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的發射為什麼基本都是直線?

時間 2021-05-07 23:00:26

1樓:高斯光束

白頭魚雷在發明之初由擺錘和機械式定深器操縱魚雷的水平舵來穩定深度,白頭魚雷的機械式定深器就是靜水壓力閥,靜水壓力閥和擺錘通過連桿連線水平舵,魚雷向下偏移,擺錘就向前偏移,魚雷向上偏移,擺錘就向後偏移,靜水壓力閥會根據水深和水壓的變化發生位移,以此調整水平舵。

1.擺錘樞軸 2.水平舵及其樞軸 3.

擺錘重塊 4.靜水壓力閥後來,奧匈帝國的海軍中尉路德維希奧布里將發條彈簧驅動的陀螺儀裝上白頭魚雷,該陀螺儀的工作時間短,氣動陀螺儀發明後,這類問題才得到解決,氣動陀螺儀靠高壓氣體驅動轉子高速旋轉。陀螺儀會操縱垂直舵修正航向誤差,發射前可以轉動陀螺儀的外環,為魚雷設定好射擊角度,射擊角度通常是+/-90度,從魚雷管裡發射出去後,陀螺儀會通過垂直舵來更改航向。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答主提到獵殺潛航裡的魚雷可以轉彎,一戰時期的魚雷就可以這麼發射,二戰時期的魚雷越來越先進。

白頭魚雷的陀螺儀

下圖是G7a魚雷的GA8氣動陀螺儀。

二戰後期,德國發明了無航跡,噪音小的G7e電動魚雷,世界上第乙個自導魚雷和被動聲自導魚雷G7e T4,世界上第乙個線導魚雷G7e T10。現在的德軍已經是日落西山,海軍更是慘不忍睹,但是德國海軍中的212型潛艇,DM2A3魚雷和DM2A4魚雷仍是亮點。

2樓:WGR

讓一枚魚雷走直線其實是乙個大難題,各位看看世界各國有幾個搗騰出了能跑直線的重型魚雷?

魚雷,要在有限的身軀內塞進足夠的動力裝置,讓自己跑出60節的高航速;

魚雷,要在有限的身軀內塞進足夠的裝藥,讓自己能把目標炸出洞;

魚雷,甚至還要在雷身內塞進可靠地穩定裝置,保證自己不受水流和蜜汁「布朗運動」(我也不知到為什麼魚雷這大個兒也搞布朗運動,也許是因為太快了所以放大了水流影響)對於航向的干擾。

還有魚雷外殼需要克服的快速改變深度帶來的外界壓強的急劇變化,水給它的數百倍(之前計算出乙個關於9mm子彈的結果是約775倍,魚雷不清楚,但是流體力學不好做直接模擬,必須精確計算,所以暫時不採用775倍的資料結果,僅作估計)於空氣的阻力,再加上現在要求的制導功能...不然你以為幾十枚妹控48能讓灣灣高興好久是為啥?

咳咳><,扯遠了。

其實本回答只是要闡明,很多答主可能太小看一枚看上去平平無奇的跑直線的「落後魚雷」了,跑直線也是中國魚雷當年攻克的命題之一,這玩意兒就好比155mm榴彈炮的炮管,你以為好造,其實難得很。

3樓:貓眼

魚雷不都是直線,建議玩一下獵殺潛航系列遊戲,這是個模擬潛艇用魚雷攻擊水面艦艇的遊戲,你會發現魚雷攻擊模式跟你的想象很不一樣。

4樓:知道無知方能長知

一般雷對於預定目標而言,直線距離最近,時間最短,魚雷航程是有限的,確定目標位置後當然走直線(移動目標會設前置角,還是走直線),一發射敵人不知道最好,知道了能機動規避的時間也不多,即使是目標機動了制導魚雷也相應改變前置角,變向後仍走直線直到目標下一次機動或命中/為止。自導魚雷會在錯過/丟失目標後按預設方向迴轉以期重新發現目標,發現後繼續是走直線衝向目標去的。樓上的F雷算特殊了,通過多次穿插目標區來增大擊中機率,構思確實巧妙,自導技術出來前算牛的

5樓:Leif

玩過獵殺潛航就知道啦,二戰時的魚雷就可以不完全走直線,而是發射後按預設拐過一定的角度再走直線,所以潛艇不是正對著目標,哪怕側面對著目標也可以發射魚雷。

戰鬥機格鬥時為什麼發射飛彈都是向前發射,能不能設計成向後方發射?

我行我素藤 以前蘇聯戰機上,比如su27系列就設計過向後發射飛彈的,還在後尾椎內設定後視雷達 不過隨著現代空空飛彈機動性和離軸發射能力甚至是全向攻擊能力越來越強,戰機360度戰場感知能力的實現,這種影響氣動較大的非主流想法也基本煙消雲散了。 何止向後發射,美帝連360度發射的飛彈都搞出來了,它叫Py...

為什麼高達作品基本都是悲劇結尾?

Alex 大部分主角的結局都還不錯。比較悲劇的估計就是巴尼了,終戰時候戰死.便秘臉浦木巨集最後也沒吃花生公尺。Z中的卡繆最後不恢復正常了嘛,比那麼多吃了便當盒的配角幸運多了。戰爭中作為乙個身居前線的小兵,能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幸運了。而乙個小兵是無法改變戰局的. 藍杖龍騎士 現實世界裡,屠龍者最終也變成...

為什麼流浪貓基本都是田園貓?

陸淺言 品種貓幾乎都是人工繁殖的,流浪貓裡也會看見一些品種貓,但比例非常少,大多數都是遺棄 丟失的情況。習慣了家養的貓在外流浪存活率非常低,所以基本上是看不見的。就算是能夠存活,但很多品種貓並沒有生育能力 被絕育 就算有,和外面的野貓串幾下,後代也基本上慢慢變成田園貓品種了。而流浪貓能夠存活絕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