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相信書中的知識,看到別人點評對書裡面的知識提出質疑,又覺得他對,然後又會改變自己想法,這該怎麼辦?

時間 2021-12-25 13:54:53

1樓:sisi

我也經常有這種感覺。

知識不是全然都是正確的,也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應用場景不一樣,看待角度不一樣,正確與否都不一樣。

正所謂事物都有多面性,看著書中的講解,代入感比較強,跟著作者思路著,缺少了從多方面著手問題思考,再加上可能自我知識面也欠缺,所以別人說,就覺得好像都是正確的感覺。

還是要多看書,多學習新的知識,多看,多想,多問,多學,開拓視野,融會貫通,就會摸索出適合自己學習,思考的方式。

視野開闊了,想法也就不一樣了。

2樓:書一言

還是多讀書。粗略的說,即把將書中觀點記錄下來,並將他人對此觀點的點評同樣記錄下來,再找同類書籍同一觀點的點評,依次類推,在多本書籍多個點評後,你會慢慢對此觀點有一定了解,如果覺得這還不夠,可以就此觀點找更多的書來看,深入透徹的去了解。這其實就是《高能讀書法》中的檢驗閱讀法,按照此方法,可以最大限的驗證觀點

3樓:墨墨

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魯巴金

有一句話說,當你只有一把錘子的時候,你眼睛看到的都是釘子。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多面型的,沒有唯一的,固定的的答案。看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自己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問題,從各個緯度去思考,分析,事件的利弊,發展方向,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因為,用一秒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與一輩子看不透事情本質的人,他們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其實,不論是書中的觀點,還是別人的分析,也許他們都對,但是,他們的觀點未必是本質。

你不得不承認,不論我們讀多少書,都是為了最終的乙個目的,快速洞察事物的本質。在不同環境背景,下如何採取行動。就像下棋,你有很多路可以走,但是考慮到全盤,如何走才對自己最有利,這才是最難的。

所以,當你看書覺得有理, 覺得別人也有理,那你自己的「理」呢?

為什麼要讀書呢?因為不讀書你就只有一種你自己主觀意淫出來的「理」,看書,才能看到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不同的「理」,角度多了,你對一件事情的認知層面也多了,才能擁有自己看待事物的全新思維。才能在眾多的「理」之中,抽出事物最重要最本質的東西。

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不同。

4樓:你的背後有我

每句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更何況是一本書的內容呢。看到書中作者對乙個觀點的論述,自己先設身處地的想一下,自己對這個觀點的看法是否不一樣。不一樣也很正常,每個人的經歷和看法不一樣,導致對同一件事的感官也不一樣很正常。

堅持自己的看法即可,因為自己的看法也會隨著時間和經歷而改變。

至於聽到他人觀點覺得也有道理,也先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如果覺得他的觀點有理,就加以吸取,如果覺得不認同,保持自己的看法即可。

5樓:單眼

沒有主見嗎?能容納別人的觀點是對的,但是你也不能盲目相信別人的觀點,看書是好的,但是不能書說啥你就信啥呀,要是學習類的書籍你也要看看是不是正規的

6樓:追逐星空

他認為《二十四史》的內容有大半是假的,如果全部相信史書裡面記載的,那就是歷史唯心論;但因為大半是假的就不讀了,那就是形上學,不讀靠什麼來了解歷史。

正確的態度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

7樓:無名

找乙個世界觀類的書籍讀思考

我相信那個頗有造詣的作者能比你身邊隨便的乙個人有更高的格局更成熟的看法

堅定相信書中觀點但聽取身邊人的意見尋找不同之處思考一下:在現實中朋友的觀點是否片面?

