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漢語中,如何區分述賓短語和述補短語?

時間 2021-06-07 20:48:32

1樓:「已登出」

看是否有標記,補語有標記,賓語沒有;看前後的語義關係,是修飾關係還是支配關係;如果是表示時間的,還可以用「把」字提賓法。

2樓:冷月

動詞+形容詞/形容詞性短語的述補結構與述賓短語(動詞+名詞/名詞性短語或者動詞+動詞/述賓結構)很好區別,如 :

吃食堂/喜歡吃/喜歡吃食堂-吃得快/吃完了

跑材料/習慣散步/想壓馬路-跑不快/跑快點

形容詞+副詞的述補結構如:

高多了、好極了、美得很

與述賓結構也好區別,

但(動詞+名詞/名詞性短語)述賓結構與動詞+名詞性短語的述補結構容易混淆,比如動詞+動量片語:

吃三天、去一趟

由於動量片語只是表示動作持續的時間或發生的頻次,因此與動作沒有支配和被支配關係,不能看作賓語,只能是補充說明關係。

[合成詞裡還有花朵、船隻、車輛這種述補結構的詞,但短語裡沒注意有沒有]

再如(動詞+動詞/動詞性短語)述賓結構[及連謂結構]與動詞+趨向動詞的述補結構容易混淆,如:

想起來-想起來-跳起來-唱得很快活

走下去-說下去-唱下去

想起來和想起來只看字形還會歧義,因為是同形詞(讀音不同)。

所以不好區別的是述賓結構與動詞+名詞/名詞性短語及動詞+動詞/動詞性短語的述補結構。

3樓:

述賓的賓就是你動作的物件,述補的補就是你把它做成什麼樣子了。「把東西洗乾淨」,「東西」是賓,「乾淨」是補,這個不難區分吧。那「洗東西」就是述賓,「洗乾淨」就是述補,不難理解了吧。

4樓:

我相信有助詞的短語你是不會混淆的,我只說乙個最最容易的區分法。

乙個短語ab,你就問問自己「a的是不是b」。

比如「吃飯」,吃的是不是「飯」?是,所以「飯」是賓語。

比如「吃飽」,吃的是不是「飽」?不是,吃的是「飯」,所以「飽」是補語。

二者的區別有系統的表述,但從語感上區分,這是最直觀的方法。

5樓:Iq ant

述賓短語結構內部兩個成分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比如「吃菜」「喜歡喝啤酒」「來了乙個人」「聽懂他的話」。

述補短語結構內部兩個成分之間是補充和被補充的關係,比如「說清楚」「笑得彎下了腰」「忙起來」「好得很」。

6樓:hhh何h

好像很難用一句話總結出述賓和述補短語的區別,也就沒有乙個標準可以把兩種短語划得清清楚楚,但我們可以找出一些特點來區分它們:

一、補語標記「得」。現代漢語中的「得」可以認為是補語的標記,因此有「得」的就可以認為是述補短語。(當然要注意「值得、覺得」這些動詞,後面帶的是賓語而不是補語)

二、補語不會是名詞性的。賓語有名詞性的也有謂詞性的,但補語不會是名詞性的。因此動詞後面成分如果是名詞性的,整個就是述賓短語。

三、兩條標準已經可以區分很多述賓短語和述補短語了。用上面兩條不能區別的只剩下了不帶「得」的述補短語和賓語為謂詞性的述賓短語。實際上,不帶「得」的述補短語只剩下有限的幾種。

1.動結式,如「吃完、洗乾淨、看清楚」等。2.

動趨式,如「走來、說下去、跑過去」等。3.程度補語,如「好極了、累死了」等。

除去這些,其他的基本上都能看做述賓短語。

四、兩種有爭議的短語。1、動詞後的數量短語是補語還是賓語?如「買一本、砍一刀、等一天」等,黃廖本現代漢語教材認為,動詞後的名量成分是賓語,動量、時量成分是補語。

2、「動+介+處所」這類結構是述補還是述賓?如「跑到西頭、放在桌子上」等。黃廖本教材認為是介詞短語做補語。

為什麼單名在現代漢語中很難稱呼?

老貓牯 我這邊,別說單名,雙字名都能叫成單字。我朋友叫 傑,一般就叫傑。鈿,就叫鈿。比較親暱就會這樣叫。還有,在我這邊,指名道姓不是很禮貌。我們也不稱呼姓。小 老 阿 我們都不叫,這點跟別的地方很不同。不過對老師醫生等等這些先生們,我們會叫 老師,醫師,帶姓不帶名。潮汕地區。 哇咔咔 本人單名,看怎...

在現代漢語裡,如何區分「斬 劈 切 割」這四個動作?

斬劈切割 用大菜刀對有硬度帶骨物品,我叫作斬。例如,把這雞斬好。工具在空中有一定弧度,大力揮舞,我叫作劈。例如,把這柴劈好。用刀具尋常把物品切開,我叫切。這個很難解釋,就是切。用刀尖把東西劃開,我叫割。 約瑟夫 劈,斬,切,割。表示用利器將物體分開時,四者力度從大到小。劈比斬更有自上而下垂直用力的意...

請問現代漢語中的 r 在古漢語中是全濁,還是次濁?

jointer 根據 韻鏡 日母和來母都屬清濁,看上去很矛盾,實際很簡單,也就是r和L都有兩個讀音,當聲母時是清,當韻母時是濁。r當聲母時讀日,當韻母時讀而。L當聲母時讀勒,當韻母時讀歐。因此現代漢語的r當聲母是清或全清。日母是re,r和e i 拼的時候會轉音為ye,四百年前的 西儒耳目資 就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