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舉真值得那麼欣喜若狂嗎?

時間 2021-09-09 09:51:57

1樓:不訴離殤

中了舉人,不代表一定能做官,只是有了做官的資格,這麼看也沒什麼但是舉人在古代屬於士紳

士紳可以不交稅不服勞役

舉人有乙個權力,可以免除最多數十人的苛捐雜稅以及勞役苛捐雜稅是什麼,錢啊

誰都想少交或者不交,誰都不想服勞役

巴結舉人,關係走近了,走好了,可以少掏錢,不服勞役(不掏錢是不可能的,怎麼也得給舉人一些)

如果順利的話,一年賺的銀子,絕對比縣太爺的正當收入多的多,而且不像縣太爺風險那麼大

另外,古代皇權不下縣,舉人又是士紳,即便不做官也會成為地頭蛇

2樓:Ansel

讀書人在古代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第一步,就是要考取秀才。秀才類似於今天的本科生,你只有成為本科生才有資格繼續往上考。

至於秀才本身其實沒什麼了不起,雖然有比如見官不跪、家裡免徭役、免除部分賦稅等特權,但並沒有什麼大的用處。你家境不好,秀才仍然很窮,因為秀才距離當官還有十萬八千里。秀才唯一的優勢是,可以教書,以此為生。

基本上只要考中秀才,就不愁沒有學生,但這也沒什麼了不起,因為古代私塾學費不高,只能餬口罷了。即便如此,考秀才的難度也是極大的。

那舉人就更厲害了,舉人享受的最高待遇是,有機會做官,而且可能性相當大。這也是范進中舉之後連老士紳也上門攀關係的原因,更是範屠夫前倨後恭的理由。秀才雖說也比普通人強,但只是個私塾先生的水平,做官毫無希望。

這麼看舉人和考公務員有點像,但是仔細一想又不是那麼回事,公務員剛考上就是幹活的。類似於古代的捕快,文書之類的,要當官那還兩說呢!

這幾年對於碩士生,博士生的選調考試,可以讓分別享受副科,副處的待遇。以中舉以後可以當的官相比,碩士生級別好像還有點不夠。因為副科差不多是武松那樣都頭的級別,不需要功名的。

而博士選調生有很大概率可以定崗副處,這就是中舉以後最接近現代考試的地位。你說這值不值得欣喜若狂

3樓:步知春

假設你穿越到16世紀的蘇州,唐伯虎點秋香的時代,成為四大才子的同學。

當時一郡八州縣共有1500名生員,每三年錄取30名舉人,20名貢生,生員每年都還在增加,你算算自己啥時候能考上吧。

你的同學,唐伯虎考中了第一名,成了唐解元。

可是同為四大才子,文徵明卻考了九次27年都沒考上!

祝枝山考了五次15年才中舉!

你呢?14世紀末,中中國人口大約6500萬,2023年時已經1億5000萬左右了,可是錄取名單並沒有按人口比例增加。

文徵明2023年,寫過《三學上陸冢宰書》,就提到這個錄取比例,很多人留級30年也不能考中,那麼多同學「白首青衫,羈窮潦倒,退無營業,進靡階梯,老死牗下,志業兩負」,

如果中了舉,且不說做官和各種特權,讀書人就這一條路走,就這錄取率,上27年高三終於畢業了你說開心不開心?

4樓:雲銷雨霽

要是我我肯定也像范進一樣

開心瘋了

i swear

這可不僅僅說你要做官兒的,三年就招九十個,我還其中之一……不敢想不敢想……..

5樓:某喵

中舉可比現在考中公務員強多了,舉人混的差點都能做個學官(教授)了,一般情況能做知縣(正七品),做出點成績還能公升任知州(從五品),換誰不欣喜若狂啊。

6樓:留著絡腮鬍的司機

你冷門專業辛辛苦苦考上的三不限派出所民警,邊遠山區獄警,在古代只是個衙役跟獄卒。

源自我大學室友2019考公時的一句話。

那時廣東還沒應屆畢業生保護,也沒那麼多人報監獄民警。

是的,當代名詞,上岸,鐵飯碗,未來岳母的好女婿,放古代就乙個衙役。

古代舉人出來能幹啥玩意,總比衙役強很多吧。

7樓:老皮

清朝二百六十八年歷史,舉人總數30萬(包括蔭恩頒賜的)。

清朝(1644-1911)實際開科取士是2023年開第一科到2023年廢科舉,整二百五十年。

清朝從入關到滅亡舉行了不到100次舉人考試。

每三年從全國選拔出3000-4000名舉人。按清末人口四億計算,佔比十萬分之一。

––時光分割線

2023年國家部委招錄人數25726人,各省招錄人數總計約15萬人。

2023年,國內博士一年畢業8萬人。2023年,有10萬人開始讀博。按14億人口計算,佔比十萬分之五。

2023年,清華大學本科錄取3800餘人,北京大學本科錄取4402人。

8樓:高原之鷹

古代舉人直接就可以做官了。

宋代甚至不殺舉人。

清雍正年前也不用納糧。

舉人最厲害的是具備做官的資格,古代人對讀書人極為尊敬,一般的知縣見了舉人級別的讀書人也是不敢拿你怎麼樣的。

普通人都得叫你老爺。

權勢可見一斑。

9樓:林有樸樕

舉人享受免稅待遇,有一定額度的土地不用交田賦。

即使不能放官,也有農民投獻,就是把自己的地掛在你這個舉人名下,然後每年上供一部分錢財給你,以此逃避田賦。可以說,考了舉人,只要不遇到亂世,後半輩子至少也能保證衣食無憂。

若是肯鑽營,湊些錢賄賂一下上官,舉人也是能外放做官的,即使當不上縣令,在縣里當個典史之類的小官,對普通家庭也算是一飛沖天。

10樓:narsuu

研究生可能和名落孫山差不多,秀才是清北,因為古代秀才是什麼,讀書人啊,現在一說孩子考上清北了,第一反應,這孩子學習好。中舉和考上市場差不多,就和趙本山賣網咖找鄉長那個小品差不多。

11樓:綠皮工業

看過阿Q正傳嗎?

