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種概念有種不知所以的感覺呢,有種摸不著看不透的感覺,它具體指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5-31 08:15:11

1樓:「已登出」

「傳統美德」當然是乙個宣傳語

但是,「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這些概念古已有之你非要說愚忠愚孝禮就是禮教

古人都辨析過的東西你不看非得拍腦袋想象,給你安排到清北,你也是拉低平均國民素質的那個

2樓:

傳統美德是個筐,無論你有什麼思想,只要覺得它符合傳統,就可以不加辯證的思考,直接把它放進去,說聲這是美德。為什麼是美德而不是糟粕?自然因為你喜歡,那必須是美德;別人喜歡但你不喜歡的,雖云傳統,那自然是糟粕。

就這麼簡單。

所以,我也覺得傳統美德這個詞,常讓我摸不著頭腦,大抵愛提這個詞的,鮮能不利用某些邏輯謬誤,以帶偏人們的思路,而難得作些客觀分析;這樣的朋友,卻像偶像崇拜者,你說幾句反對的話,直接慕洋犬的標籤貼你頭上,但你以為他自己一概守舊?不得而知。

3樓:

因為中國歷史悠久且文獻傳承連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即使不太清楚官方定義,但多讀點歷史文獻或者最簡單的傳統蒙學教材如三字經,千字文等等都是明白的,可以初步由中國歷史的聖賢前輩的一些事蹟啟發了解。

4樓:

這玩意兒本來就不是個學科術語,大概率是指產生於現代社之前,為中華文明社會所共識的道德倫理規範的泛稱。一一枚舉並不容易,找點線索吧:

1,不一定是特有,但一定是華夏文化傳承至今的標誌性價值尺度2,為中華民族(據有人研究,這概念緣自20世紀初)絕大多數所公認的共識,並自覺遵循

3,雖經歷史磨洗修飭,其核心價值仍恆定如初可能還有其他,以後再添吧。

以此為凖,舉例的話如:禮節,仁義;和為貴、孝傳家等等已經融到我們社會生活之中,不言自明,自覺遵循的行為儀軌。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有哪些糟粕?

講糟粕要辯證的看,畢竟時代是在進步的,有些東西當時是科學的,現在看就是糟粕。有些道德規範,在當時是適用,現在看就是糟粕。比如,封建社會婚配要從禮,屬於包辦婚姻。現在看就是糟粕,但在當時,維護血統純淨,減少臟病傳播,很有意義。與隨便的羅馬時代相比,要進步得多。 糟粕.實在是有個特別嚴重的 開國皇帝就算...

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到底是什麼?

德沃夏克 全國所有民族叫中華民族 弄個衣服來代表它,太難了,交領右衽直裰中間系蒙古皮帶,哈薩克靴子,瓜皮小白帽 編不下去了,沒有什麼衣服能被叫中華民族傳統服飾,誰的傳統都不一樣,漢人漢服滿人旗服蒙古人蒙古袍,維人維服 誰都代表不了誰 呆蛙 漢服僅僅是漢族的民族服飾,漢族是中國主體民族。而現在的中華民...

為什麼中華民族總是贏?

中華民族本身就是個虛偽的概念,是近百年才由漢人為了構建國家創造的。這概念就好似地球人一樣空泛。為什麼總是贏?乙個不成立的問題讓人無法回答。 嘟嘟 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去過不少地方 北平的爆肚涮肉皇城根 南京的干絲燒麥 還有銷金的秦淮風月 上海的潤餅蚵仔煎 看得我直瞪眼的花花世界 上海看得我直瞪眼的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