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可分為四代或五代,這兩種斷代方法的具體標準是啥?

時間 2021-05-06 11:38:47

1樓:四海之內

我們的口號是——更高、更快、更強!

這不僅僅是奧林匹克的格言,也是各路戰鬥機的座右銘。

一代機,解決了活塞機始終要面臨的高空增壓問題。

二代機,解決了超音速的問題,並且在最大速度上越飆越遠,開發了飛彈決勝論。

三代機,針對最大速度沒卵用的問題,蘇聯通過變後掠翼解決了在一定過載範圍內的最大可用速度和高度的問題,使速度-過載達到了新的平衡。

但美帝表示,變後掠翼不是未來,通過常用作戰包線,確立了跨音速下的平衡才是未來,憑藉材料的發展,擴充套件了機體強度-質量平衡,解決了火控系統多功能,擴充套件了飛彈可用範圍。

四代機,毛子重回了美帝三代的路子。

美帝則進一步擴充套件了一定過載範圍內的最大可用速度和高度,從跨音速領域進入超音速領域,繼續擴充套件機體強度-質量平衡,使機載彈艙成為標準配置,主動陣雷達的使用,繼續擴充套件了雷達的功能與距離,同時凝視頭飛彈的配備提高了攻擊可靠性。

歐洲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完全實現美帝的標準,把三代機效能擴充套件版叫做三代半。

美蘇開始對這種妥協是不屑的,認為自己手裡的三代機經過改進公升級也能達到同樣的效能。但超級大黃蜂的誕生改變了這種看法,這種全新製造,凝聚海軍厚望的過渡機讓美帝承認,三代半並不是三代機簡單公升級就能達到的,於是美帝重新把他們叫做四代機,原四代機順延一位。

五代機,全新的四代機,相對於三代機依然擴大了包線,屬於超音速領域(雖然對四代機不夠成優勢),通過以需求(資料)為導向的航電構架,極大地提高了資訊獲取、處理、交流能力,讓超視距作戰成為主要作戰模式成為可能(也是必然)。

六代機,我不知道。

2樓:[已重置]

五代分法將四代分法裡面的二代分為二代和三代。

前者更多的看的是新技術的應用,後者更多的看的是綜合性能的提公升。

三代機相對二代機更多的是以變後掠翼技術為分界線。

如mig21屬於二代,mig23屬於三代。

五代戰鬥機和四代戰鬥機有社麼區別?效能要高很多嗎?有沒有什麼直觀的資料?

Wardsky The 27th Fighter Squadron 8 F 22s at Langley AFB,Virginia fought against 33 F 15Cs and didn t suffer a single loss.The F 15 s again didn t eve...

颱風戰鬥機和蘇 35都被外界稱為四代半戰鬥機,它們的效能之間有何差異?

1.雷達方面 颱風的雷達的記得連相控陣都不是。雖然之前有爆出颱風要用相控陣雷達,但是到現在為止應該還沒有實裝,對於颱風來說這不是什麼好事情。主要是沒錢。颱風戰機將換主動裝相控陣雷達今年末首 這個Captor E有源相控陣雷達到現在還沒有大規模實裝的訊息,不過我們既然是搞飛機,就拿最先進的來說吧,颱風...

如果歐日於2023年聯合研製五代半戰鬥機,並於2023年研製成功並投產,會怎麼樣?

山月刀嵐月刀 陣風颱風都是03年服役,當時大把國家都是f4當家 歐洲根本沒有研製四代機的需求,至今仍是這樣,只有ppt 即便日本的四代機專案,不過是乙個買f35的備選專案,用於討價還價之類。 精神病人 如果能聯合早就造出來了,排除美帝的政治因素,來看看這幾個國家的需求。英國急需的是能代替海鷂並且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