當年的中國,只有兩個民族,趙族和非趙族。其中非趙族不配享有正常人權,而趙族可以公然享受任意支配非趙族的特別權力。

中了舉人,就是趙族人了。

12樓:

現在的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差別沒那麼大。古代當官與平民那是天壤之別。

如果把舉人能當的官職,換到今天來看,大約是副處、正處級這種級別的人物。

而且這是正而八經的縣處級,對於今天的人來說,能當上縣處級的領導,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更不要說當年了,那個官位很稀少,大多數人生活過得非常辛苦的年代,。

13樓:幽燕城裡人兒

古代中舉,三年一次,平均一次三百來人吧;

中舉了,有做官的可能性,起步縣丞、相比現在的常務副縣長;

有了舉人名分,有資格考進士,三年一次,平均一次一百多人;

對比下范進,那相當於全國幾千萬人裡拔尖的,那是階級上的飛躍;

你跺你也麻!

14樓:於某人

金舉人,銀進士。聽說過沒有?

舉人相當於省考脫穎而出,秀才到舉人是很難的乙個過程,而舉人到進士就相對簡單了許多。

所以中舉往往就意味著有較大的概率再進一步成為進士,甚至可以做夢成為狀元。

但是如果你僅僅是一名秀才的話,那就差得遠咯。

15樓:阿偉

中舉就是四個字,階級跨越。

不是普通人考上什麼211 985碩博連讀包分配分房子這麼簡單。

而是你從叫天天不應的泥腿子突然變成青天大老爺,可以魚肉鄉里強搶民女甚至殺人不犯法。

大冬天喊老楊頭去修河道。去了你就失足落水,不去就是對抗官府。還不乖乖把你家楊超越獻上來給我做個暖房丫鬟?本官又不是不給錢。

你這麼一想你也欣喜若狂。

16樓:有罐牛奶

我就打個比方。

現在,給你個任命,去某地當縣長兼縣委書記,兼檢察院院長,法院院長,兼縣里一百多個機關單位的頭頭。

你可能還不如范進。

17樓:劉屌

現在考上公務員的在古代最多算是個吏,和官還差的遠呢。

古代舉人中舉之後,好點的可以直接授為知縣,再稍微差一點的可以授為教諭。知縣在古代被稱為百里侯,和現在的縣長相似,但是權力要大的多。幾乎可以看作是現在的縣長+公安局長+財政局長等多個實權部門領導的合體。

可想而知其權力。

而現在考上研究生,別說和古代考上舉人的相比,恐怕連秀才都不如。畢竟考上秀才,功課足夠好成為廩生的話,官府是每月發給公尺糧的。而研究生有什麼呢?現在的研究生學歷也就和童生類似了。

18樓:禁與千尋

別說古代了,今天誰家的孩子被985,211錄取,都是可以拿出來炫耀的事情。

如果是什麼全省狀元之類的,更是可以大肆宣揚。

幾十年前,大學生還稀有,高中生都算高階知識分子的時候,乙個村里要是出了乙個大學生,那真就時全村都沾光了。

最接近的就是前段時間的奧運冠軍一樣。

更別說古代,你中舉意味著階級遷躍,身份地位的改變。舉人本身就已經具備一定的特權了。

為什麼古代的人熱衷科舉,今天的人那麼關注高考?

就是因為這是少數的可以決定命運的方式。

古代的舉人可比今天的大學生還少,博士碩士還少。

而且今天博士碩士很多還見不到國家首腦

舉人士有很大可能見到皇帝,首腦人物的。對地位的提公升不是一點半點。

古代的讀書人如果沒中舉,為什麼不自主創業辦企業?比如范進為什麼不擺攤創業做老闆?

廣州思賓品牌折扣童裝 不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啊,士農工商,商人是最沒有地位的,而且有些商人是連科舉都沒有機會參加的。你想要那時候的讀書人在街上要喝是不可能的,估計他們會寧願餓死。因為在他們的接受的思想裡就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自主創業的環境。 軒轅裔 因為不符合范進這樣的窮酸書...

人活一世,有哪些真真值得閱讀的經典書籍?要真真的經典,如果有那種世界少有或很難再買到的更是值得推薦。?

一東 真真的終級經典,應是天地自然之書,既博大又精微,在身外也在身內,用心而無心,則精義彰顯。世之經典皆天地自然經典之個象,可閱而不可執,獵奇只是滿足心理需求而已。 Mark 既經典有難買的有一本,聖經,在網上買不到,只有去教堂,還有一本,素書,很少有人看,但絕對是經典的 就是圯橋授書裡的那本書 還...

為什麼古代看相那麼準?

曲端 劉邦他媽還是被一條龍上了生的劉邦呢,這玩意也能信麼 算命看相這種東西,被記載出來本身就是被用來給政治服務的,讓他準他就準,讓他不准就不准唄。 悠遠劍客 跟甲骨文的卜詞一樣,他們只記載算的準的,算的不准的根本不記載。再有像劉邦那種大丈夫當如是,這種豪言你我小時候多半也說過,而且別人吹噓的多半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