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為什麼不能二者兼得

時間 2021-06-24 03:19:45

1樓:蘇世

首先要懂得商品的定義,可以馬克思先對「商品」定義,然後才論述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貨幣,剩餘價值。這個邏輯是一貫的,很多黑馬的人沒黑在點上,就是因為沒從商品定義入手。

使用價值和價值,對里統一,有對立性,有統一性。二者不可兼得就是對立性的表現,是說二者相互排斥。但是要東對立性,還是得先說統一性。

統一性的表現在生產上,作為商品,必須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其實這都是來自定義,可見馬克思對商品定義的嚴謹。價值是什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

在你生產某種用於交換的物品的時候(例如生產水杯),你付出了勞動,這就是價值。你生產出來的時候,這個物品就有完整意義的使用價值(可以用來喝水了)。這是說在生產的過程中,價值和使用價值是統一的。

對立性,這體現在交換上。再次誇下馬克思對商品定義的嚴謹!因為商品的定義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生產體現了「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就剩交換了,才能完整商品的定義。

交換怎麼換,就有個交換比例、交換價值問題。例如,你生產水杯,我生產麵包,那乙個杯子換多少麵包呢?怎麼確定這個比例呢。

答案就是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這樣就有交換比例的基礎了,這個基礎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是後話,按下不表)。所以有教科書那句被講爛的話,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交換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物易物,一種是以物換幣。以物易物,是自然經濟,不是商品經濟,這又得回到馬克思的定義來說自然經濟就是生產力低下,社會分工有限,無法產生「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經濟!馬克思這裡是說商品經濟下的交換,那就必須要有一般等價物。

那一般等價物是什麼呢,就是價值的代表了。這時是要交換(對立性體現在交換),例如你要把杯子賣了換錢,杯子能喝水,是有使用價值的,錢是價值的代表,一交換,就是你得到錢(價值),並把使用價值讓渡給別人了。

總之,你說的這個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不能二者兼得,要從商品定義上出發,從交換環節上理解。

2樓:陳成

按照經濟學的解釋,價值要在交換中體現。

而一旦你把商品使用了,它就不再具有交換價值了。

舉個最粗淺的例子:你有乙個蘋果,它的使用價值是可以吃,價值是可以賣五塊錢,一般來說,你無法做到把它吃了還能再賣掉的。

什麼是價值 使用價值 交換價值?

next 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講,價值體現的前提是商品具有使用價值,當乙個產品沒有使用價值,它就不會具有交換價值,就不能進行交換的動作,也就不會從產品轉換成商品,從而產生價值。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統一的,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出現商品。而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又是有矛盾的,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自帶的...

如何理解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係?

調研工廠 價值要素延伸了馬斯洛的 需求層次 為企業客戶研究和觀察消費者近三十年的經驗使我們能夠識別這30個基本特徵,這些屬性來自於數十個定量和定性的客戶研究。許多研究涉及到眾所周知的 梯級 採訪技術,它探索消費者的初級偏好以確定背後的驅動因素。如今,幾乎所有營銷人員都熟悉馬斯洛的層次結構,而價值要素...

有價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價值嗎?

是的。首先要明確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 使用價值和價值的概念 1 使用價值是指物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即有用性。2 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一切可能的情況如下表 為何有價值但沒有使用價值的情況不存在呢?簡而言之,是因為人類的生產都是有目的的 以使用價值為前提 人類不會在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