就是被拆的。據悉,拆掉坐位後每列車可多載客80人。但是 它被拆掉的主要原因是 這線路的車居然只有四節車廂,要知道六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