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軍隊士兵不配發降噪拾音耳機

時間 2021-05-07 05:27:27

1樓:KDA

這種問題就和問為什麼不配光學瞄準鏡,為什麼不人手夜視儀等等是一樣的,平常可以克服,有用但價效比低的可憐的裝備...我記得幾年前scar是最優秀的突擊步槍,結果也沒多少國家用,更沒有國家大量列裝,還不是因為貴

2樓:神經蛙

重要崗位、通訊兵和軍官都有,這只是通訊工具的一部分。

不是全軍普遍裝備,一來資源不足(其實也沒必要),二來也怕戰場上自家通訊干擾。

3樓:天空八戒

?有吧。。。前一陣在學校倉庫裡翻出乙個不知道多少年之前的機務的耳機,耳包式的,帶上了和聾了差不多,按照學長的說法,可以秒殺bose了。。。

4樓:濱城相擁

1.帶清自有國情在此,沒錢,窮。況且美軍也不是人手乙個,只不過大頭兵耳朵震壞了可以自己買耳機,但國內你自己買耳機用有可能會被領導批評...

2.理念不同,國外特戰按分隊行動,編制小,以綠扁帽為例,作戰以12人小隊為基礎,每個人有職業分工,並且可以帶領皇協軍發動營級作戰,美帝這類部隊打的是特種作戰的理念。但國內特戰以旅級為單位。。。

當成精銳步兵超級戰士來用,根本上還是常規作戰的思路。單位有錢就可以配發到基層軍官了,沒錢的話排長嗓門大也夠用了。

3.對步兵單位來說耳機不是很重要的必需品,沒有的話戴個耳塞一樣打,有了就更好唄,但例如炮兵,機務人員,那肯定是配發到位的。

5樓:嚴肖雄

海綿耳塞一塊錢一對,防震耳塞五塊錢一對,降噪類,不太美好的二百多三百來塊,好一些的五六百,出口版大概1300+,你是軍方大佬肯定說,上!然後財務部告訴你倆字兒,沒錢!!(大笑)

6樓:

炮兵開炮的話主動降噪耳機沒啥用,那玩意拾取環境雜訊,對於這種突發性的超大分貝聲音無能為力。為了保護耳朵,主動降噪一般會自動關閉。

炮兵開炮幾公里都能聽見,還是耳朵裡塞海綿耳塞搞物理隔絕吧。

普通步兵弄乙個還行,但是就怕聽不清班長說啥。

SONY BOSE等民用入耳式降噪耳機,替代打靶用的大耳罩怎麼樣?

7樓:張先森不喝酒

這個問題問的很幽默。

部隊軍裝改革前,戰士們訓練,越野、拉鍊,集訓,都是穿的迷彩鞋。門口服務社賣37.5一雙那種。

幾十年來都是如此。一雙鞋能有多貴?也就是近幾年,配給了新式迷彩和訓練鞋,有了充分緩衝,大大減少了受傷概率,條件比以前好多了。

所以,這個問題如同在問:為何不食肉糜?

8樓:四海之內

我軍長期視降噪耳機為勞保用品,所以幾十年前微電子還不發達的時候各有條件的單位就配備了降噪耳機,譬如空軍的機務,海軍的輪機,陸軍的炮兵。

各單位不止一次做過對比,這東西對降噪確實有好處,缺點就是幾十年前電子技術實在不行,降噪容易,保留有效聲音很難。導致裝備的降噪通訊耳機在通訊上不理想,輪機這種固有頻率的噪音還好點,炮兵經常抱怨濾掉了指令。

乙個電子降噪通訊耳機如果通訊做不好,為什麼要花大價錢去採購和使用呢?乙個物理隔噪耳塞它不香麼?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炮兵都炫耀自己的海綿耳塞,因為不用塞彈殼了。

當然,研究單位也一直沒放棄迭代。

得益於微電子的進步,這種入耳式的看上去就不高大上,但更符合士兵習慣啊,很多人不注意就划過去了。包括陸軍的電台,基本上都有降噪功能,19年大閱兵仔細找找都能看見。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真的能普及電子降噪耳機,但未必再是幾十年前那種大耳罩款了。

補個其吧,新單兵耳機如圖。

古代戰爭時,士兵拿盾牌,為什麼二戰時士兵衝鋒時不拿盾牌擋一下子彈呢?

幻花 看過辛德勒的名單嗎。我記得有乙個片段是德軍槍斃猶太人,四個猶太人排一塊,一槍就搞定了。只是排了四個呢,多幾個我覺得也差不多。所以說這種威力的步槍你拿盾牌,要多厚和多重呢?士兵上戰場是殺敵的,不是送死的。 Yari 因為古代牛皮 青銅蒙皮 1 cm木板就夠了啊NIJ IIIA Bulletpro...

為什麼軍隊裡會有政委的存在?

Squirrel Hau 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在三灣改編過後就基本上確立了和現在美軍類似的文官治軍體系。也就是行政主導軍事,文官掌握軍隊權力,武將是行政體系聘用任命的專業技術人員。在我們這兒就叫做黨指揮槍。這一套體系是非常現代化的,是日常管理體系和作戰指揮體系相分離的制度,軍事將領只有在作戰的時候才有指...

為什麼清朝軍隊不穿戴盔甲了?

石泉淺瓏 同時期很多地方也都不穿盔甲了,歐洲的騎兵在18世紀也拋棄了盔甲,胸甲騎兵其實也是拿破崙時期才重新穿上胸甲,之後沒過多久又脫掉了。 盤旋的賊鷗 清軍只有八旗軍才有盔甲,不過到了不知道啥時候,八旗軍士兵們紛紛把盔甲裡的甲片拆了,這樣穿在身上輕便舒適,也就是盔甲變成棉衣了。八旗軍的棉甲裡實際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