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資質平庸的孩子期望過高是屬於什麼心理?

時間 2021-06-03 05:23:41

1樓:傅愛

想說:我們可不可以不要雙標?

一方面我們拼命向父母灌雞湯文:哪個哪個孩子從小怎麼怎麼落後遭歧視,是母親如何如何給孩子肯定、鼓勵,終於孩使孩子擁有自信和自尊,取得什麼什麼成績……

但一轉臉,我們又希望父母清醒點理智點現實點,不要對資質平庸的孩子期望過高……

那父母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既對得起孩子還要符合社會期望?

難道還要他們去掌握一項根本不存在的本領——如何準確判斷哪個孩子有大幅上公升空間哪個孩子沒有?

當然,題主說的問題的確給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另一部分學生造成困擾。但在根本上,那並不是家長的問題。

在德國,小學只有四年時間,在小學畢業之後,學生進入中學學習無需進行統一考試,主要依據小學(包括定向階段)的成績、教師的鑑定和家長的意見,決定學生公升入哪一類中學學習。

關鍵是:為什麼家長和學生都會接受這樣的安排?

因為德國真正做到了對各種職業都沒有偏見與歧視,並且收入上也是,所以,從事什麼工作真的只是分工不同,你所擅長的技能不同,既不影響你的收入也不影響你的社會形象也不影響你戀愛結婚……

至於題主說的:「平庸的送補習班,使原本成績好的也得跟著上補習班,劇場效應,原本好的孩子獲得不了良好的學習體驗」,那只能說明中國的分班制不科學。

較為科學的分班制是各學科都依學生的學習水平與學習進度分成A、B、C班。比如:如果乙個學生語文優、物理中、英語差,那他可以語文課在A班上,物理課在B班上,英語課在C班上,由他自己選擇並隨時調整。

當然有人要說到教學資源什麼的——但那是社會問題不是嗎?

的確,中國家長對「贏在起跑線」及「彎道超車」的執著也是一絕。但,只要權貴文化沒有改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大環境沒有改變,家長的這一執著也就不會改變。

畢竟,當北大校慶炫耀的學生都是以「身家」排位(而不是學術成就及其他),清華的校慶都以學生的官職排位(也不是學術成就及其他)時,社會又有什麼公信力和說服力要求家長「理智」育兒呢?

如何看待對孩子期望過高的家長?

新東方家庭教育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倒U型假說,當乙個人賦予另外乙個人高度期望的時候,是一種壓力,壓力到一定程度就會成為阻力。對孩子有要求和期望,是好事,但是要考慮實際情況。過高的要求和期望,會造成孩子過大的壓力。一旦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孩子會產生很大的挫敗感 不配得感,非常影響心理健康。父母對孩子有所...

如何看待父母對我的期望過高

意識流詩人 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希望你不自滿,不驕傲,更加優秀,更加傑出。不過對我而言,期望過高其實是一種虐待。相當於否定了現在的你,哪怕你的表現已經很好了。被別人否定,尤其是被父母否定,本身就不是什麼很好的體驗,你應該跟他們溝通下。如果是我媽,我會說。我對現在的自己很滿意,我也有把握可以考到目標的...

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有時候甚至自己做不到的讓孩子去實現,這樣做會對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李韻雪 孔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試想,別人給你規劃好的路,你是否願意去走,會對你產生何種影響?過高的期待,會讓孩子喘不過氣的,壓力不會變成動力,只會變成病歷!不言之教,無為之益,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引領,是以身作則! 花氣球 正確引導就是正向的影響。做到青出於藍勝於藍需要父母的養育技術。大多數奧運冠...