多重複幾次你自然懂了

8樓:cxjsacx

其實都是對的,你覺得答案不一樣只是因為給出的前提假設不同。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感受不同,變數不同,答案就會不同。而且會有這麼一種情況,你先是相信了一樣東西,之後由於某些原因又不信了,再然後又經歷了不同的事情又相信了,看似沒有變,其實已經變了很多了。

(可理解為馬原裡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如果你是在想知道對不對,可以自己試試,如果對你的工作生活有正向的引導那對你來說就是對的,如果沒有那對現階段的你來說那就是錯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的唯一標準)。

9樓:我就是我

再讀一遍,順便寫下自己的想法,你認為對的是什麼,不準確的又是什麼呢?然後再與別人的作對比,這樣就有自己的思考了。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0樓:小松

這是好事啊,我也經常會這樣,吸收接納新的知識觀點,把它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價值觀當中,可是後面會發現你之前相信的東西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你開始重新打破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再重建。

周而復始,一遍一遍,你會慢慢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所以你現在處在「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階段,多去了解吸收不同的觀點吧,乙個人的價值觀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你看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經歷的事慢慢積累形成的

所以永遠謙卑,永遠保持求知慾,不要覺得自己就是對的,別人就是錯的,也不要無腦的相信別人,要學會質疑

打破自己再重建

11樓:一粒沙塵

一:信書中的知識、認同別人的觀點,潛意識是自己沒有這方面的涉獵,認知不夠,

二:想改變自己的想法?為什麼改變這個想法,改變這個想法的本質是什麼,好還是不好。

三:這該怎麼辦?

1:是對信別人觀點的懷疑的為什麼?

2:還是對自己信別人關心,想改變想的這個觀點的提出為什麼?

四:清楚前三個,基本清晰。

12樓:ikki

選擇一套自己認為正確的邏輯,然後去踐行,才能不人云亦云,左右搖擺不定。

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是為了開拓心靈的視野,給自己的心靈多一種選擇。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在變化面前一切都是暫時的。

13樓:葉小柒弦

盲信書中的知識是不對的!就算是理科的理論什麼的也要做實驗去驗證呢!

如果是理論或者是觀點型別的書,就更要注意了。因為這些書畢竟也是作者個人的觀點,盲從是不對的。如果覺得有問題,可以多讀幾本同乙個觀點或者知識的不同作者的書,多方位、多角度的對比,然後得出自己的結論。

所以,這個知識、可以實踐驗證就去實踐驗證、不能實踐驗證就多看看其他角度的觀點,然後得出自己的結論。對你最有用的知識就是值得你相信的知識。

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哇!

14樓:火央

我可以這樣理解嗎?

你在懷疑你自己,對嗎?

如果是我理解的這樣,我提供一些我的建議

第二、懷疑自己,我覺得是非常必要的一種想法。我應該恭喜你,恭喜你不會成為乙個真正盲目的人。那麼既然出現了,那你就順著這個想法,面對自己所有的懷疑,一絲不苟的去找到「自己」確定的答案。

乙個都不放過,乙個字都不放過。我說的是「自己」的,為什麼,你要保持你的自我懷疑,不要因為此時此刻你獲得了乙個你自己確定的答案就沾沾自喜,你一定要知道,要非常明確的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的正確。

一位哲學家說過;「我們對未知一點都不了解,我們只是在已知中發現已知而已。」

只有這樣你才會不斷進步,而不是被你所謂的知識,丟進乙個枯井裡,變成了乙隻沒有自知之明的井底之蛙。

如何把書中的知識點都掌握?

北上南下 我也真的是很困擾。不過你可以讓老師幫忙劃重點多請問請問老師。或者借學霸筆記。不過學霸的筆記借來後你要知道他為什麼劃這個為重點,不懂要去問他,這樣不就學會了麼。 說的都很對,就自己而言所謂的掌握只停留在口頭上,如果真正掌握只有練習,與思考缺一不可,如果覺得自己掌握的時候試一試,做題也好實踐也...

你在書中看到哪些驚豔的句子?

不死少女 讀起來都美爆了!1.你且聽這荒唐春秋走來一步步 你且迷這風浪永遠二十趕朝暮 記昨日書 2.美景良辰未細賞,我已為你著涼。黃偉文 北極光 3.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李白 清平樂 畫堂晨起 4.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海子 夏天的太陽 5.一丸病地球 半邊冷月...

為什麼科學知識普及的今天還有很多愚昧,盲目跟風?

屋子裡雖然有Sunny,但不長期打掃仍然會有灰塵,你要想屋子裡乾乾淨淨也就需要勤打掃。當今受教育的人是越來越多,但是相比之下還是沒受過教育或者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多。每代人的成長環境都是不同的,剛建國的時候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很少,了解科學的人很少,所以後來才會發生批判愛因斯坦相對論反動本質的鬧劇。那時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