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應該如何念佛?

時間 2021-06-06 10:00:46

1樓:微妙香潔蓮

順其自然好了,佛號來了就來了吧,手裡的事情照樣作,念佛不礙作事,作事不礙念佛,這是好事情,不過你也不要沾沾自喜,仍然以平常心等閒視之,若無其事。《楞嚴經》有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善護持之,好自珍重!

2樓:二貝工人

可以用印光大師十唸法,都說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印光大師也特別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放入淨土五經裡面,《圓通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實際操作對於我這樣的鈍根是很難得要領的,不過印光大師特別開示的《十念法門》很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修行人,可操作性很強。

以印光大師對《圓通章》的理解實踐,《十唸法》也自然暗合《圓通章》妙要,直念下去,開始佛號慢慢念,聽清楚每乙個字為準,就我個人來說獲利很大。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

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

(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

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巨集淨土者,尚未談及。

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

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

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

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

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

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

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

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唸。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

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

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

臥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

切記!—《印光大師十唸法》

3樓:

初學念佛妄想紛飛,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念佛就是對治妄想紛飛和散亂的,不存在不恭敬的問題,能有念佛修行的意願,這已經是很難得了

吸氣:阿彌陀佛

呼氣:南無

當然,吸氣南無,呼氣阿彌陀佛,也行,怎麼舒服怎麼來長此以往,一門深入,長期薰修,一定能成就

此外,按照淨土五經一論的內容,念佛+持戒,進步會如虎添翼,在家學佛,基本上就是持五戒,推薦乙個《五戒相經箋要集注》,守好戒,心裡的雜念會少很多,心淨了,更容易得定,直至念佛一心不亂

如何正確修行念佛?

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 如何理解 精進 修行 佛教當中有很多的知識啊,我們平常要學會積累,那一天我跟大家講到,如果是同樣是繞塔有正繞的有反繞的,正繞的是得功德,反繞的有很大的過失,同樣是付出,付出的時間 付出的體力 付出的是虔誠,如果你不懂,可能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因為有些事相是不能違背的,有些事相...

念佛成佛,如何理解?

火星文盲 念佛成佛,這句話其實是密宗說法,唐密的彌陀法本來就是密法,密法講究本尊,身口意三密與本尊相應,慢慢熏習,就能即身成就。淨土來講念佛成佛,應該就是兩個階段 第一念佛靠彌陀願力進入極樂世界。第二在極樂世界學習並成佛道。按照顯教記載,釋迦摩尼是修禪定慢慢證悟的 持誦佛號跟念佛兩個概念有時並不完全...

如何以將死心念佛?

將死心實際上就是要求你念佛懇切,將念佛當做生命中頭等大事去做而已,因此,你只需把握自己內心裡念佛是不是第一,唯有內心念佛是第一並做到念佛確實是第一大事的程度,才算懇切。就第一這點來講,首先每天定課要有,不然很容易放逸自己去幹其他事情,去想其他煩惱的事情 這個有前提,即工作不要太忙,有閒時間 其次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