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義是否屬於利己主義?

時間 2021-06-22 13:45:22

1樓:六華

利他主義和利己主義在主義層面可以相同。

利他主義和利己主義基礎不同。利他主義首先利他,利己主義首先利己。

想要別人如何善待自己,那麼就先要如何善待別人,那麼這個時候的利他主義是利己主義的從屬。

如果只是善待別人卻從來沒有想過同等回報,那麼這個時候就是利他主義是主,利己主義是次。

乙個人此時是利他主義,並不代表他下一刻依然是利他主義;同樣乙個人此時是利己主義,也並不代表他下一刻是利己主義。

2樓:馬面狐

利他是一種變質慾望。是馬斯洛三角金字塔尖那兩層的內容。

高情商的說法,這是一種高階趣味。

低情商的說法,這是一種傲慢。

至於使用那種說法,請視具體情況而定。

3樓:橘後皇

(解釋原題目的,利己主義是否可以作為思想的大統一理論。)

人是受物質環境的塑造與影響的,但人的意識與意志皆出自人的自我,也就說無論人做出什麼行為,結果上都預含著人的主觀和唯心的意識。生命的本然都會懼怕一些不好的東西(傷痛、死亡等)施加到自身,人的意識和心理被賦予了「天然」的傾向自我的立場和動機,人的決策與行為中必然含括了自我保護或最大化自我價值的生存觀念。

人生來都不是舍我的,人都有儲存自我存續的願望,人的利己不是純粹的理念驅動,是本能的自我儲存與生存環境共同作用出的存在的價值觀念。人想要一分一秒的活下去,自利意識就會貫穿個人心理活動的始終,人在世界裡的位置決定了人的角色定位就是自利者。

人都是自利者,利他行為可視作利己本質的形式轉變,因為人的利己的世俗途徑是分途的:在立場上,人可以站在自我或社會的立場上;在視角上,人可以切換物質或精神的視角;在目的上,人可以自主達成眼前的或長遠的目的;在認識上,價值與意義於不同人的心上有不同的重量……人的利己意識可以是行為上的非變現與盈餘的。

人都是自利者,合理解釋了社會無法做到不法事件歸零的緣由,社會的和諧狀態是人人間充分自由博弈下的動態平衡,社會的大環境與個體應對的社會區域性環境是充滿差異化的,人的自我保護的本能、人性自利的意識、不同價值觀於事件判定上的變化等都會導致漣漪效應的出現,人的不當自利行為如若不得糾正就會錯置整個社會的既定生態,社會的生態總在道德與不道德之間徘徊。

人的所有理論都是人理解現實世界的反映,人囿於自身的感覺和認知能力決定了人的理論都是殘幅,即使利己主義可以作為思想的大統一理論,這種理論的本身是受無序世界的操控,真正的思想大統一理論在人掌控世界時,絕對的物質世界觀誕生唯一的、確定的思想大統一理論。

4樓:庸人

問題已經關注。持續觀察思考中,有種預感,這個問題深究下去,會演變成「真理或秩序,哪個更加重要?」

有點粗淺的想法,也比較感興趣這個問題,大致的思路是想將二者統一起來,同屬一體的不同情況下的不同具體表現形式,但是沒整理之前直接回答似乎有點不負責任,也未必能準確表達。所以暫時不回答,日後填坑。

不過看了其他答案都之後,我倒是發現了乙個新問題:為什麼「利己」「自私」「自我慾望」會帶有貶義色彩,現實中甚至會被打上「可恥」的烙印?我個人在獨自思考時其實更加願意將其視為中性的詞語(但也許受教育的影響,我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時候對這些詞也帶有貶義的看法)

但如果我個人的想法變成了主流想法(只是假設由貶義轉為中性),是否精緻利己主義者會直呼「利己有理,自私無罪!」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真的好嗎?是否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出現?

(打字到這裡我似乎部分的回答了自己的問題唉?)

5樓:

利他性行為和思想雖然其本質上是為了「滿足」自己心中的理念,從某種角度上來看說是「利己」的也沒錯。

但是如果說利己主義包含利他主義,甚至利他主義是利己主義的一種,則很明顯沒必要

不是說沒道理,是說真的沒必要.......

利己主義是為了滿足自己心中的某種理念和想法,利他主義也是為了滿足自己心中的某種理念和想法,但為什麼就要將兩種都歸類於利己主義呢?

就因為誕生它們的源泉是乙個能夠賦予意義的主體?

但,就本質而言,將其歸類於「理念主義」豈不是更妙?

不管利己還是利他,都是理念的一種,人類意識的本質之一就是賦予事物以意義和概念。

我們沒必要因這一點而強調我們的意識是自私的。

因為你將其定義為自私的,又能得到什麼呢?

就能得出利他主義是自私的?

然後認為利他主義者和利他行為並不值得尊敬和同情,因為他們求仁得仁罷了?

但是,事實上,從本質上的確是為了滿足自己心中的利他主義信念,但是從當事人的角度來看,如果可以的話,沒人想無私奉獻,但是他們的確奉獻了,而且他們為此感到欣慰。

就社會學而言,利他性行為和利己性行為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物,與其將同出一源的他們看成是乙個東西,不如將其細分形成了利己思想、利己行為以及利他主義和利他行為。

就分類方面,可遠比將兩者都歸類於利己主義更加靠譜和有用。

由意識主體所賦予的一種想要滿足某種事物的信念。

如果把「精緻的利己主義」變為「用心的利他主義」,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珍塔瑪峰 個人覺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是對的!都是有個底線。能夠多贏才能證明精緻!那麼利己則也是利他。這樣社會環境是良好並且積極向上的!只顧自己得利往往會失去更多!猜疑 防範大於溝通 合作,這樣的社會環境是死氣沉沉的。雖然道理都懂,但是再好的社會環境一旦出現乙個利己不顧他的出現,往往也就會被破壞...

利己主義者不好嗎?

人從熱漸化冰 不是不好,得看環境得看度,得看你要的目標是什麼。比如目標是活下去,環境是核戰結束後的輻射末日世界,世界理性秩序已崩潰,重返叢林弱肉強食,人人都被迫利己主義,越利己主義活下去可能越大,那利己主義就是好的。反之,在有良好理性秩序下,人人都需要讓渡權利給公權力,看似有損失,但實則帶來更加安全...

如何分析詹姆斯的利己主義。?

李貳孩兒 不知道你是抱著什麼心理提問這個問題的。為了找人一起吐槽詹姆斯?還是為了製造話題,引發沒有任何意義的論戰?喜歡乙個球星是每個人自己的權利,我們只要好好的關注他就好,畢竟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主要的。黑他的話題,咱們看看就行,因為球星本身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也不會在意這些存在。對於自己不喜歡的甚至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